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两个尺度研究

时间:2022-06-23 08:04:13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两个尺度研究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既是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又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价值准则,体现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坚持实践的真理和价值两个尺度。

关键词:真理尺度;价值尺度;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53-01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既是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又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价值准则,体现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真理尺度是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时所必须遵循的客体的本质和规律,遵循真理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按科学规律办事”;价值尺度是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时所必须遵循的主体的本质和规律,遵循价值尺度意味着我们通常所说的“满足人的需要”。任何实践必须使“按科学规律办事”和“满足人的需要”相结合,才能达到实践的目的,使实践获得成功。

一、“两个尺度”是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的内在要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这一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内在的包含了实践的“两种尺度”。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体现了“两个尺度”的一致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既体现了实践的“真理尺度”,也反映了实践的“价值尺度”。首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在中国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发展为前提。马克思指出:“一定物质财富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即一切社会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当一个社会的物质消费品极度匮乏的时候,人们必然会为争夺消费品而展开彼此的争斗,经济因素在社会历史中起决定作用。其次,从“价值尺度”来看,发展对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历程,人们群众由改革开放初期单纯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裕,到今天人民群众新的期待——民生:提高生活质量;民权:注重政治参与,享有民主和民能;民和;民心的全面要求,使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在其指导思想上必将反映人民群众的这种新的利益诉求。我们党和人民的一切价值追求和需要,都要求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二)以人为本的核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社会思潮及价值观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指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同志指出,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同时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正是在此基础上,十七大报告指出: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把人当作主体,“发展依靠人民”,把人当作目的“发展为了人民”,把人当作尺度,尊重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落实和评价科学发展观,需坚持“两个尺度”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需坚持实践的“两个尺度”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发展观,要深刻领会和认识其基本内涵和实质,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落实它。科学发展观要通过当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来具体体现。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阻力。如GDP至上,经济增长过热;认为讲以人为本容易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讲以人为本增加了工作难度、束缚了手脚。针对这种情况,十七大报告从四个基本方面阐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在观察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要坚持实践的“两个尺度”。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既是在实践基础上我们得出的真理性认识,也是人民群众在享受改革开放30多年丰硕成果后的价值趋向。

(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情况更需“两个尺度”的评判

随着学习的深入,科学发展观必将在全国各行各业,在所有领域都将得以践行,如何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是否真的坚持科学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任何成功的实践活动,当然也包括科学发展观的成功践行必然是遵循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的活动,所以衡量的标准也必须按照这两个尺度。真理的本性决定了真理尺度的特点,首先,真理尺度具有其客观性,在同一条件下,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唯一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真理尺度亦然。其次,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这一特性,决定了真理尺度在检验其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问题上,要注重真理的具体性、历史性、条件性和近似性,反对绝对主义和教条主义,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来衡量其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价值尺度是指实践的主体即人的本质和规律对实践活动的制约,是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时所必须遵循的主体的本质和规律,也就是,实践必须“满足人们的需要”。价值尺度的存在反映了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在实践中,价值尺度的制约作用,是人们是通过价值意识对实践发挥作用来完成的。价值意识是对人的客观的主体的规定性、要求和需要的一种意识的反映,它以“评价”、“态度”的形式来反映客体存在对主体的规定性、要求和需要的是否“一致”、“符合”或“满足”的关系。因此,它具有最深刻地反映人的主体本质规定性、要求和需要的性质。以此为依据,在当代,评价科学发展观落实情况的价值尺度即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既是中国人民对当代中国深层规律性的态度反映,也是人们主体本质规定性、要求和需要的表现。它和真理尺度一起制约、规范着实践的运作,以保证改造外部世界的具体实践获得成功。

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要想使之成为成功的实践,必须以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为前提。

参考文献:

[1]周新乐.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现代解读[J].青年科学,2010年01期

[2]龙娟.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我国政治资源整合研究[J].青年科学,2010年01期

[3]张雯铭,马文友.打造民心工程 群众得到实惠[J].党建,2010年01期

[4]姚锡长,高莉蒲.历史背景: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环节[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上一篇:走近IPv6 下一篇:轮机英语词汇特点与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