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和海洋好好谈谈

时间:2022-06-23 06:15:49

让我们和海洋好好谈谈

编辑部里最近最热的话题,是中国中沙群岛中的黄岩岛。

从小在高山中生长的我,对海有一种比常人更甚的渴望。曾经,我随几位渔民一起去过一次西沙群岛,那次经历让我永生难忘。

当时海南时值大雨,海上的云又厚又低。云低到什么程度呢?船在海上走,船的烟囱能挂上云,带着云一起走。这让我心里也阴沉沉的,期盼赶快离开这里,去西沙,因为那里晴空万里,气候温暖,想到这里,一股大海的味道就从心里油然升起。

在船上,我认识了一个30多岁的男人,他叫周海,据说他能找到很多普通地图上没有的岛屿,也会唱那些在渔民中流传了数百年的古老的歌。他说歌词记录了他们的生活:中国渔民的祖先最早发现了这些群岛,随后的千年中,他们就靠小木船和鱼网捕鱼,并靠捕鱼生息繁衍——那些渔船很普通,木制的,也就是7、8米长,甚至没有引擎。

周海还和我聊起了他的家庭。他说他有两个孩子,已经会帮妻子晒鱼了——为了保存鱼肉,往往会把鱼晒干,可以保存几个月。“我们小的时候,每到饭点,孩子们就拣来树枝点火,母亲随后就架锅烧水,并把鱼肉干放到锅里,主食是米面。不用放任何调料,也没放盐,但有咸味。”

出海后我发现,海平线不是平线,而是弧线。起风时,海浪有一阵涌动得很厉害,这又让我想起一个船员唱的捕鱼曲:“海哟,你这个博大的生灵哟,我们懂得,只要不干违背你的事,你就是慈祥的父亲。你不发怒,我们就可以安心地投入你的怀抱……”

可以说,我在这群朴素的南海渔民身上,看到了中国渔民的一种传统,以及一种中国人独有的不屈与勇敢精神。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力量,他们才能在千年前就征服了这充满危险的南海诸岛,并凭借力量生存下去,形成恒久不变的习俗。这些中国习俗在南海的每一座岛礁上代代相传,连绵千年:如那一个个中国渔民留下的中国岛名,他们有的是按地貌形态起的:铁链、裤裆、鱼鳞……有的是按海产品名字取的:墨瓜、赤瓜……再如史料上面所记录的事实:1279年,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

这些,都让我发自内心的相信,中国就是南海的主人。有些答案是摆在桌面上的,而有些答案只要去探寻,也就会很清楚。

作为中国一本严谨的地理杂志,《环球人文地理》秉承这样的探索精神,完成每一篇稿件,做好每一次田野调查。目前,本刊编辑部正在策划一期重点选题,目标就是与伟大的南海诸岛好好谈谈。届时,我们的采访团队将深入一线,挖掘出每一个细节的前世今生——根据现在到手的采访资料来看,西方人在书刊上所描写的那些中国情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依旧没有改变,那些独特渔业作业方式也都没有变……

当然,这样的探索精神,我们也会让它在每一篇稿件上体现。如本刊特约作者花雕,他已经于5月11日第二次进入高黎贡山,开始了对驼峰坠机残骸及死难飞行员的漫漫搜索征途,他随身带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记录每一个采访细节——“在独龙江乡附近的孔当村,我们认识了读大四的独龙族学生木达胜,经他89岁的舅舅引荐,我们见了一位103岁的老猎人木生长。许多年前,这位老人在打猎时曾见到了一架驼峰坠机,四周还散落着许多子弹……但老人表示由于年代久远,只是用独龙语向我们大致描述了一番……”

最后要说的是,当你阅读到本期杂志的时候,我已经以特派记者的身份,随考察队踏入瓜州戈壁,并准备用半个月的时间来穿越这条“玄奘之路”。陪伴我的是一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它是这样描写我现在脚下土地的:“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是时顾影唯一,但念观音菩萨及般若心经……”

上一篇:帕帕科拉沙滩美到不可思议的绿色 下一篇:爱尔兰丹漠洞地狱入口处的血腥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