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常见皮肤病类型特点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2-06-23 12:37:07

高原地区常见皮肤病类型特点及预防措施

摘要:由于受到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居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皮肤病发病率较高,明显具有"高原色彩"。本文主要探讨高原环境下常见皮肤病的类型特点、发病原因,并提出几种常见皮肤病的诊疗方法。

关键词:高原地区;自然环境;常见皮肤病;诊疗方法

我国青海、等地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由于高原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身体上的应激反应。皮肤作为保护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必然首当其冲地面临各种严峻考验。由此会引发皮肤的真皮或表皮组织改变或病变,专家和学者把这种皮肤组织的变化称之为"高原皮肤病"。调查数据显示,高原地区居民皮肤病患病人数较多,但疾病的种类较少。

1高原常见皮肤病发病的自然地理因素

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低氧、干燥、多风、寒冷、紫外线照射强烈、昼夜温差较大等自然因素是诱发高原皮肤病的主要因素。高原皮肤病的发生主要是受到高原独特地形结构和特殊海拔高度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大气的质量随高度增加而减低。高原(山)地区大气压降低,特别是大气中的含氧量和氧分压降低,可造成人体的供氧不足或环境性缺氧,对于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群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1.2日照时间、太阳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紫外线是太阳辐射线中一个组成部分。紫外线波长为 200~400nm,它被分为三个光谱带,即uV-A(400~315nm ),uV-B (315~280nm)与UV-C (280~200nm)。高山和高原地带由于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减少,紫外线被空间所吸收减少,辐射强度增大,特别是短波紫外线增加较为明显。长期曝晒在太阳下,接受紫外线的时间过长也使高原皮肤病的发病率增加。

1.3高原寒冷、缺氧对皮肤影响,高原居民对寒冷的反应是通过皮肤血流速度减慢、毛发竖立增加等隔离空间的方式来保温的。高原人在长期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相比之下,他们的耐寒能力更强。但在寒冷、缺氧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由于代谢率加快、耗氧量增加,从而加重了严重的阵发性缺氧性寒冷,缺氧性寒冷使得甲肾上腺素敏感度增高,因而增加了氧分压降低期间氧的需要量,引起组织变化,使肝糖元严重耗竭,肌肉中脂肪改变和心肌损害,四肢麻木,有时伴肢体及皮肤疼痛感。

2高原地区常见皮肤病的类型特点

高原地区皮肤病是居住在高海拔地区居民的一种常见病症,与平原地区居民的皮肤病相比较,明显带有高原色彩。高原地区常见的皮肤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

2.1高原性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 这是高原地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临床变现为面颊部位对称性红斑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毛细血管扩张。这种红斑在冬季寒冷时会加重,成暗紫红色。皮损较为单纯,且不破溃。高原性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一般可划分为单纯性红斑、单纯性毛细血管扩张型和红斑与毛细血管扩张混合型三种基本类型。这种皮肤病在绝大多数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中均有发烧,尤其以妇女和儿童更为多见,而在短期移居者身上一般很少出现。

2.2日光性皮炎 医学上,把由阳光照射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皮肤病统称为日光性皮炎。根据发病机理的不同,日光性皮炎又可以划分为光变性皮炎和光毒性皮炎两种类型。光变性皮炎是由光变性反应所引起,而光毒性皮炎则是由光毒性反应所致。光变性皮炎患者首次曝光后要经过5~20d的潜伏期才出现并发症状。期患者皮损主要发于曝光部位,严重者可能扩张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有灼痛、麻木感,严重者伴有发烧、头晕、食欲减退等症状。对于长期从事室内工作的人,这些人一旦参加短期室外或野外工作,极容易患上光毒性皮肤炎。临床表现为境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严重时在红斑的基础上发生水泡,酷似烫伤,烧灼感、刺痛感明显。

2.3手足皲裂 手足皲裂一般发生在高原地区劳动者中,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秋、冬季节发病率较高。Ⅱ临床上,根据其程度可以分为三个等级:Ⅰ度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可见沿皮肤纹理方向分布的表浅裂纹,无痛无痒,一般称之为"发裂"; Ⅱ度较Ⅰ度严重。沿皮肤纹理方向的表浅裂缝已到达真皮组织,有疼痛感,但不出血;Ⅲ度是手足皲裂最严重的一个等级。沿皮肤纹理发生较长、较深的裂口,可达皮下,疼痛感更为明显、常伴有出血或感染,多影响行动或工作。

2.4高原地区常见皮肤病的预防措施 高原地区的皮肤病的发生,除了与高原地区特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因素相关以外,还包括其它诸多因素。为了更好地预防皮肤病的发生,首先要清楚皮肤病发生的原因及其发展的后果,一旦发先自己患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炎症,要及时就医,遵循医嘱服药相关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我们建议高原地区居民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皮肤病加以防范。①坚持冷水洗面,增强皮肤的耐受力;②在寒冷季节,要经常用润肤剂涂于皮肤,保持皮肤的弹性和柔软;③经常参加室外活动,不断增强皮肤对光线的耐受性能;④如果皮肤有细小的破损,要及时处理;对已经感染的皮肤要在注意清洁的基础上注意保护,适当进行隔离,防止接触感染;⑤对瘙痒性皮肤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要防止因抓挠引起继发感染;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总之,预防和减少高原地区居民皮肤病的患病率与做好高原地区皮肤病保健工作是广大皮肤科医疗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相信,通过全体相关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高原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一定会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杨维玲,张继刚,张重军,等.某驻藏部队官兵皮肤病患病情况调查分析[J].人民军医,2013(04).

[2]钟信刚.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皮损处细菌定植情况及药物联合治疗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3).

[3]栾琪,陈楠,李强,等.高原驻训官兵常见皮肤病发病情况[J].预防医学杂志,2013(01).

上一篇:肩关节镜下清理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护理干预 下一篇:提高空勤人员的疗养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