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顺利度过初高中英语衔接的心理“断乳期”

时间:2022-06-24 04:04:07

如何让学生顺利度过初高中英语衔接的心理“断乳期”

【摘要】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不顺利,不仅降低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也给以后的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心理“断乳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生理、心理的角度帮助高一新生顺利度过英语学习的不适应期,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初高中 英语学习 衔接 断乳期

初、高中是中学教育中两个有着不同教育规律和特点的阶段,随着人际关系的改变,学生的生理、心理也相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面对全新的高中学习环境时,在生理、心理上客观地存在着一个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必须重视这些心理特点,否则,在今后英语教学中就极易出现初高中英语教学脱节现象。下面,从英语教学角度就如何让学生顺利度过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心理“断乳期”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心理“断乳期”的特点

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学生的生理、心理主要表现为自卑焦虑、心理受挫能力差以及自暴自弃、自我封闭等不稳定的心态,集中体现了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过程中学生心理“断乳期”的特点。

1.自卑、焦虑的心态。由于初、高中是中学教育中两个有着不同教育规律和特点的阶段,刚踏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周围环境不太适应,不能马上融洽到高中英语学习中。如课堂上不适应教师用英文授课,课后不善于跟老师、同学沟通,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同时被同学拉开距离,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学生心理压力大,逐渐形成了自卑的心理。

2.自暴自弃:有部分学生由于初中英语基础差,对英语这门课不感兴趣,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差,在班级中收到一些同学的歧视,缺少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在班级中是一个边缘生,在心里自然形成了一种“无所谓”或得过且过的消极学习态度,从而就自暴自弃了。

3.自我封闭:在初中阶段,由于对周围环境、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比较熟悉,而突然进入到一个比较陌生的环境,远离熟悉的同学、家长,没有倾诉的对象而感到孤独,再加上一些性格本来就内向的学生,会变得更为内向,把自己的想法隐藏心中,不愿意让人知道,自我封闭。

刚进入高一学生,在适应高中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焦虑、自卑、自暴自弃等消极心理,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必须引起老师的高度重视,若不了解这一心理“断乳期”特点,就会给今后的班级管理和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时期对学生情感方面的疏导,导致学生在心理、行为上不能适应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生活。因为初中的成绩是靠看教师的“硬灌”、学生的“死学”而取得的,重视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生理、心理因素,初高中教学上的不衔接实质上是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厌学情绪堆积到一定程度后促成的必然结果。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观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发生的微妙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学生这一时期的生理、心里问题。

二、分析学生不适应性的原因

高中一年级虽然比初三只高一级,但从学生角度来看,好像是一个很大的、难以逾越的“沟壑”,知识结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等出现了和大变化,学生不适应性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1.学生认知水平变化。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主要以感性知识为基础,初中英语教材内容形象直观,知识单一,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内容相对简单,以逻辑思维为主,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低级阶段。而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主要以理性知识为基础,高中英语教材内容多,知识综合性强,课时相对减少,以抽象思维为主,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是为高中阶段打基础,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是对初中段英语学习的升华,学生认知之水平呈螺旋式上升。

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完全达到高中起始阶段学习的基本要求,在初高中思维方式衔接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作为教师,要了解此时学生的认知水平,高中阶段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业水平要求适当的降低一些,使之适应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感性认识渐渐地过渡到理性认识,当学生适应了高中学习生活时,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提出较高的要求。

2.环境的变化。由于目前实行的初高中教育分离的学制,学生升入高中就意味着要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新校园、新教材、新老师、新同学、新集体、新的规章制度等,学生一下子面对这些陌生的环境,难免会产生不适应性,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充满新奇、茫然,心情处于兴奋状态。对于这些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新生而言,其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必须要学会适应新环境,必须去接触新的教师、新的同学、新的教材以及新的教法,需要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缓慢适应过程。这个适应过程对于英语基础好心理素质强的学生来说会相对容易,而对于英语基础和心理素质相对差的学生来说,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考验阶段。此时,教师的最大任务不是教学,而是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周围环境,消除环境的改变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3.学习方法的变化。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生活中,由于升学的压力,学生英语的学习主要依靠被动记忆和反复练习,学生适应于这种方式的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过度依靠老师课堂上灌输式的教学。到了高中阶段,一方面,教材内容增多,教师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面面俱到,需要学生课后花费大量时间去复习和巩固,才可以顺利完成英语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很多高一学生由于初中阶段学习方法适合于感性思维,而到了高中阶段,感性思维减弱,抽象思维增强,导致其面临诸多复杂得内容,一时难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影响自己英语水平的提高,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三、对应的策略

高一新生正处于半成熟的发展时期,思维具有可塑性,容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且大多数学生渡过了逆反期,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学法指导。

1.了解班级学生情况。作为高一新生班级任课教师,对班级学生情况要有所了解。首先,对你所教的班级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情况进行调查,你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问卷内容包括中考英语成绩(笔试和口语)、初中毕业学校、学习方式、作业情况、好的建议等。其次,对调查问卷进行统一与分析。按照问卷内容要求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分析原因,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因此,高一英语教师开始之初,必须认真细致地了解班级每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包括中考英语笔试和口语成绩,英语课堂与课外的学习方法,初中英语老师的教学方法,作业的布置和完成情况,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础等,只有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了解得越全面,才能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每一位学生的形象,并在课堂中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

2.帮助高一新生树立自信心。在了解班级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要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们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断乳期”的心理紧张、困惑、自卑、不适应性等障碍。首先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开展心理引导,通过沟通和交流,让哪些在初中不敢抬头回答老师问题的学生消除顾虑,由于对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能够回答出来,并及时地给与鼓励和表扬,因此,刚开始时,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指导他们学习方法,消除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让他们感到只要自己认真地听讲,也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并且到老师的表扬,在同学们面前也不会感到自卑,不会像初中那样被同学瞧不起,被老师忽视,从而自信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其次,班级成立互帮小组,利用同学间的帮助,逐步提高哪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第三,作为教师,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应特别关心和照顾,在情感上、精神上给与鼓励和帮助,让学生认为你是在帮助他、关心他,让他感到在你的课堂上学习无压力、不紧张,而且有进步,这样逐步提高其英语学习的自信性。

3.从学生实际出发,授之以“渔”而非“鱼”。通过调查和了解,学生来源不一,有农村、城市的,有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有重点办、普通班的,学生的基础不一样,且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对于单词的教学基本上是死记硬背,造成学生词汇量不足,不能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由于高中阶段英语词汇量较大,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高一英语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英语词汇的方法很重要。首先,夯实语音基础,注重音标教学。由于教师对班级学生英语基础有了一些了解,对音标掌握不太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如晚自习、自习课等,集中对他们进行音标强化,特别是哪些不开口说英语的学生,更要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从简单的词汇开始练习,让他们开口说英语,同时给与鼓励,才能让他们克服语言上的心理障碍。其次,注意初高英语知识过渡衔接。高一初期,安排复习初中英语教学计划,利用课堂时间帮助学生复习初中的词汇、语法知识,增强学生的心理认同感,学习方法的适应感,这样就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适应了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决定细节,细节决定成功。为什么不少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突然感到无所适从,不能很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面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的心理?通过调查和交流,发现这些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在学习方法上,许多高一新生仍然依赖于初中的老方法,课前不预习,对导学案没有认真去完成,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任务,不愿意动脑、动手,抄袭他人的,因而在课堂就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对老师讲的知识吃不透,久之,就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其次,行为习惯上也不注意细节,如书写不规范,不愿意大声朗读单词和课文,不会借助现代学习工具查阅单词,对作业上的错误不能及时订正等。改变学生不良学习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从一点一滴开始,逐步纠正学生不良习惯,同时老师要有耐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学生心理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是高一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热点问题,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充分考虑初、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断乳期”特点,关注学生,注重心理情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以及学习方法与策略等多方面的衔接,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心理“断乳期”。

参考文献:

[1]夏丹,邹松.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解决之道[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9(33):134-136.

[2]黄成健,夏春艳.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232.

[3]王永忠.高中英语学习合理过渡语提高――初高中英语衔接与反思[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2(26):141-142.

[4]刘迪.浅析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2):54-55.

[5]胡金花.浅谈初高中英语衔接――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教学,2015,(3):52-53+49.

[6]张曲珠.试论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J].科教文汇,2015,(7):107-108.

[7]石万祥.新课标背景下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研究和探索[J].中学生英语,2015,7-8(29):73-75.

[8]杨飞鸽.新课程下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现状调查研究[J].英语教师,2012,(10):21-25.

上一篇:小学生英语听力培养的几个策略 下一篇: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