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现代主义:从杉本博司到无印良品

时间:2022-06-24 04:44:06

最后的现代主义:从杉本博司到无印良品

摘要:目前,日本的设计,时时都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不管是从小型的食品包装还是家电,都十分精致。并且,日本的工业设计,也积极的采用高科技。仿佛也成为了日前高科技的代表。日本的设计风格,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设计风格:民族化的、温和的、传统的、历史的,具有浓烈的东方情调。一种是现代化的设计风格:现代的、发展的、国际的,以经济发展和技术见长。

本文主要从日本引进外国设计风格后的发展,和目前日本设计的发展状况,以及在日本还保持着现代主义风格的设计师和品牌产品进行阐述。升华本文的主旨:最后的现代主义。

关键词:设计风格;日本;最后;现代主义

日本作为唯一一个不是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现代设计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日本的设计要比西欧和美国等地发展晚很多。真正意义上的开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在1953年朝鲜战争之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积极引进外国先进设计思想和生产技术,同时还保持着本国的民族传统,形成了一种制发展的模式。

(一)二战后日本引进外国先进的设计

20世纪20年代前后,欧洲一些先进的建筑师和设计师,推动了新建筑运动。从精神、思想和材料上,一直延续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等。现代主义其本质上就是功能主义,提倡功能至上和简洁的造型。奉行“少即是多”的设计风格;“少即是多”也成为创造作品的依据。

在美国的大力扶植之下,日本积极引进外国设计。1947年日本举办了“美国生活文化展览”,以实物和照片介绍美国工业设计,介绍美国的生活方式。1948年“美国设计大展”、1949年“产业意匠展览”等;同时,日本还积极的开设设计学院。1952年日本工业设计协会成立,并举行了日本战后第一次工业设计展览――新日本工业设计展。

在此期间,日本受现代主义设计影响较为深刻。主要表现在工业设计上:

索尼公司当时聘请的设计师柳宗理,设计了“H”型磁带录音机。而索尼公司强调在设计外形简洁;其产品在体量上尽量小型化,而且在外观上也尽可能减少无谓的细节。现代主义设计在当时的索尼产品设计上,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GK”公司,“GK”集团也是在该设计思想的影响下成立的。该集团主要立足于国民思想。而日本的国民思想主要是微型思考,以简单为基准。因而在19世纪中期的产品设计中,也主要是以外国引进的现代主义设计为主导的。

无印良品,无印良品是日本的一个杂物品牌,是西友株式社会于1980年开发的PB品牌。无印良品其本意是“没有商标与优质”虽然极力淡化品牌意识,但它遵循统一设计理念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无不诠释着“无印良品”的品牌形象,它倡导自然、简约、质朴的生活方式。无印良品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极简。它的产品拿掉了商标,省去了不必要的设计,去除了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颜色,简单到只剩下素材和功能本身。其产品本身也是深受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影响。

著名摄影师:杉本博司。杉本博司在美国深受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影响。其摄影作品中一直都透露着对简约,少的向往。同时,在回国之后也积极将本国的禅宗和现代主义相结合。从而诞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如《剧院系列》、《海景系列》等。

(二)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在日本设计中的现状

日本积极的引进现代设计和现代的生产技术。70、80年代后,日本的工业设计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拓逐步的发展。其后的日本的现代化设计主要跟随着国际设计的大流而变化。

工业设计的中心是去除多余的装饰而缩减成为功能美,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也就是日本经济增长达到顶峰的时期,设计也成为了一种参与市场竞争的手段。引发了人们对商品本身的深刻认识,尤其是对生活产品设计上的认识。

于是,跟随着国外设计风格的流行。日本设计进入了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时期。日本设计在产品上,不断的叠加产品的功能,而功能的叠加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瑞士军刀,它在刀柄上加入了起子、剪刀、矬子、勺子等,一应俱全。在日本,跟随这种设计风格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家电和包装等。收音机不再只具有原先的指定功能,还附加了很多。而主要功能即使是不同的产品也能在一个产品上不断的“嫁接”。使之日本的现代主义设计很快大部分就被人们认为更为人性化的后现代主义取代。如“GK”集团,日本GK的很多设计,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开始转向“生活型”。一改之前的冷漠色调,变为强调色彩和外观上的趣味性,以满足人们的个性需求。

(三)最后的现代主义在日本的体现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日本就渐渐的被取代了。这种取代主要是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强的国际竞争所导致,而在日本,从现代主义的传入就始终坚定的走着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并一直保持和升华的设计师和工业产品则主要有:摄影师:杉本博司和“无印良品”。

杉本博司,自从在美国受到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影响之后。一直觉得其少而精的简约特质与本国的禅宗有很大意义的相同。因而,在其一生的摄影生涯中,始终都保持和贯穿着这种特质,而杉本博司也被称为“最后的现代主义者”。

杉本博司的现代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与他的摄影作品和他为爱马仕设计的丝巾系列上。杉本博司,194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70年毕业于东京日本立教大学经济系,1972年毕业于美国旧金山艺术中心设计学院,1974年赴美国纽约进行摄影创作。在杉本博司摄影生涯中,始终都保持着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

《剧院系列》:从1970年代,杉本博司在美国深受着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影响。在这位称之为“最后的现代主义”者的思想里,始终都坚持这少即是多的原则。杉本博司认为,让银幕呈现出一种白色的,无装饰的块体,更能引发人们的思考。在他的思想里,把现代主义和本国的禅宗思想紧密结合。因为,在该作品中,才让银幕呈现出白色,不看银幕到底演出了什么,而是给人一种想象;他认为一种没有修饰的空白,能带给人更多的思考。

而杉本博司拍摄的《海景系列》,杉本博司曾经自问:“现代人是否可能看到和百年前的祖先所见的相同景象?”而如果可能,“他所看到的会是什么?”于是他想到了大海。早在人们存在之前,水与空气就已经存在于大海之中,杉本博司想象自己变成他的祖先,在第一次面对大海时,为大海命名的心情,《海景系列》自此而生。而在这七件海景作品中,有着很多的共通性:不管在白日或夜晚间的海景,海洋与天空在构图上各占画面等比的上下两半,中间由一道近乎平直的海平线所分隔开。杉本博司试图将画面中的元素简化至最低限,要让人静下心来,张开身体感官去观看、感受这个“被相机凝固下的时间、场景”。

而在杉本博司的思想里,一直认为实践着现代主义的思想。少即是多,“无”的思想。他认为日本的千佛像是最能体现这种“无”的思想。因而,用了很长的时间去游说日本千佛像的寺院,终于,让他拍摄了著名的《佛海》。也能充分的看到杉本博司对于现代主义的坚持喝执着。

爱马仕丝巾设计也是一样,杉本博司始终坚持这种不采用高科技手法的拍摄。贯穿着现代主义,用镜头记录了从早晨到夕阳西下时的阳光。爱马仕与日本艺术家杉本博司的合作系列,其图案取材于艺术家04-05年间的作品《影子的颜色》。该系列艺术作品的原片拍摄非常耗时,杉本博司在他东京的工作室里每天早上五点半起来拍摄,供拍摄的时间很短,就在初升的太阳照射到棱镜的理想位置的那一刻。就这样连续拍摄了10天。色彩透过棱镜后分散,照射在白墙的某一点上,随着太阳的上升而变化。杉本博司用他的宝丽来相机去拍摄这个彩虹的某些局部色彩。从而诞生了爱马仕该系列是方巾。

而目前从现代主义传进日本就一直并始终坚持

现代主义的除了杉本博司,还有无印良品这个品牌的产品。

“无印良品(MUJI)”创始于日本,其本意是“没有商标与优质”。虽然极力淡化品牌意识,但它遵循统一设计理念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无不诠释着“无印良品”的品牌形象,它所倡导的自然、简约、质朴的生活方式也大受品位人士推崇。

无印良品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极简。它的产品拿掉了商标,省去了不必要的设计,去除了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颜色,简单到只剩下素材和功能本身。除了店面招牌和纸袋上的标识之外,在所有无印良品商品上,顾客很难找到其品牌标记。在无印良品专卖店里,除了红色的“MUJI”方框,顾客几乎看不到任何鲜艳的颜色,大多数产品的主色调都是白色、米色、蓝色或黑色。

在商品开发中,无印良品对设计、原材料、价格都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例如服装类要严格遵守无花纹、格纹、条纹等设计原则,颜色上只使用黑白相间、褐色、蓝色等,无论当年的流行色多么受欢迎,也决不超出设计原则去开发商品,极力的去保持这种简约,少即是多的现代主义风格。

无印良品一直都坚持并采用着现代主义的简洁。也不断的在践行着极简,朴素无华。在日本随后并一直保持至今的很多设计中,更多的人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具有人情味的设计风格,甚至在同一产品上,不断叠加不同产品的功能。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国际竞争。而恰好就是无印良品这种始终的坚持,朴素无华,功能至上的思想,却得到了越来越多富有知性的人的支持,比起过度造型,过度使用色彩的商品,无印良品不仅提供了相对便宜的价格,也在社会中构筑了知性生活的形象。

在日前玲琅满目,色彩绚烂的日本商品设计中,从二战后始终坚持着这种简洁,功能至上的品牌已经少之又少。因此,“最后的现代主义”在此也不难理解了。

(四)日本“最后的现代主义”的启示

日本,作为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对我国启示很多。日本的设计开始较之欧洲和美洲,也晚很多。而在二战后几乎进入了飞速的发展,值得我们反思。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都被冠之于“中国制造”,而日本又何尝没有经历过该阶段呢。日本是个极有危机意识的国家,在看到只能一味模仿外国优秀设计的同时,也在思考着本国设计的出路。因而,政府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大力扶植,在经济市场上就形成了既保持本国的传统设计风格又积极进行现代化设计的制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始终都坚持这本国的设计风格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从最后的现代主义,也能看出日本对设计的坚持。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在设计上也应该保持和探索自己的设计风格。不能一味的抄袭外国的设计。越来越多的外国设计师来中国,看到的全是自己本国的模仿设计,他们更多的焦点,也就投向了中国古老的东西上。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也有着自己耀眼的文化和设计。在最后的现代主义中,我们能看到的是日本人的坚持。日本结合着本国的特色,长远的看到其设计的发展,而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特征也跟日本的一些传统设计风格有共通点。因而没有完全的随市场经济化。也启示着当代的中国人,坚持本国该有的精华并采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本国的设计和外国优秀设计相融合,才不至于在以后的现代化发展中,被完全西化。(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设计的觉醒》,田中光一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2]《设计史》, 杨先艺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

[3]《设计史》,明兰著,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

[4]《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5]《漫步日本设计:极致的简约之美》,王绍强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

[6]《白(精装)》,原研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上一篇:生育行为成本与效用的探讨 下一篇:从学者明星化看当代中国社会娱乐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