以经济学视角研究GATT/WTO

时间:2022-06-24 03:50:48

以经济学视角研究GATT/WTO

摘要:GATT/WTO规则的经济基础研究的初期,经济学家的研究重点在于GATT/WTO能增加全球福利,并把自由贸易理论作为GATT/WTO的经济理论基础。随后,人们运用规范经济学方法对GATT/WTO规则的经济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本文结合相关文献,阐述了研究GATT/WTO规则几个经典的经济视角。最后,结合国内相关文献,对国内该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GATT/WTO 传统经济学;承诺方法;不完全契约

绪论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世界各国都提高关税,就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家出现的经济危机及贸易危机,这给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的影响是不利的。为了避免再出现类似情况,推动贸易自致力于降低各国之间关税壁垒,平衡各国竞相贬值的汇率的关贸总协定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以特里芬和蒙代尔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研究做的比较充分。从经济学理论上讲,以弥补市场失灵和纠正市场缺陷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干预理论。而GATT框架下的关税减让却被视为通向贸易自由化的坦途。在克鲁格曼对GATT的经济学理论提出质疑后,人们开始利用规范经济学方法分析世界贸易体系内在逻辑。

一、最初GATT/WTO关于增加全球福利方面研究

最初研究GATT/WTO规则的经济理论认为,自由贸易能够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经济福利,国际贸易体质需要实现贸易自由化发展。古典学派的比较成本理论观点是:只要通过贸易与分工,即使生产要素和以前一样,获得的产品最终会更多,都能增进全世界以及贸易国的福利。凯恩斯认为,一国出口就和对外投资效果一样,都可以改进国内就业状况,提高一国的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福利。相反,进口就会相应地减少经济福利。但是,要想度量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可行,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都是可以计量的。小岛清认为:贸易发挥作用不是单一的因素,很难把贸易从诸多因素中剥离开来,而且计算贸易后的利得,所进行的比较对象是假设的完全不进行贸易的封闭经济,很显然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

二、传统经济学方法

国际贸易体系的传统经济学方法虽然与传统的经济学秉承一样的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一般均衡模型和贸易条件这个理念。但从1953年约翰逊开创的研究开始,国际贸易体系的经济学方法强调关税政策对贸易条件的影响。1981年,wolfgang.mayer提出最优关税组合是一条契约线表示的。同时,将博弈论引入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一般均衡小国假设这个传统的世界贸易体系模型,并得出国民福利的最大化这个目标可以通过各国关税政策的改变进而影响各自的贸易条件来实现。在非合作博弈过程中,征收关税在一定条件下对本国经济有利的。最后,两个国家都竞相提高关税的政策竞达到的是非合作的纳什均衡,这是一种非效率均衡,即关税政策选择理论的“囚徒困境”,这时要确保两国同时进行关税调整就需要一种国际性的协定来维持。

三、承诺方法

承诺的方法将分析的重点从国家政府之间的这种博弈分析转变成了私人部门和政府之间的一种博弈。在这样的博弈中,一方面政府选择其相应贸易政策,而另一方面私人部门却进行投资或者生产方面的决策。GATT/WTO的产生有利于增加政府政策的可信度。

Maggi和Rodriguez于1998年对贸易协定的承诺动机进行了理论分析。Grossman – Helpman的模型分析认为:政府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换取外部利益集团的捐助。但是,这一分析同时认为,在短期时,因贸易保护造成的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可以通过政治捐助得到补偿;但是长期时这一损失却无法全部被补偿。随后在2007年Maggi和Rodriguez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贸易协定理论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一国政府加入贸易协定的动机,既有贸易条件外部性方面的因素,也有国内承诺的因素。

四、国内关于WTO经济方法的研究

2010年,林泰针对WTO的选票规则,从发展中国家出卖选票的成本、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相关性,发达国家的退出成本、选票交易是否存在买方市场、选票交易对各方市场利益等角度分析了WTO选票规则是否存在漏洞。政策制定者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并不是把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作为目标,而是把政治利益作为首要目标。他们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一般来说是迫于国内利益集团的政治压力,或者是由于这项政策能够取悦于某个利益集团,从而为政府带来政治利益。当然,贸易政策制定者也必须承担贸易伙伴国对其进行贸易报复的压力。这些集团也会对政府施压,迫使其改善贸易关系。

五、评价与总结

WTO规则还没有系统地形成经济学理论。不同学者从不同经济学角度解释了GATT/WTO规则的经济学意义,但是,这部分的经济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不同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GATT/WTO的作用,却无法形成统一的理论。传统经济学角度着重分析各国之间利益的博弈。不完全契约理论则认为WTO协议有两个重要目的:第一个目的是实现并且维护好相互满意的互惠市场准入的平衡;第二个是从属目的,即在重要的贸易领域达成普遍的最低标准。其次,各种理论都是从贸易利润最大化出发,却未分析福利分配等问题,也为涉及WTO中凸显的环境等可持续发展问题。

纵观多边贸易体制的演变和进程,不是每一次演变都有适当的经济学解释,这存在一个多国之间利益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和贸易地位,多次通过国内政策与国际政策的转变为自己国家谋取福利,力求与WTO规则保持一致的经济利益。对于贸易量日益扩大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Harry G Johnson “Optimum Tariff and Retaliation” .[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53一1954, (l):142一153.

[2]Wolfgang Mayer. Optimal Pursuit of Safeguard Actions over Time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 (74):970-985

[3]Grossman & Helpman(1994) ,Protection for sale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4:833-50.

[4]盛斌. WTO体制、规则与谈判:一个博弈论的经济分析.世界经济. 2001年第12期。

[5]林泰.WTO会议选票交易的经济学分析. 理论探讨. 2010年第2期

上一篇:浅析“小产权房”问题的出现 下一篇:浅谈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