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McBride加第1跖骨颈斜行嵌插截骨(Austin截骨)治疗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6-24 12:32:58

改良McBride加第1跖骨颈斜行嵌插截骨(Austin截骨)治疗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McBride联合Austin截骨治疗拇外翻的疗效。 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12月我院43例(71足)拇外翻畸形患者行改良McBride手术联合第1跖骨颈斜行嵌插截骨,根据拇外翻角(HAV)、第1和2跖骨夹角(IMA)、美国足踝矫形学会拇外翻评分评估矫正效果。 结果 治疗后 HVA 平均(17.51±4.03)°,与术前(35.32±6.5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IMA 平均(10.39±1.34)°,与治疗前(15.90±2.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拇外翻评分优良率94.37%;随访9~36个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治疗拇外翻应用改良McBride联合Austin截骨术,可取得满意的功能恢复和矫形效果。

[关键词] 拇外翻; 改良Mcbride术; Austin截骨术

[中图分类号] R682.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5-0132-03

拇外翻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畸形,病变为第1跖骨中部脱位、大趾侧部脱位或旋转,并可同时伴有囊肿。患者以女性居多,男女发病率比例为1:9[1]。拇外翻不仅因外观畸形而影响足部美感,而且会引起较严重的炎症、疼痛。未经积极治疗,症状可逐渐加重[2]。特别是在拇趾跖关节发生半脱位的情况下,由于足部运动的压力作用,会造成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间隙缩小等病理改变;导致各种骨关节病[3]。大多数拇外翻需要采用外科手术进行矫正,目前临床应用的手术方式有多种,不同术式各有特点,治疗中常联合应用几种术式,以期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我院自2010年9月以来,应用改良McBride手术联合Austin截骨的方法,治疗优良率达94.37%,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拇外翻患者。纳入标准:①已出现拇囊炎,保守治疗>3个月未见好转;②周围血管神经未见病变,未出现跖趾关节僵硬或转移性跖痛症;③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AV)

入选患者共43例(71足),男12例(19足),女31例(52足),年龄18~63岁,平均(37.6±12.5)岁。X 线片检查情况:HVA最大为37.37°,最小为26.46°,平均(35.32±6.52)°;IMA最大为15.84°,最小为11.42°,平均(15.90±2.60)°;拇趾跖趾关节均出现半脱位。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步骤 所有患者取平卧位,硬膜外麻醉,绑扎止血带。在背内侧作3 cm左右切口,于跖拇关节背内侧面行深筋膜深面解剖,在第 1、2 跖骨之间作另一切口,进入跖趾关节间隙,将关节囊切开,再切除籽骨,将联合腱止点切断,移到第1 趾骨近节并缝合。切开内侧关节囊,修平骨面,行“V”型截骨,然后将跖骨头向外平移;观察确认畸形得到矫正后,用直径1.5 mm的克氏针固定截骨端;X线透视确认HVA 、IMA 矫正程度,缝合关节囊,逐层关闭切口。

1.2.2 术后处理 术后采用厚敷料维持拇趾位置,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周拆线。术后积极进行功能恢复训练:手术后第1、2 天,开始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运动,并适当活动非固定关节及足踝肌肉,每次活动不超过20分钟,以每天2~3次为宜;术后第3天可下床活动;术后3周拆除石膏固定,进行跖趾关节活动训练,按能承受的程度逐渐增加活动范围。

1.3 疗效评价

1.3.1 HVA、IMA矫正 对比治疗前后HVA、IMA矫正效果。

1.3.2 拇跖趾关节评分[4] 美国足踝矫形学会拇外翻评分标准包括疼痛、功能、外观三个维度,疼痛维度0~40分表示从重度疼痛到无痛,功能维度包括胼胝、稳定、趾间、跖趾、穿鞋、活动等方面,0~45分表示从功能严重受限到功能完全良好,外观0~15分表示从最严重的畸形到无畸形,量表总分100分。根据该量表:①对比治疗前后评分变化。②统计优良率。优(80~99 分):完全无疼痛症状,外观、穿鞋完全恢复正常(HVA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3例患者住院时间平均(11.3±2.5)d,平均石膏固定时间(21.2±4.2)d,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平均(51.5±6.2)d。43例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 21.3个月。

2.1 HMA、IMA矫正情况

本组病例,术前拇外翻角HVA平均(35.32±6.52)°,治疗后 HVA 平均(17.51±4.03)°,比治疗前校正(17.81± 5.52)°;治疗前后H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术前跖间角IMA平均(15.90±2.60)°,治疗后平均(10.39±1.34)°,比术前校正(5.51±1.85)°,治疗后IM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表1 43例患者(71足)治疗前后HMA、IMA比较(x±s)

2.2 拇跖趾关节评分

治疗后按美国足踝外科拇跖趾关节评分,最低分为81分,最高分为93分,平均(86.57±5.83)分;其中优 56足,良 11足,差4足,优良率为 94.37%(67/71)。见表2。

表2 43例患者(71足)治疗前后拇跖趾关节评分比较(x±s)

2.3 术后并发症

术后跖骨平均短缩(1.89±0.23)mm;1例出现跖趾关节痛,经物理治疗后疼痛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截骨延迟愈合、跖骨头缺血坏死、局部麻木、感染等并发症。

3 讨论

拇外翻的发生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骨骼结构变形;二是软组织肌力不平衡。其病理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第1 跖骨向内收引,第2、3跖骨之间的弯角扩大,跖骨头出现骨赘,可伴有拇囊炎;②第 1 跖趾近远端两个关节畸形;③拇趾外翻,部分呈向前旋转形状。④胫侧籽骨出现移位;⑤第 1 跖趾关节囊病变,内侧出现松弛,外侧则出现挛缩,导致拇内收肌与长屈肌腱肌力量失衡;⑥第 1跖骨上翻,第 2、3 跖骨下弯,前足横弓弧度丧失;⑦跖楔关节出现松弛、稳定性降低等。遗传因素、长久站立、穿高跟鞋与尖头鞋等因素,均是导致拇外翻发病的重要原因。临床上治疗拇外翻的术式很多,包括Akin 术式、Mitchell 手术、Austin 截骨术、Reverdin 手术、Wilson 手术、Keller 手术及关节融合术等[5,6]。但基本治疗原则是通过紧缩关节、切除骨突和及进行外翻截骨矫形,达到纠正畸形、减少疼痛及恢复跖趾关节功能的目的[7,8]。由于不同术式各有特点,临床治疗中常常联合应用几种术式,以期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采用改良McBride手术联合Austin截骨的治疗方法,术前拇外翻角HVA平均(35.32±6.52)°,治疗后 HVA 平均(17.51±4.03)°,比治疗前校正(17.81±5.52)°,术前跖间角IMA平均(15.90±2.60)°,治疗后IMA 平均(10.39± 1.34)°,比术前校正(5.51±1.85)°,治疗前后HVA、IM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拇外翻评分优良率94.37%,治疗效果满意。

McBride手术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安全、恢复快[9]。拇外翻畸形主要表现为外展肌和内收肌肌力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可能导致或加重关节畸形,因此,通过手术方法切断联合内收肌与长屈肌的肌腱,可以松解外侧的软组织,改善肌力平衡,达到纠正关节畸形的目的。改良McBride手术采用移植外侧联合腱的方法,改变软组织的结构及牵引力作用点。术中首先切除内侧增生的骨赘及外侧挛缩的关节囊,同时切断外侧联合腱,将其止点移至第一跖骨颈关节囊处并进行缝合。联合腱通过移位改造后,能够同时调整拇趾内收肌的张力,并相应加强了跖骨间的拉力,利用拇趾内收肌的持续动力牵拉,使第1跖骨的内翻得到纠正。该术式的突出优点是有利于改善足部软组织的力量平衡,适用于第1、2跖骨间角较大的患者,术后可以恢复良好的拇跖关节功能,同时不影响第1跖骨头的负重功能。

McBride手术是软组织矫形方法,易致矫正不足或畸形复发[10,11]。因此,我们在采用改良 McBride术的同时,联合应用Austin 截骨手术。Austin 截骨术通过将第1跖骨移位变角,能够成功矫正近端关节固定角以及第 1 跖骨间角,其优点主要表现在:①截骨面及其远端顶点形成稳定的力学结构,能提高内在稳定性,甚至双足同时进行手术,也能够很快恢复负重功能。②增大松质骨间接触面,愈合快,疗程短。③由于截骨面位于关节以外,治疗后可恢复良好的关节活动度。已有研究提出,截骨后采用内固定,能加强截骨后的稳定性[12,13]。Austin 截骨后使用轴向载荷螺钉及背面加压螺钉固定,能增强稳定性,减少移位[14]。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克氏针固定截骨处,以维持矫形效果和促进截骨愈合,术后随访未发现有病例出现第1 跖骨矫形效果丢失,提示采用Austin 截骨后加强内固定是有效和必要的。

另外,由于Austin 截骨术采用的是轴导向技术,因此能够避免Mitchell 手术和 Wilson 截骨术等导致的跖骨短缩,本研究中43例患者(71足)治疗后跖骨平均短缩(1.89±0.23) mm。有资料指出,Austin 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是跖骨缺血、坏死,我们认为,导致这种并发症的原因,除部分患者术前有跖趾关节炎外,通常是由于手术操作不当,即手术中局部截骨的次数太多,以及进行牵拉操作时不慎引起的损伤导致的。术前检查及X 线片观测对矫形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5]。术前应根据X线先进行截骨角度的设计,手术时争取一次截骨成功,如果未达到嵌插效果,可以采用咬骨钳将多出的骨质咬除。总之,手术中应尽量减少反复截骨的操作减少跖骨头坏死的发生。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截骨延迟愈合、跖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有1例出现跖趾关节痛,原因是跖骨头过度倾向背部,引起跖区压力增加所致,经物理治疗后疼痛消失。提示术后物理疗法能改善跖区压力分布[16]。

综上所述,改良 Mcbride 术联合Austin 截骨术,一方面可以有效修复软组织,同时采取截骨矫形措施,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优良率高,疗效满意,是治疗拇外翻的较好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 Hart ES,deAsla RJ,Grottkau BE. Current concepts in the treatment of hallux valgus[J]. Orthop Nurs,2008,27(5):274-280.

[2] 杨成林,凌遵龙,朱泽敏,等. Scarf 截骨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拇外翻畸形疗效的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 5):113-118.

[3] 胡灏,王之宇,林格生. 改良 McBride 术及改良 McBride 术联合第一跖骨截骨治疗踇外翻[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124-125

[4] 孟宪宇,白宁,张淑清. 改良McBride术治疗拇外翻33例疗效分析[J]. 黑龙江医学.2009,33(5):370-372.

[5] Larholt J,Kilmartin TE. Rotational scarf and akin osteotomy for correction of hallux valgus associated with metatarsus adductus[J]. Foot Ankle Int,2010,31(3):220-228.

[6] Dermon A,Tilkeridis C,Lyras D,et al. Long -term results of mitchell’s procedure for hallux valgus deformity:a 5-to 20-year followup in 204 cases[J]. Foot Ankle Int,2009,30(1):16-20.

[7] Coughlin MJ,Smith BW. Hallux valgus and frist ray mobility:surgical technique[J]. J Bone Joint Surg Am,2008,90(Suppl 2):153-170.

[8] Lui TH,Chan KB,Chow HT,et al. Arthroscopy- assisted correct of hallux valgus deformity[J]. Arthroscopy,2008,24(8):875-880.

[9] Orzechowski W,Dragan S,Romaszkiewicz P,et al. Evaluation of follow-up results of McBride operative treatment for hallux valgus deformity[J]. Ortop Traumatol Rehabil, 2008, 10(3):261-273.

[10] 杨立明,梁炳生. 拇外翻的治疗进展[J]. 山西医药杂志,2008,37(9):778-780.

[11] 段伟. 足拇外翻 47 例手术治疗体会[J]. 中国临床研究,2010,23(1):40-41.

[12] Lee KB,Seo CY,Hur CI,et al. Outcome of proximal chevron osteotomy for hallux valgus with and without transverse Kirschner wire fixation[J]. Foot Ankle Int,2008,29(11): 1101-1106.

[13] 谭晓毅,杜远立,陈波,等. McBride 手术联合第 1、2 跖骨近端截骨治疗拇外翻[J]. 临床骨科杂志,2010,13(1):31-33.

[14] Rigby RB,Fallat L M,Kish JP. Axial loading cross screw fixation for the Austin bunionectomy[J]. J Foot Ankle Surg,2011,50(5):537-540.

[15] Deenik AR,de Visser E,Louwerens JW,et al. Hallux valgus angle as main predictor for correction of hallux valgus[J].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08,15(9):70.

[16] Schuh R,Hofstaetter SG,Kristen KH,et al. Effect of physiotherapy on the functional improvement after hallux valgus surgery-a prospective pedobarographic study[J]. Z Orthop Unfall,2008,146(5):630-635.

(收稿日期:2013-10-21)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研究 下一篇:过期妊娠合并羊水过少的妊娠结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