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气分娩镇痛100例分析

时间:2022-06-23 04:36:20

笑气分娩镇痛100例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笑气(N2O)在分娩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孕妇100例吸入N2O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孕妇100例吸入氧气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显效率8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产程缩短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3%,P<0.01;两组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2O吸入性镇痛用于产科镇痛,效果好、镇痛作用起效快、患者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安全,适合在产科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笑气;分娩镇痛;临床效果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无痛分娩已被人们广泛关注,并逐渐用于临床,我院自2004年至2005年使用笑气(N2O)吸入性镇痛分娩效果满意。现对100例笑气吸入性镇痛分娩的疗效进行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孕妇均为初产妇,单胎,年龄21岁~41岁,孕周37周~40周。妇科检查、B超检查及辅助检查排除骨盆狭窄、异常胎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其他妊娠合并症。100例为自愿要求无痛分娩者吸入N2O作为观察组,100例吸入氧气作为对照组。

1.2 设备与使用方法

1.2.1 使用设备 镇痛气体设备:包括1个供气减压阀和1个带自动活瓣的面罩,二者用可弯曲的气体导管连接,在活瓣控制下进行吸入性供气。

1.2.2 方法 观察组:孕妇出现规律性宫缩5 min/次~6min/次,持续30 s以上,阴道检查宫口开大3 cm以上,进入活跃期,且胎头下降趋势良好,宫缩间歇期间断吸入50%N2O~50%氧气混合气体,吸入量与呼吸的深度与频率成正比,约在宫缩前30 s开始面罩吸入,连续深吸气3次,重复直至宫口开全。

1.2.3 疼痛的分级 按WHO标准及临床表现对产妇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0级:无痛,安静合作;1级:轻微疼痛,易忍受,可合作;2级:中度疼痛,难忍受,不安,合作欠佳;3级:重度疼痛,不断忍受,叫嚷不安,不能合作。

3 结果

3.1 分娩镇痛的效果比较 观察组孕妇中疼痛分别为0级~1级88例,2级8例,3级4例,对照组中0级~1级29例,2级28例,3级43例,两组χ2检查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3.2 镇痛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镇痛有效率96%,而对照组镇痛有效率57%,可见观察组吸入N2O效果比对照组更为有效。

3.3 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活跃期平均120分,对照组平均320分,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3.4 两组孕妇产后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中有94例出血量低于500 ml,6例多于500 ml,对照组中有95例出血量低于500 ml,5例多于500 ml,作χ2检验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吸入方法对产出血量无影响。

3.5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观察组0分~3分4例,4分~7分3例,8分~10分93例,对照组0分~3分4例,4分~7分7例,8分~10分89例,作χ2检验,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吸入方法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影响。

4 讨论

N2O是一种无色、味甜无刺激性的惰性无机气味,是毒性最小的吸入性镇痛或麻醉剂,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燃烧、爆炸,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冲动的传导及改变离子通道的通透性而产生药理作用,N2O对呼吸道无刺激性。与血红蛋白结合对心脏无抑制,对肝、肾及其他脏器功能无明显的药理副作用,这是N2O作为理想的分娩镇痛剂的药理基础,停止吸入数分钟作用消失。N2O用于产科镇痛有以下优点:镇痛效果好,明显缩短产程,尤其是活跃期的这一段时间是产妇疼痛最剧烈的时期,吸入气体后有疼痛缓解及镇静作用,加之一定的肌松效果,有利于缓解产妇的紧张与疲劳,使盆底肌肉松驰,诱导出更协调的宫缩,促进产程进展;使用安全,对产妇及胎儿无明显影响;作用迅速,代谢快,无蓄积作用,宫口开全后及时停用,不影响产妇用腹压,不影响第二产程;产妇自控式吸入可根据耐受性调节吸入量,以获得较少的用量达到较好的效果;使用时不受限制,有利于产程中纠正胎头分娩机转的异常;无创、操作方便,不需特殊设备和专职麻醉师,达到较理想的分娩镇痛要求,尤其对降低因惧怕疼痛而致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意义更重要;镇痛作用强,而麻醉作用弱,并在分娩的同时使产妇保持神志清醒,能够很好地与医务人员配合,缩短了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不抑制胎儿呼吸和循环功能,不增加产后出血量。N2O用于产科镇痛的注意事项:适应证的选择,因长时间吸入对已缺氧的心脏可能有害,因此对有心肺功能不全等内科合并症及子痫前期等产科并发症的孕妇宜慎用;副反应,N2O用于产科镇痛的主要副反应是头晕,多能耐受,另外还存在镇痛不全,如静脉注射液54 mg~210 mg,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

上一篇: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肇庆市艾滋病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