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时间:2022-08-16 01:34:24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天是最容易让人感怀的时节,在无尽的秋色中,历代的文人墨客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感悟自己别样的情怀。自古以来,每逢秋风起时,不禁令人产生一种传统而深沉的情怀――悲秋。人们每逢秋天,都会以一种低调的生活态度来面对,感慨世事,评议人生。在一些唐诗宋词中,悲秋这一经典题材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这其中蕴藏着古人对岁月易逝的感叹及古人心灵与自然万物间的微妙感应。如晚唐著名诗人马戴的《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圆白露滴,孤碧野成邻。”描述他乡的枯叶已经落下,寒灯一盏伴着孤独的游人,空寂的园中自露点点滴落,孤零零的房舍与荒郊为邻。大诗人杜牧笔下的“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借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表达出深深的伤秋的情绪。晚清革命者秋瑾的临刑绝笔“秋风秋雨愁煞人“人”更是让人心生悲凉。

的确,当盛夏满载它的狂热姗姗而去,天地始秋,大自然显出几分清寂,若再加上几场绵绵无期的秋雨,伴着无寒但足以醒骨的秋风,怎能不令那些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生愁呢?但也有的古人对秋天有不一样的解读,例如唐朝诗人刘禹锡一反常人的“悲”,托出秋天的另一番新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亩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而黄巢的《不第后赋菊》中“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是充满乐观豪迈的气概,今天读来仍令人荡气回肠。

不仅文人墨客喜欢藉着秋景感物伤怀,历代的画家们同样对秋天情有独钟,创作了大量描绘秋天景色的绘画作品,使秋景这一题材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历代传世美术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堪称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珍品,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能择其部分略作赏析。

文伯仁《秋山游览图》 长卷 纸本 设色 纵17.9厘米 横156.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全卷层峦叠谳,千岩万壑,岗岭蜿蜒,龙脉起伏不断,溪间飞瀑如练,树丛依聚溪畔坡石。江面空旷波光激荡,舟帆点点,远山朦胧。野色桥边,树石掩映,露出茅屋草亭,人物幽闲。既继承家法,又追宗王蒙,山石多用蜷曲皴笔,有条不紊,理具其中而得质感。整卷布景奇兀,笔力清劲。

文伯仁(1502-1575年),明代画家,字德承,号五峰,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文徵明之侄。善画山水,少传家学,时发巧思。其山水画有简、繁两种面貌。简者效文徵明细笔山水,景色疏朗,笔墨细秀,多抒情意趣,繁者出自王蒙,山林层叠构图饱满,皴点繁密,境界郁茂。

阎次于《秋山烟霭图》册页 绢本 浅设色 纵21.3厘米 横24.6厘米 中国博物院藏

此用水墨绘淡墨远山,烟霭朦朦,若隐若现。下部作山坡秋树,山坡处用笔勾出染色,画树枝用劲硬笔法,但整幅画面以水墨渲染为主,以墨色的浓淡分出层次,有“岚顶柔和”的风格,近乎秀润清真。

阎次于,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阎次平之弟。于孝宗隆兴初被补为承务郎,后亦为画院祗候。次于亦传家学,画山水人物,工于画牛。

赵伯驹(传)《江山秋色图》 手卷 绢本 设色 纵55.6厘米 横33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高头大卷青绿山水巨作。卷中山重水复,间以竹林乔木,楼观屋宇,山庄茅舍,及骡纲行旅等人物活动,画风精密不苟,设色艳丽和谐,章法严谨,造型准确生动,更多地体现出宫廷画院艺术特色《下图为局部)。

赵伯驹,生年不详,卒于约公元1173年南宋画家。字千里,宗室,宋太祖七世孙,赵伯X兄。擅画金碧山水,取法唐李思训父子,并精人物,承袭周文矩、李公麟画法,线条绵密,造型古雅,兼工花木、禽兽,舟车楼阁,界画尽工细之妙。

倪瓒《秋亭嘉树图》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134厘米 横34.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描绘秋山嘉树,沙碛孤亭。山石用折带皴,横笔点苔。画树取疏松之态,笔简意赅。风格天真幽淡,意境荒寒。

倪瓒(1301-1374年),元代画家、诗人。一说初名“E”。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又署云林子,或云林散人。无锡人。世居无锡祗陀里,多乔木,建堂名云林,因以云林自号。

倪瓒诗书画三绝。倪瓒的绘画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代四大家。其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以淡泊取胜。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多取平远之景,善画枯木平远、竹石茅舍,景物极简。其画多以干笔皴擦,笔墨极简,所谓有意无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萧条一派。在元四家中,倪瓒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享誉极高。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数百年画坛有很大影响至今仍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佚名《溪山秋霁图》 手卷 绢本 淡设色 纵26厘米 横206厘米 (美)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

本图以长卷形式表现秋日雨过天晴后郊野的清丽风光。卷中忽而两山夹峙野水逶迤,忽而重岩叠嶂连绵而起,忽而江水横陈浩渺空阔,其中点缀高人逸士渔夫钓者,表现其悠闲生活情趣。此图画风清润秀雅,用笔尖利。整幅画面布置有序,意境优美,正如宋人论画山水所写:出于可游可居之景。

赵孟\《鹊华秋色图》 长卷 纸本 设色 纵28.4厘米 横93.2厘米 中国博物院茂

此卷画山东济南东北华不注山和鹊山一带的秋景。图中平川洲渚,江树芦荻,渔舟出没,房舍隐现。绿荫丛中两山突起,山势峻峭,遥遥相对。画家用写意笔法画出山石树木,脱去精勾密皴之习然而参以董源笔意,树干只作简略的双钩,树叶用墨点草草而成。山峦用细密柔和的皴线画出山体的凹凸层次,然后用淡彩、水墨晕染使之显得湿润融合,草木华滋。可见作者笔法灵活,画风苍秀简逸,富有创新之意(此图为局部)。

赵孟\(1254-1322年),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中年曾作孟俯,湖卅(今属浙江湖州市)人。宋宗室。宋亡,归里闲居。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经程钜夫荐举,始任兵部郎中。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干书法绘画成就尤高。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自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遥追五代、北宋法度,开创了元代新画风。能诗文,风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圆朱文”著称。

佚名《秋山萧寺图》 长卷 绢本 淡设色纵32.5厘米 横321.4厘米 (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本图开卷处绘远山溪岸,继而群峰叠起,大壑飞瀑,颇为壮观,再次又转人平川冈阜秋树遥山,渐成清远之境,布局变化错落有致。全卷以水墨为主,问以简淡之赋色,山石皴纹稍嫌呆板,林木结构系出于郭熙传派,与传世燕文贵作品之画风颇有出入,似应为南宋画家的手笔。

盛懋《秋江待渡图》 立轴 纸本 纵112.5厘米 横46.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杂树芦荻、远山秋江的平远风光。近景岗丘临江,高大苍翠的杂树被秋风吹拂,摇曳多姿,茂雁惊飞。岸边树荫下一长者携侍童席地而坐,远望江舟等待摆渡。远景山峦起伏连绵,江面宽阔平静,一叶小舟载客正在摇橹缓行。全图用笔疏简圆劲,精致细腻,墨色浓淡相问而富于变化。意境清幽,书风略近董源而有自己的特色,为盛懋传世山水画杰作。画幅左上自识“至正辛卯岁三月十又六日,武唐盛懋子昭为卤白作秋江待渡。”

盛懋,生卒年不详,元代画家。字子昭。原籍临安(今杭州),寄居嘉善武塘镇(今浙江嘉善县魏塘镇),与吴镇为乡邻。父盛洪(子文裕)。民间画工,继父业。初学陈琳,略有变化,受赵孟\影响,山水、人物、花鸟俱精。布置邃密,林木丰茂,笔墨劲利精到,稍见刻露,有“精绝有余,特过于巧”之评。惠宗至正末享有盛名。传世作品有《秋林高士图》、《秋江待渡图》等。

李士达《秋景山水图》 立轴 纸本 水墨 淡设色 纵168.8厘米 横89.8厘米 (日)静嘉堂文库藏

此图为李士达山水画的代表作。画深秋之季二位隐士于山中小亭对酌清谈之境。画面上的悬岩突兀,山势险峻,云雾缭绕。置阵布势,气魄雄伟。云烟断白,巧妙地表现出了空间层次感。山石以碎笔铍染,傅以淡色,墨色干湿浓淡相交相融,生发出丰富的效果,独具韵味。

李士达(1550~1620年),号仰槐,明代画家。江苏苏州人。万历二年进土。擅长绘画,长于人物,并画山水。权贵索画,虽给重金也不卖。姜绍书论其画谓:“山水有五美苍也,逸也,奇也,远也,韵也:山水有五恶:嫩也,板也,刻也,生也,痴也。”可谓深得画理。传世作品还有:《浔阳琵琶图》卷、《三驼图》轴、《罗汉渡海图》卷,现均藏故宫博物院,《西园雅集图》卷,藏苏州博物馆。

查士标《秋景山水图》 立轴 纸本 浅绛 纵127.6厘米 横41.9厘米 (日)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两岸岩石错落对峙,杂树丛生,坡上孤亭,空无―人,舟上一渔父,陶醉于江边晚景中,与白题诗“雨后飞泉下碧湾,长松修竹草堂寒,无人识得高人意,溪上青山独自看”的画意相契合。笔法疏简,以粗笔湿墨写山绘树设色,意境荒寒。

查士标(1615-1698年),字二瞻,号梅壑、懒老等,安徽休宁人,后居江苏扬州。工诗文、书画,擅山水。笔墨纵横、粗犷豪逸。

吴彬《云峦秋色图》 立轴 纸本 设色 纵126.5厘米 横28.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巨峰高耸,壁如刀削,山峦层叠,树木葱郁;山麓林间,屋舍错列;飞泉入溪,板桥横列。此图笔墨劲秀,风格新奇。

吴彬(公元16-17世纪初),明代画家,生卒年不详,字文中,又宇文仲,自称枝庵发僧,福建莆田人。流寓金陵,万历间以能画为授中书舍人,历工部主事。工山水,布置绝不摹古,佛像人物,形状奇怪,迥别前人,自立门户。

丁云鹏《秋景山水图》 立轴 绢本 设色 横27厘米 纵63.5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此图写天高气爽,万木红绿相间,高人曳杖桥头赏景。远山毕现,屋舍掩藏。山水相环,景致宜人。该图取法董巨,用笔凝重圆润,有别于丁氏的平常面目。

丁云鹏(1547-1628年),明代画家。宇南羽,号圣华居士,休宁(今属安徽)人。名医瓒子,宫廷画家。工画人物、佛像。兼工山水,取法文徵明。亦善花卉,能诗。

樊圻《秋山萧寺图》 立轴 纸本 设色 纵144厘米 横70.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画山峰雄伟,有秋瀑涧水缓流,孤塔耸立,寺院深藏,山间林木,枯枝萧叶。溪水板桥上,高人隐士曳杖而立,侧首面山。山道曲径通幽处,正是庙宇寺院。此幅风格高爽,穆然恬静。

樊圻,明万历四十四年至清康熙五十年(1616-1711年)后,清代画家。字会公,金陵(今江苏省南京)人。擅画山水,花卉、人物。为“金陵八家”之一。

(责编:唐陌楚)

上一篇:西辽钱币小议 下一篇:探秘“柴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