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扬弃传统教学方式

时间:2022-06-24 10:57:27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扬弃传统教学方式

【摘 要】英语课堂应该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笔者认为要做到四点:一要更加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二要更加注重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并用;三要更加注重语言与思维发展的同步;四要注重课堂训练和语境体验的结合。2016年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中的参赛教师的展示课很好地诠释了这四点。

【关键词】人文性;思维发展;现代教学手段;语境体验;学习真正发生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034-03

【作者简介】黄侃,南京市第一中学(南京,210000)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教学研究与教师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市教育学会英语专业委员会常任理事。

2016年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苏州分区赛在苏州工业园金鸡湖学校举行,来自省内各地的10位英语教师围绕“让学习真正发生”这一主题,通过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向听课者展示了他们各自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上的教学功力,体现出了各自对“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认识和理解。尽管参赛的都是青年教师,但从他们身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他们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扬弃。个性鲜明、教学流畅、张弛有度、环环紧扣、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教学不仅给现场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很好地诠释了英语课堂应该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

一、更加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性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教师往往从应试的角度出发,重视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强调要形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却忽视了英语在开阔眼界,发展英语思维,形成跨文化意识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本次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参赛的教师普遍注重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不仅把英语视为一种交流、阅读、写作的工具,也能注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增加英语文学欣赏等环节,帮助学生认识、了解英语文化、认识世界、培养英语思维,强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无锡市山明中学王颖宁老师在准备牛津初中英语7B第六单元《爱丽丝梦游仙境》时大胆地设计了“文学欣赏”这个环节。王老师认为,“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就要了解这一语言环境下的文化”,因为对于我国大多数中学生来说,在没有相应的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通过和英美文学作品“对话”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是提高跨文化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王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引领学生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的赏析,既增加了课堂的人文性和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英语文学作品,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英语、喜欢英语、品味英语、运用英语。这既体现了英语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也符合《英语课程标准》“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的要求。

在学生主体意识和作用不断得到认同和强化的今天,教师要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就必须既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又关注学生作为“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培养。简单地说就是不但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参与体验、积累感悟、实践创新等能力。因为我们英语教师不仅仅是用英语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的学科教师,也是用英语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全面成长的人生导师。

二、更加注重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并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利用粉笔、黑板、教具等授课工具,通过讲述、展示和板书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以PPT(课件)为代表的教学辅助工具已经走进教学课堂,并被广泛使用。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能综合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和内容,如电子白板系统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等资源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给学生以感官的刺激,让学生体会真情实感,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进入情境教学的场景中,有助于学生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教材的掌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可以说,现代教学手段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给传统的“黑板”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笔者认为,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在课堂上“让学习真正发生”,就必须科学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更好地为师生服务,为课堂教学提供简便、高效的教学工具和条件。因为,对教师而言,传统的黑板也是教师反思的平台,教师通过黑板,可以及时弥补电子课件的不足和疏漏,调整教学进度,让所学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建构与提升,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生态系统”。

本次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参赛的教师同样普遍使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很多教师都注重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并用。例如,有的教师充分发挥了黑板这一传统教学工具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板书,呈现对所学内容的思维过程,展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有的教师则通过学生的板书,发现问题,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使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冲突”,产生“质疑”,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透过表面现象,抓住问题本质,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理解认识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

“让学习真正发生”就是要着眼于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深度整合,更需要我们反思和总结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和功能,弥补现代教学手段的缺陷,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注重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并用。

三、更加注重语言与思维发展的同步

本次课堂教学展评活动选取的教材――译林新版牛津初中英语是一套遵循课程标准、围绕任务型教学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的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参与、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实现目标任务。内容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富有时代气息,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言情境真实,表达地道规范;词汇再现率高,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语法讲解形式新颖活泼,浅显易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轻松习得必要的语法知识。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采用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从而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内容编排有利于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在语言应用中发现语言规律。应该说,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基础。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和使用语言要借助思维,同时学习和使用语言又能够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学习和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可以丰富思维方式,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次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参赛的教师普遍注重学生语言与思维发展的同步,实现了对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突破。

例如,南通市北城中学李为老师在8B Unit 6 Sunshine for All的Welcome to the unit教学中,不是用简单枯燥的方法为教单词而教单词,而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组织语言,用英语来解释单词,重视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语言,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学生学习英语的记忆水平、理解水平和交际水平,而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则有所忽视。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不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能力提高也有所制约。因而,要“让学习真正发生”,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听、说、读、写能力与发展英语思维的一致性,注重语言与思维发展的同步,而不能简单地重视学生英语学习的记忆水平、理解水平和交际水平,更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英语思维训练。

四、更加注重课堂训练和语境体验的结合

语言学习需要反复训练,训练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体验和运用语言的过程,教师要根据不同课型对听、说、读、写的要求,协调好集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的关系,解决好分组、配对活动的具体问题。比如在学生形成一定语言能力后,集体操练就可逐渐转向个别训练,这样既能扩大训练面,又可使训练个性化,增加实用性,所以生词、短语、句型、对话、课文都可采用这种形式。另一方面,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运用和体验,“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平均学习保持率可以达到75%,远远高于被动的阅读、看听和示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则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模拟、表演、会话,让学生置身于虚拟语境中,实现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展评活动中,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李莉老师心中有学生,眼中有孩子。她通过师生问答和学生互问互答形式让学生预测文本;通过设置who,when,where,what等问题带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让学生找出by a river,near a river,in the hole,pass by,get away,fall,hit,notice,go through等重要词组理解文本;通过小组讨论,预测主人翁的未来;通过学生角色扮演,内化文本,运用语言,体验语境,激发学生内驱力。李老师教案设计巧妙,课件精致,活动丰富,突出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待颁布)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大致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它既包括过去常说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包括语言意识和交际身份意识,即通过语言建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的能力。

崔允t教授认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真学习)的模式应该是:学习=学+习。也就是说“真学习”的发生需要经过两次信息转换,即发送信息――接受信息(人际转换)――加工信息(自我转换),以“预期学会什么”为方案设计的起点,经历一个有指导、有计划的学习过程,最后以评价学生“是否学会”为重点,以此帮助学生实现信息的自我转换。

英语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教师就是要抓住语言学习的特点,注重课堂训练和学生体验的结合,既要通过反复的训练巩固和强化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体验语境,帮助学生实现信息的自我转换,让学生在良好的语境体验中反复训练,巩固强化,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崔允t,王中界.情境学习理论的诠释[J].教育科学研究,2012(07).

[3]贾春杨.以“学习金字塔”理论引领“做中学”[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02).

上一篇:中国物流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评价 下一篇:官方公众微信标题制作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