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线损的影响因素及降损措施

时间:2022-06-23 09:38:54

摘要:在配网的实际运行中经常出现线损的情况,线损一旦发生不仅影响到配网的良好运行和供电服务的质量,甚至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针对这种情况,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以进一步减少线损情况的发生,确保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文章首先分析了线损的分类,以及造成线损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降损措施。

关键词:配网线损;降损措施;技术型线损;管理型线损

中图分类号:TM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5-0142-02

导致配网线损的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类,无论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都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确保配网的安全运行。下面针对配网线损影响因素及降损措施进行具体的分析。

1 线损的分类

针对于配网线损的实际情况,一般将配网线损分为两个类别:(1)技术型线损。所谓的技术型线损主要就是指由于技术方面的缺陷或者技术方面的不足出现的线损情况,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导致的。(2)管理型线损。所谓的管理型线损主要就是指,在针对于配网的管理中,存在着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管理的不完善、管理人员能力有限、管理措施不当等方面导致配网线损的出现。配电网出现线损的情况对供电可靠性和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由于配电网出现线损的问题会影响到供电的质量,不仅会造成突然的停电,给用户的用电造成影响,而且容易造成重要客户的巨大经济损失。另外,配网出现线损的情况还造成电气企业经济效益的损失,在线损的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电能流失,增加了电力企业的供电成本,影响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针对线损的分类及其线损危害的分析,需要对影响配网线损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确保电力企业供电服务的质量,才能进一步促进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

2 配网线损影响因素分析

2.1 技术方面的因素

导致配网出现线损的情况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技术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由于配电网线路的供电半径过大,并且很多线路出现了老化的情况,导致线损情况的发生,进而也影响到电力企业的供电服务质量。另外,由于一些电力企业的资金有限,导致电容器布点较少,出现了投切不方便的问题,最终无法根据负荷的变化调整补偿容量,进而出现了配电网线损的情况。导线的横截面过小也是导致配电网出现线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导线的横截面过小,而输出的电流过大,导致导线烧毁情况的发生,影响到电力企业供电的可靠性。三相负荷不平衡,导致个别相线路损耗加大,电能损耗加大影响线损。

2.2 管理因素

2.2.1 管理粗放。在针对于配网线损的管理中,由于管理方面采取粗放性的管理方式,进而导致经常性出现线损的问题。导致采取粗放性管理方式主要是由于在实际的管理中,管理人员对线损的问题不够重视,认为线损问题不是大问题,如果配电网中出现了线损的问题,及时更换导线就可以了,这种想法直接导致配网点线损率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配网供电的顺利进行。另外,粗放性管理还由于电力企业没有对管理人员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导致的,由于没有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很多管理人员采取粗放性的管理方式,电力企业没有及时发现这类问题,进而影响到电力企业供电服务的质量。

2.2.2 监督机制不完善。在配电网出现线损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对技术人员的监督不完善。技术人员需要对配网进行良好的维护,定期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导线存在着线损的问题,在问题还不严重的时候就及时地更换导线,避免突然大范围停电的问题。但是,由于一些技术人员没有制定好检查的计划,导致对配电网的检查无序性,造成严重的线损问题。而针对于这类问题,电力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监督机制,对技术人员的检查工作没有进行良好的监督,进而导致配电网的线损率居高不下。(2)对管理人员的监督不完善,导致管理人员管理的随意性,也影响到配网的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不利于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甚至是影响到整个电力行业的良好发展。

3 解决对策

3.1 技术方面

在针对于降低线损发生率方面,首先需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降低线损的发生率,具体应该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1)优化电网的结构,在实际的配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就应该规划好用电的负荷,避免由于在配电网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用电负荷过大导致导线的损坏和损毁。另外,还应该对电网中运行的电压进行相应的调节,实行无功功率就地平衡不仅可以改善电压质量,而且可以减少线路和变压器输送无功功率,进而确保供电的电压能够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样不仅确保配网运用的可靠性,而且减少了电能损耗,从而降低线损的问题发生。(2)及时更换陈旧的设备以及导线。电力企业应该定期组织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大范围的检查,将过于陈旧的设备以及横截面过小的导线所在的位置记录下来,然后统一对陈旧的设备以及横截面过小的导线进行更换。(3)调整三相负荷,减少电能损失,首先要根据三相电流的偏差值制定一个改接方案,把电流大的相上的部分客户改接到电流小的相上,改后根据新一轮三相电流不平衡度再制定改接方案,直到三相电流基本平衡。新增单相电力客户接入系统前应根据三相电流情况选择接入合适的相,确保三相负荷动态平衡。

3.2 管理方面

3.2.1 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在针对于配电网运行管理中,要想进一步减少线损的发生率,应该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首先管理人员需要对线损问题进行高度的重视,了解线损问题给电力企业造成的影响和给用户造成的影响等,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管理计划,明确各个方面的责任,而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及时地发现配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提高对配电网管理的效果,促进配电网运行效率的提高。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健全线损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分线、分台区落实到位,明确职责,层层落实。(2)加强计量及用电检查工作。开展周期性的营业普查,加强对大客户的计量装置定期现场校验及新装专变客户的计量首检工作,确保计量表计准确率,以防计量表计误差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导致线损的升高。(3)加大对员工的反窃电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协助线损管理,对新的技术和设备组织培训学习,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员工的反窃电技术业务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员工队伍。(4)加强抄核收管理,堵塞抄核收漏洞,制定严格的抄表管理制度,要求抄表人员严格按照抄表例日完成抄表工作,组织相关部门按抄表例日对抄表数据进行不定期抽查,对抄表到位率、抄表数据准确率、核算差错率进行考核,确保总分表抄表同步,电量统计无偏差。(5)合理安排检修,及时清除线路障碍,提高检修质量。在春、秋两季配电部门应认真组织清除线路障碍及清除树线矛盾,以减少线路漏电,降低线损率。

3.2.2 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电力企业还应该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主要就是应该对电力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结合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着的问题,通过对其有效的进行监督,进而减少技术上和管理上问题的出现。另外,电力企业还应该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由于在对配电网的维护和管理中,一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工作认真负责,通过对配电网进行有效的维护和管理,进而有效地减少了线损的发生率,针对于这类员工,应该采取一定的经济性措施进行鼓励,以进一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反之,针对于在工作中不认真的员工,也应该采取一定的经济性的惩罚措施,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4 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配网线损影响因素及降损措施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由于配网出现线损的问题将会严重地制约配网的良好运行,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减少线损的发生率,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有助于提高电力服务的质量,促进电力行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华,冉文胜.降低10kV配电网线损措施的探讨[J].华北电力技术,2011,(S1).

[2] 张伏生,李燕雷,汪鸿.电网线损理论计算与分析系统[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1,(4).

上一篇:幼儿园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策略 下一篇:钢筋混凝土桥梁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