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态势语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6-24 01:08:07

小学教师态势语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态势语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通过姿态、动作、神情和手势等来达到交换信息的目的,在人际交往中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于小学教学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不仅要掌握语言技巧,还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体态语言。本文结合态势语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现状,对如何更好地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师;动作;姿态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62-02

一、态势语的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为举止、举手投足都包含着特殊的内容和意义,具有传达感情的功能,无论是目光、服饰、神态,还是手势、走姿,都蕴涵着必然的感情和意义。下面对这几种体态语言进行详细分析。

(一)目光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传达出的感情是最直接的,目光语言是经过视线的传递来传达信息的,当人的视线向下移动时,一般表示宽容、理解的意思;当视线平行时,一般表示平等、谅解的意思;当视线向上移动时,一般表示尊重、大度的意思,视线倾斜表示疑问、思考的意思。

(二)服饰

衣服不仅是为了遮蔽身体,它还显示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面貌以及个人立场,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服饰已经成为传递信息的必要工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自我形象等都需要用服饰说话。一般情况下,服饰的穿戴会使人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也会影响说话对象的一方。例如,当我们看到穿警服或军装的人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敬佩和可靠的感觉。即我们的认知首先是从服装开始的,协调、整齐的服装能够对他人产生心理感应,同时也能给他人产生好的心理认同。

(三)神态

神态是响应情况变化显示出来的神情的转变,是一种非语言类的信息沟通和自我表述。外国心理学家曾得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结果=7%的书面语言+38%的调子+55%的神态,可见神态在传递信息和表达心理状况方面所占据的地位。心有所想,必会流露于外表,也就必然会引起必然的神态变化,因此,神态就成为传递信息的又一主要工具。

(四)手势

手势是通过手和手指的动作来作为传递信息的符号的,人们心中感情的勾勒可以通过手的动作、位置等方面表示出来,手势动作按照动作规模可以分为高势、中势和低势,手举到肩膀以上是高势,一般用来表达激动的心情,如愤怒、决心等;手举到肩膀至腹部之间是中势,多用来叙述事件和声明;手放在腹部以下是低势,一般用来表示厌恶、憎恨和蔑视。手势的感情传递可以分为四种,表示激情的感情手势,描摹外形的形象手势,指向具体事物的指示手势,表示抽象含义的象征手势。

(五)走姿

经过走路姿势最能体现人的精神面貌,从走姿中可以看出人的情感变化,或高兴或哀愁,或富有进取或慵懒散漫,或受人尊重或受人蔑视,从这些走姿可以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如沉重的步伐是心情沉重的象征,轻快、敏捷的步伐是感情兴奋、情绪高涨的象征等。

二、当前态势语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小学教师的态势语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是杜绝课堂不良行为,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但是结合目前小学教师教学过程的现状来看,态势语的使用还不是很全面,某些态势的使用还缺乏科学和有效性,有些教师虽然知道态势语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当时实施过程中不能认真贯彻执行,这对于学校、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损失。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认真研究态势语的涵义,并将其贯彻执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起到小学教师应有的导向作用。

三、如何将体态语言更好的应用于课堂教学

(一)教师的服饰与教学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衣着形象,教师的服饰会对小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穿着整齐,仪表庄重,就会把课堂严谨肃穆的气氛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又不失严谨的课堂纪律,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使自身放松,愿意和教师交流,喜欢上教师所教的课程,从而大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反,穿着不合时宜,就会使教学效果下降。

(二)教师的目光与教学

一般情况下,教师讲课时要注意眼神的运用,走进教室后切忌直接讲课,而要用上1~2分钟,用眼神环顾教室及学生,这对平静学生感情,集中学生注意力具有良好效果。讲课过程中教师眼神要沿教室移动,一方面可以防止学生走神,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每个人都很重视,并无轻重的区别,还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教师授课的回应。

(三)教师的神态与教学

教师的神态对小学生学习态度非常重要,如果身为教师的神态都不正确的话,更不要要求学生对学习有多好的态度。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把正确的学习态度传递给学生,树立好榜样模范作用,把乐观开朗的性格,健康敏捷的思维和坚定的立场传递给学生。

(四)教师的手势与教学

教师的手势对于小学教学非常重要,可以按照课堂讲解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手势,如模仿事物外形,可以使用形象的手势。运用手势能达到无声语言胜过有声语言的结果,但是教师要把握好手势的尺度,手势要自然,节奏要流畅,幅度要适中,如果手势不自然或者频率过高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五)教师的走姿与教学

走姿是授课过程中比不可少的,指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步伐和姿态。教学时教师可以改变和学生的距离来达到不同的传递信息的目的,如在讲解有趣的事情是,可以走到学生中间,这时学生的积极性也更容易调动;讲解考试题时,可以走到第一排学生处;发现学生有小动作时,可以慢慢走到他身边,进行暗示。

教师的魅力源自于其表率作用,教师得体的外表,诙谐的语言,优雅的举止都是学生良好素质形成的强大动力,运用好体态语言能够对教学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运用好体态语言,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教学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郭勇.小学教师体态语言的现状调查及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1,(6).

[2]王娜.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8,(5).

上一篇:立足园本教研实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下一篇:浅谈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