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南北 倾听心心灵的声音

时间:2022-06-23 10:56:08

细观几年商杨天颐君笔下的山水人物有一种自然之美和怡然自得之乐,现在的作品则给人一种厚重清雅,却又强烈对比出直击心灵的悠远宁静和震撼的圣洁。

之前听杨天颐君说要潜心作画,本以为只是一种愿望,但真的就没有他的消息,媒体的追踪采访止于其夫人礼貌的婉拒;他最爱的哈瓦那俱乐部看不到他的身影;优美的探戈也停止了旋律;所有的电话都变成留言。经过几年厚积薄发的沉淀,蜕变后的杨天颐君又有了全新的艺术感悟和表现方式――杨天颐君摒弃了传统狭隘的门第之见,冲破世俗的条框,将俊秀清雅的岭南之风和北方大开大阖的厚重雄强融合惯通,描摹营造出一个空灵清雅的却又厚重沉稳的艺术风格,给人一种圣洁、祥和、自得其乐、无欲无求而又超脱自然的感受。兼采西洋画的色彩和构图,中国画的写意与工笔;画面似无意的留白,让人如有梦境和唯美心灵的精神之美,给了每个观者介于现实与想象间梦幻的心灵家园。虽然现在我们还不能断言说杨天颐君已经开辟了岭南画派的一大先河,融合南北创造了前无古人的画风,但他和他的画已经在深深地感染和震撼着观者和世人。

出生于香港的杨天颐君是当代岭南画派大师杨善深之子,是岭南画派当代颇具影响的后起之秀。自幼受其父的熏陶,阅遍无数名家之作,幼年和青年时期虽未专业从事书画创作,却在岭南派大家嫡系真传的深厚包蕴中具备了很多独特的艺术感觉和独特的视角。青年时他曾在香港和国外学习、生活,对西方思想文化了解很深,但对中华传统文化却情有独钟。1996年,也许是北方的山水给了他独特的感受,也许是大陆广博的人文给了他艺术的归属感,杨天颐君毅然决定定居北京,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开始自己的中国画创作历程。

刚开始的画作,他是带着充满爱和美好的眼睛和心灵去创作的。他笔下的一切东西都是那么美好:清秀俊丽的山水,悠然自得的金鱼,乐哉品茗的老者……连他笔下的老虎都有着温柔的眼光,因为他的世界里充满美好,连这凶猛的山中之王他所看到和愿意用画笔表达的都是它温顺的时候。

在之后的五年中,他唯一的感受是自己越画越慢了。显然他正在经历创作成熟期。每幅画他都要一遍一遍地揣摩、细品,在无数次的起笔落笔中探求突破。画风初见端倪,身为岭南嫡系传人的他,多次婉拒了广州山东等地政协、美协数家艺术机构的频频邀约。他记得齐白石说过一句话:作品没有名家与否的分别,哪怕是模仿之作,只要画得好,就是好作品。拒绝这在许多专业画家都很看重的橄榄枝。是因为他说觉得自己一是还不到程度,二是精力有限,他这个阶段最想做的就是深居简出,用心不断地画,画出真正的好作品。

又经过几年的沉淀,时至今日,杨君坦言,北方山水的大气磅礴是他所喜欢的,这也是他自己感觉岭南画派中所欠缺的东西。所以笔墨的运用上,杨天颐君在一步步的探索中不断追求水墨深厚的感觉,他感觉这样的表达更加透彻淋漓。在山水的表现上,他重意境,多用写意,水墨的厚重感可以更好地营造意境,在人物、细节的刻画上采用工笔,可以更细腻入微。工笔和写实并用,粗中有细,虚实结合。对比几年来他的作品,你会明显感觉到,现在的杨天颐君基于岭南派的基础,在南方的灵气之上又吸收了北方的霸气,融合南北画风,结合了北方山水的厚重、磅礴和岭南一贯的温婉俊雅,画风大气而不失俊美,沉稳又兼有灵动。

从杨天颐君拿起画笔那一刻到今天,有一点是他始终没有改变过的,那就是只要是美的,有感受的东西他都愿意去表达,他说他画的是一种感受。正是因为心中有美、心中有爱。而这种感受还在不断地升华,完成了从写实、写意再到留白于无落笔处有惊雷的华丽转身。也正因如此在题材上杨天颐君不受任何局限,画路宽广尤善山水和人物,却又将动物画得栩栩如生,别有一番神态,又把花鸟虫鱼描摹得惟妙惟肖,笔笔如刻。

杨天颐君认为能够雅俗共赏的东西才是好的东西,一幅好画要让每一个观者和藏者真正读懂,真正欣赏才叫好作品。我们坚信勤奋、善良。秉具独特天赋和艺术感悟的杨天颐君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的精彩和震撼!

上一篇:钱面有“大清”二字的“咸丰通宝” 下一篇:情有独钟民国刷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