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无公害茄子高效栽培技术

时间:2022-06-23 10:52:18

温室无公害茄子高效栽培技术

一、选择优良品种

日光温室越冬茬茄子栽培,宜选择耐寒、耐弱光、抗病、品质好、产量高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目前较好的品种主要有茄冠、西安皂青茄、济杂长茄1号、青选长茄等。

二、育苗

1.种子处理

在泥土地上铺好纸,把选好的种子摊放在上面,通过日晒1~2天增加种子后熟作用和杀死种子表面病菌后,放在60~70℃的热水中不断搅拌,待水温降至30℃时,浸泡6~8小时,种子充分吸足水分后,搓掉种皮上的粘液,用湿纱布包好,放置在30~32℃的环境中催芽,每天用温水上、下午淘洗两次,一般6~7天,待80%顶鼻即可播种。

2.苗床土的配制

一般采用1/3腐熟圈肥(猪粪或厩肥)、2/3的大田熟土,混合过筛后,每立方米床土中加1公斤磷酸二铵和硫酸钾0.5公斤,再掺入多菌灵和辛硫磷80克,起杀菌灭虫作用。

3.苗畦的建立

越冬茬栽培可在棚内、外南北或东西向地面下挖10厘米,建造宽1~1.2米、长根据需要而定的苗畦,畦面平整后,铺上配制好的苗床土,松紧适度,浇透水后,按12×12厘米切成营养块。

4.播种

(1)播种期:河南地区适宜播期为12月中旬。

(2)播种方法:播种前苗畦周围用500倍多菌灵或600倍的百菌清喷雾防病,然后用筷子头在营养块中部插1厘米深的孔,把发芽种子播进一粒,覆土1.0~1.5厘米厚。

5.苗期管理

播种后,搭起拱棚,盖上棚膜,保持拱棚内25~30℃的温度和80%左右的湿度,5~7天后,大部分幼苗即可出土,并能达到整齐一致。幼苗出土后,需逐步降低温度和湿度,温度应控制在25~28℃,湿度应掌握在65%左右,每隔10~15天,喷洒一次500倍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待种植前7~10天,尽量把温度控制在白天20℃、夜间10℃左右,不浇水,控制地上生长,促进根系发育,以便锻炼幼苗的抗逆性,培育出壮苗。

三、定植

先将棚内清理和消毒,整地、施肥、起垄后定植。

(1)定植时间:一般定植期在2月中旬。

(2)定植密度:中晚熟品种每亩栽1300株;早熟品种每亩栽3000株左右。

(3)定植方法:在垄上按不同株距的要求刨成穴,然后把苗畦浇透水,选壮苗,连营养块定植于穴内并浇水,覆好土,盖地膜,两边压好,人行道用麦穰、玉米秸秆铺上,并及时浇透水,以利于保温。

四、田间管理

1.前期管理

定植后15天左右,可用1000ppm助壮素喷洒,防止植株猛长。以后每隔10~15天用500倍磷酸二氢钾或糖尿液、糖醋液等喷一次叶面肥防病壮棵。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温15~18℃。为防止落花落果,待门茄、对茄座住后,才能正常浇水、施肥、整枝、抹叉、疏花疏果。一般采用双杆或三杆整枝法,每个枝保留1~2个果,成熟后要及时采摘,以免影响上部幼果的生长发育。

当门茄长到核桃大小时,可每亩随水冲施尿素15公斤,以后每隔15天左右,视土壤墒情浇水,隔一水施一次肥,可用腐熟农家肥每亩施300~500公斤,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交替进行,随水冲施。

2.中期管理

3~4月期间管理,主要保温、多层塑料膜保温(3~4层),白天拉开,晚上盖好。白天维持20~25℃。

3.后期管理

5月份以后,气候逐渐转暖,只要气温最低不低于13℃,夜间不需要盖多层塑料膜。随着温度逐步上升,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以后,保持棚边下昼夜通风,为了降温,可在棚面上采用部分遮阳网覆盖。

随着植株的增高和盛果期的到来,要及时疏掉多余的枝叉、底部老化的叶片和病叶;对达到商品标准的果实,应及时用剪子带柄剪掉,以免影响上部幼果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严格控制化学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李现恩

上一篇:深秋养生重在调养 下一篇:卡巴斯基“密谋”Mac系统安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