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石材产业方兴未艾

时间:2022-06-24 04:09:37

贵州石材产业方兴未艾

位于镇宁自治县丁旗镇的晨春石材产业园内,工人们正忙着切割、抛光、打磨……加工完成的各种饰面石材色彩斑斓,天然木质纹理清晰可见。

这家集石材开采、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实现年产值上亿元,提供近2000个就业岗位。

镇宁自治县石材产业发展是贵州“点石成金”的缩影。昔日的破石头,观念一变,如今成了抢手的“金娃娃”。

石材产业前景无限

贵州石材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多、品质优,石材资源储量全省超过100亿立方米,覆盖80%以上的县(市、区、特区),主要有大理石、花岗石、辉绿石、玄武石、板石、饰面用灰石6类75个品种。

近年来,贵州依托石材资源优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创新为支撑、文化为内涵,抢抓市场机遇,加大了资源开发力度。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贵州石材产业已经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聚集能力。2014年全省石材产业实现总产值近50亿元,拥有各类石材企业130余家,各类板材加工能力超过2500万平方米,镇宁、花溪、石阡、思南、安龙等石材产业园区已形成一定规模。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贵州与欧盟、中东、东盟等国际主要石材消费地区的经贸往来将更加密切。同时,工业强省和城镇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建材产品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为贵州石材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另外,石材资源开发较早的东部沿海地区受石材资源枯竭、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约,产业转型和生产力布局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石材产业向西部转移趋势明显。

“贵州石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时机已经成熟,加快发展石材产业的条件已经具备。”贵州省经信委总工程师周仕飞表示,贵州把新型建材作为五大新兴产业之一来规划打造,而石材产业是新型建材的重要组成产业,前景无限。

今年6月,《关于加快石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贵州将石材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带动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着力打造新的特色优势支柱产业。

根据规划,贵州将重点打造安顺、黔西南、铜仁石材产业基地,重点建设镇宁、思南、石阡、江口、安龙、锦屏、罗甸、花溪、龙里、余庆等石材产业园区。

7月中旬,贵州又专门召开“全省加快新型建筑建材业发展推进大会”。确定将举全省之力,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建材业发展,力争到2017年,新型建筑建材业总产值达4000亿元以上,增加值达1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达13%以上。

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走进黔西南州安龙县新安镇安龙工业园区,生产加工厂房、石材原料堆放场、大型仓库、石材交易市场、行政综合楼、辅助工程、生活区七大板块构建起功能完善的石材基地。

一组数据,清晰展现了园区内石材业的竞争力:年生产400万平方米板材和工艺品,石材线条、工艺等36万件,创下年产值8亿元的规模,创税1.06亿元。

2014年,中国石材协会授予安龙县“中国(安龙)木纹石之乡”称号,标志着该县石材资源优势已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条富民兴县的新兴石材产业链已经形成。

但是,在石材产业欣欣向荣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隐忧。

“我们的石材产业发展速度很快,效果不错,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行业管理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安龙县副县长刘兴安说。

“贵州石材产业确实具备了继续做大做强的条件,但依然面临一些困境,缺行业统筹、产业发展无序等。”贵州省石材工业协会会长李贵友认为,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李贵友建议,贵州在注重文化创意的高端定位之下,还应该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下新的销售模式。

“‘互联网+’推动了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陈光碧说,贵州正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石材产业也可以打造“石材云”。

目前,贵州正实施“互联网贵州石材”计划,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开通了“贵州石材网”。与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开展战略合作,搭建石材销售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消费者)、O2O(线上到线下)电子商务和创意展示平台。

同时,还将依托省内外石材科研机构,建立贵州石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支持各地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布局建设产品交易、质量监测等服务平台。

周仕飞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扶持一批石材企业,根据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税收贡献、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指标开展综合评价,定期龙头企业名单,实施动态管理。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新、特、优”方向转型,努力培育一批行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

绿色石材大有可为

贵州晨春石业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石材单产企业,董事长李晨春是福建人。福建是中国石材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地区,李晨春缘何选择来贵州投资兴业?

“除了资源优势外,我最看中的是贵州整体的生态产业发展理念。”李晨春说,贵州的生态环境是后发赶超最有利的条件。

在晨春石业有限公司里,每个生产车间旁,均竖立着圆柱体组成的机械设备。公司销售总监李武汉告诉记者,这是公司自建的石材污水循环处理系统,能够对生产污水进行循环利用,实现了污水对外零排放。

“这套污水处理系统目前不仅在贵州是第一家,也是西南最先进的石材污水处理系统。”李武汉介绍说,该系统是在借鉴国外石材企业先进技术基础上独家设计而成的,采用竖式沉淀塔,具有组合方式灵活,占地面积小,循环水净化程度高,处理量大的特点。

“要提高竞争力,必须有高新技术,达到节约资源、生态环保的效果。”李晨春说,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立足资源禀赋,结合实际、科学有效地推进石材产业规划是关键。”周仕飞认为,要做大做强贵州石材产业,必须转变方式,探索一条符合贵州实际的特色绿色发展路。

近年来,贵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特色发展,因地制宜打造“贵州石材”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影响力。

为提高资源利用水平,贵州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实施现代化、规模化、绿色化开采,提高石材开采荒料率和达标率。争取到2017年,石材开采荒料率、达标率、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率分别达到50%、60%、80%、95%以上。

按照规划,贵州将在安顺市建设“中国西南国际石材交易博览中心”,涵盖会展交易区、石材展示区、石材加工区、物流仓储区、创意研发区、配件配套区、文化体验区、综合商务区等功能区。

“我们不是简单的建一个产业园,而是高端定位、科学规划,既要发掘金山银山又要守住绿水青山,达到整合资源、抱团成长。”安顺市工信委副主任陈光碧说,不能以付出生态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石材产业也要守住生态底线。(责任编辑/朱 江)

上一篇:贵州构筑公共安全防护墙 下一篇: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毕业生质量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