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拓展延伸能力,提升语文阅读水平

时间:2022-06-23 11:40:22

重视拓展延伸能力,提升语文阅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语文知识的拓展延伸,语文阅读水平的不断提升,就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有力载体与平台。对学生而言,知识的拓展也就是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用已经拥有的知识影响和促进新知识、新技能的理解掌握,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体系,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实现由知识拥有到能力形成的飞跃。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既重视知识的拓展,又全方位提升阅读水平,是每一个语文教育者必须正视的课题。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正视语文知识的拓展延伸,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知识拓展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经济全球化时代,语文教育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汉语热”的浪潮迅速席卷全球,风靡世界,在国际领域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知识更新客观上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新机遇,语文教育的目标已越来越高,追求也越来越高,它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高超的语言文字运用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能够适应环境,获得终身发展的资本。现今的语文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识字识词、遣词造句、段意中心等肤浅层面,而不追求全面的阅读应用,将是失败的语文教育。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具有适应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拓展延伸,便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必然环节,是现今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独木桥”。

二、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知识拓展的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面宽量大,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是一门教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一般认知规律。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既要让学生概括已有的知识,深入理解,寻找共性,又要由此及彼,一线串珠,潜移默化,内化加工,类比求异,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在阅读教学中夯实拓展延伸的基本功

语文素养的全面形成,不能光靠大量的机械训练,而要在大量的重新组织所学过的知识进程中下工夫,这不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而是一个“路漫漫其修远”的累积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按照生字生词—朗读课文—讲解课文—问答巩固—机械作业的思路进行,属于典型的“解剖麻雀式”教学,严重忽视了整体衔接、问题引导,教学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学生根本不能形成一定的能力,导致知识和能力脱节。高效课堂要求在教学中按照生活化导入—问题呈现—问题解决—主题练习—实践性作业这一顺序进行,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生活化导入,遵循“语文即生活”的原则,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认识水准为起点,人性化地引入学习内容;在整体呈现时,既考虑整体感知对全文基本内容和基本思路的把握,又考虑篇章语境对重点局部甚至细微问题的考查;解决环节,关注学生的书面表达及独立练习能力;在主题练习时,以相关知识阅读为主,适量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阅读视野,力戒“满堂灌”和肢解课文;实践性作业环节非常关键,把它与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结合,与生活化导入紧密相连,学生就会有兴趣、愿意做,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积累的习惯,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四、以单元教学为抓手实现拓展延伸

单篇教学的目标具有纲领作用、示范作用和例子作用,属于点的层面,而单元教学具有提升总结、概括精炼、系统化具体化的功能,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定向和控制的作用,属于面的层面。在单元教学中,知识的拓展既有纵向拓展,又有横向拓展。所谓“纵向”,就是运用已经掌握的概念和方法解决新问题。现今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往往以单元为单位编排,每一个单元都安排少量的讲读课和一定量的自读课,教学一般是通过一至两篇课文的讲读,落实单元教学目标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教师精讲多练,讲清知识规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自读课提供可资仿效的范例,属于教学中的“刚”。因此,讲读课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单元教学的成败,是“纵向拓展”的载体。所谓“横向”,是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与扩展延伸,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类推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奠定好纵向拓展基础,并且高度重视“自读课”的学习指导,在运用写作中才能产生知识和技能的横向转移。讲读课上“举一”,自读课上“反三”,讲读课文为“模式”,自读课文为“训练”,二者一唱一和,才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基础。

五、拓展延伸的关键是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在形成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尤其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要求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坚决摈弃让学生死记硬背的陋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传授给学生学习的“工具”,即所谓“鱼”和“渔”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既要善于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对比,寻找相同点,分析异同处,提高观察、分析、思维、概括能力,巩固旧知,温故知新,又要善于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将零散的、孤立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使之结构化,完成知识的纵向转移。既要以典型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方法,概括规律,又要善于探索新学法,由学到悟,由悟到用,用中学新,学中求变,最终提高能力。

六、拓展延伸的重点是着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随着学生积累的知识量日益增加,视野日益开阔,逻辑思维日益完善,学生的求知欲也随之增强,语文教学绝不应该满足于一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要着力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思考与表述的概括能力。如果学生具有独立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就能分辨事物之间的关系,就能掌握新旧知识的共同特点,促使知识向技能转化,从而触类旁通,扩大知识的覆盖面,学生才能变机械的阅读为灵活的“悦读”。

七、合理运用拓展规律,促进语文学习

知识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应用,教师必须明确具体的拓展规律和方向。要把拓展方向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衔接中,既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或简化、或挖掘,以学生能接受为基准,又要研究这些目标在整体教材中的位置,明确该单元知识点的传授与能力训练在整个知识体系网络和能力训练网络中所担负的具体任务。教师胸中有这棵纵横贯通的“知识树”,就能在授课前做好精心设计和准备,保证学生顺畅地完成由“旧知”到“新知”的过渡,并为再学习、再拓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发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作用,为终身享用奠基。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思维、认知、拓展、延伸只有在师生之间、文本之间、对话之间才能完成超越,实现“涅槃”。知识拓展任重道远,阅读能力柳暗花明,只有孜孜以求,方能修成“正果”。

上一篇: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浅探 下一篇:洮南市无公害糜子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