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好学生”评选的感想与思考

时间:2022-06-24 02:03:44

对“三好学生”评选的感想与思考

《重庆晚报》2008年9月14日报道说,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此言论一出,引发了坊间对“三好学生”这个在中国中小学实行数十年的评奖制度的关注和争论。

“三好”这个概念是50余年前提出的。1957年“三好”的内涵修定为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中“三好学生”标准被废止;1982年5月,教育部、联合公布在中学生中评选“三好学生”的试行办法,规定“三好学生”的标准是: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这就是人们所最熟悉的“三好”的内涵的版本。

可是,近些年来,一些学校在“三好学生”评选中出现了一些腐败恶俗现象,引起不少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不满,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

⑴由于评选标准科学性不强,评选机制粗放,监督机制没有同步跟进,在某些地方成了权力监督的盲区,造成“三好学生”成了一种谋利的手段。“三好学生”很多时候已经从一种荣誉异化成一种地位。

⑵有些学校,在评选“三好学生”时,有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和体育评价现象,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成绩最重要”的错误印象,影响其全面发展。也容易让家长与教师都按照这种评价模式去教育孩子,忽略孩子个性塑造和潜能开发。

⑶本应该广泛征求师生、家长意见,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的“三好学生”评选,在某些地方由班主任或者学校领导说了算。

⑷很多地方在升学、考试等环节,“三好学生”都获得相应的加分和奖励措施,“三好学生”成了决定学生前途命运的重要依据。“三好学生”称号里掺杂了功利因素,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个现实利益的驱使下,评选“三好学生”成了一些家长和学校的条件交换。

以上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上的不完善,评选上的不公正,监管上的不到位,利益上的共同体,等等。社会上对“三好学生”评选上不公正,反映强烈,呼吁废止和改革“三好学生”评选的声音此起彼伏。笔者认为:“三好学生“评选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引导、激励过几代人的成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思想的变化……“三好学生”的评选也应当被赋予新的含义,应该从评选标准、评选方式、评选程序等多方面进行完善与改革:

⑴增加评选内容:将德、智、体、美、劳等内容作为评选“三好学生”的要求,以求学生全面发展,防止“三好学生”评选成为应试教育的推力。

⑵改革评价方式:积极寻求评价方式多样化,扩大“三好学生”评价方式的内涵。有些地方将“在家里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在学校是个好学生”作为“三好学生”的评选标准,这也是探索评选“三好学生”的新举措。(下转第45页)

上一篇:试论中学英语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衔接 下一篇:改进教师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