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花开话《瓶史》

时间:2022-06-24 02:29:12

今天下班路过花圃,忽然看见迎春花已经开放了。因为担心倒春寒,大多数人冬装尚未脱去。春天就已经悄悄来到了,风中似乎也夹带着丝丝春的气息呢。

“诗家清景在新春,杨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这是唐代诗人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赏春应趁早,此时一阳初复,万象更新,草木蕴势待发,正是一年中最有生机的时节,踏青觅诗,此时最佳。

春天最先开放的就是迎春花了,山岭坡头或者路边田埂,不经意间就会有一丛丛鹅黄映入眼帘,似乎在告诉人们:春天已经到来了。

于是采摘了两三枝迎春花,用作午间茶席上的花供。花瓶用这尊青瓷缠枝小瓶,配着藤黄迎春花瓣,简洁而雅致。茶碗用这款美浓烧“樱”茶盏,最能传达茶人喜悦心情。盏垫用这块凤凰牡丹锦垫,用来衬托“樱”茶盏最为贴切。煮水则用这款龙文堂云纹老铁壶,很有些松风桧雨的气势呢。

窗外水仙花渐次开放,虽然错过了春节花时,却恰好应了初春景致。

在我国,茶席花供由来已久。屡见于历代诗词歌赋中,如《诗经》中有“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蔺兮”(《诗经・郑风》)的诗句。南北朝陆凯《赠范哗》五言诗: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唐代张祜《穆护砂》乐府歌辞: “玉管朝朝弄,清歌日日新。折花当驿路,寄与陇头人。”以及薛涛《酬辛员外折花见遗》七言诗: “青鸟东飞正落梅,衔花满口下瑶台。一枝为授殷勤意,把向风前旋旋开”等。

宋词中则有姜夔《暗香》: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无名氏《满江红・梅》: “笑去年,携酒折花时。君应识”等。到了宋代。插花艺术已很流行,与焚香、挂画、点茶并列,称作“四般雅事”,是文人大夫和才子佳人的书斋雅供日常功课。从花品选择到花器品鉴,都有一定规矩。

明代袁中郎著述《瓶史》,对历代插花艺术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规则。譬如在《瓶史・清赏》条中说:“茗赏者上也,谈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夫赏花有地有时,不得其时而漫然命客,皆为唐突。寒花宜初雪,宜雪霁,宜新月,宜暖房。温花宜晴日,宜轻寒,宜华堂。暑花宜雨后,宜快风,宜佳木荫,宜竹下。宜水阁。凉花宜爽月,宜夕阳,宜空阶,宜苔径,宜古藤石边。”袁氏《瓶史》在当时影响很大,甚至影响到书画作品。如仇十父《汉宫春晓图》、《人物故事图》册页,陈洪绶《清供图》、《仕女图》等,里面都有关于折花、插花场景描写。到了清末民初。传统花艺渐趋没落,到了建国后,遂成绝响。

所幸袁氏《瓶史》后来流传东瀛,形成日本花道,至今为世界所承认。中郎在天之灵,也许会得到些许慰藉吧。

去年看了一部名为《山樱》的日本影片,剧中有女主人公折花、插花一节戏。首先让她小妹找来了相应的花八(即花瓶),然后开始修剪枝叶。她的母亲闻声也过来了,并提出了修剪意见。晚上父亲来到茶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一尊樱花,他欣赏良久,神情颇为感动。剧中插花器具以及环境设置等,都有一种古雅的美,近似于宋词和明曲的风韵,显然是受到了袁宏道《瓶史》的影响。

这些年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归复,茶道和插花艺术也逐渐受到人们关注,但无论茶品、花品取舍,还是茶器、花器品鉴,都是一门相当精深的学问,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和雅致的人文情怀,否则,很容易流入低俗。日本茶道宗匠利休居士在论及茶室插花时曾说:茶室里的鲜花要如同绽放在原野中一样。这就是有名的“利休七则”。这些心得之语,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茶席布置完毕,开始冲瀹茶汤。

水是自来水,贮放于水缶中一昼夜后取用。烧水用日本老铁壶,据说可以软化水质,在云贵高原和北方很适用。水声近三沸时提铫离火,冲烫茶碗毕,开始备茶、投茶。

茶为陕南著名茶品――午子绿茶,虽然是去岁春茶,因为保鲜良好,和新茶略无二致。先将适量茶叶投入茶碗,冲入约五分之一开水,轻轻旋转茶碗,使茶叶充分浸润,接着冲入开水至六分满,静置约半分钟,一碗茶汤就冲瀹好了。首先礼佛,然后啜饮。茶汤入口,甘滑鲜爽,清香满口,依稀能感受到春天的氤氯气息。

记得数年前曾有诗曰:山中瑞草初结心,雾锁云横相护深。茶渴还如玉川子。长安街市觅头春。题曰:辛巳年仲春,午梦初觉,茶渴正甚,觅得去岁午子绿茶饮之。聊解相思,并记。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诗心难耐,茶渴磨人。此时布茶席,设花供,炉煎渭水,瓶晌松风,轻嗅瓶中花蕊,竟然也有一缕淡淡清香。

上一篇:范增平:禅茶还是茶禅 下一篇:打造属于自己的茶室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