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躬耕于生活的“贵族”

时间:2022-06-24 02:22:02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躬耕于生活的“贵族”

我还记得那天出奇的热,父母与我途经南方的树、路遇海上的风,终于遥望到那红的瓦、白的墙,还有天边飞翘的屋檐。爸爸解释说这是嘉庚式建筑,我嘴上念叨,“哦,我们的校主”,眼睛里却满是头顶晴好的蓝天,以及如棉絮般轻盈的薄云。如果说6月的某两天让我开始反思高考的得与失;如果说踏上这趟旅程之前,我在日记本的最后一页还写过不舍和遗憾;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那便是在这里度过的四年时光作用于我的改变和成长。

有很多标签贴在我们身上,从“艾利斯顿商学院”到“豪华海景房”,从“贵族学校”到“高尔夫球场”,从“霸气的图书馆”到“奢侈的苹果机房”,甚至连“免费米饭”都成了媒体挖掘的新闻金矿。但,当我们抖落这些字眼,或是摆脱厦大这个母体耀眼的光芒时,当我们经由这片土地上的山水走成了自己,“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这八个字已嵌入心底,像一颗种子一样独立和干净,如入学初我对自己的期许。

由于所学专业是广播电视新闻学,大一时我们便扛着摄像机、三脚架,“进城”采新闻或是“下乡”拍纪录片。那时大家热衷于影像表达,系里的摄像机常常供不应求,学院为支持大家拍更多的好片子,添置了一批崭新的Sony198p,还有几台成像惊艳的“小高清”。前几天路过苹果机房,老师正在给学弟妹们上剪辑课,宛若在其中窥见了过去的自己。我深知技术是易学的,而老师们与我们分享的经历、体悟却是一本永远翻不完的书。

在某次影像节的颁奖典礼上,当主持人问:“在场大一新生谁会摄像和剪辑?”场内的一位资深行内嘉宾抬头看了看我们高举的手,继续低头翻看怀中的《传播学理论》。可是,有什么教材比生活本身更丰富?有什么作业比用声画表达自我更生动?学新闻的我们不爱生搬硬套刻板的规定和教条,只步步履行学校“实践教学”的办学宗旨,因为,实践是躬耕于生活最美最好的姿态。

对,我还想起了手捧柚子的他们。那天我在路边看到很多画着笑脸的柚子,正在叫卖的摊贩竟是一群会计系的同学,探听后才知道,他们为帮助平和县柚农解决蜜柚滞销的问题,自行购进了一万五千斤蜜柚,在校区的南门口吆喝出售。还有几个同学在校内论坛上发起“平安夜不送苹果送柚子”的团购活动,有50多个班级报名参与。我心想,在这个有关理财的行当中,他们已是最富有的人,因为他们学以致用,因为他们践行的,是爱。

很多人是因“五星级图书馆”慕名来到嘉庚学院的,抬头仰望后便感叹一句“天堂便是图书馆的模样”。在图书馆一楼有一个温暖的角落,名为“Coffee Tree”的它并非一棵树,而是一间可以呼吸到“浓郁的绿”的咖啡屋。这间咖啡屋是漳州校区继“角落咖啡”后为学生提供的又一创业基地,该咖啡屋的经营权最终由我院的四名同学摘下。其中的一位主要负责人在一步步完善咖啡屋的几个月内还长了不少青春痘,她说自己之所以如此努力,是因为感激学校给予的信任和宝贵的实践空间。

如同史铁生所言:“我经由光阴,经由山水,经由乡村和城市,也经由别人,经由一切他者以及由之引发的思绪和梦想而走成了我。”这四年来,我经由校园里的海风和星空,经由路旁的木棉花和凤凰木,经由老师和同学、孤独和共处,成为现在的自己。而承载这一切的,便是嘉庚学院这片草长莺飞的土地。在我准备披荆斩棘、躬耕于未来生活之际,是它滋养了一颗勇敢的心,交给我一把锋利的犁。

上一篇: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浪漫之城里的高校改革先... 下一篇:1917―1941:《密勒氏评论报》“涉华报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