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果树\蔬菜园艺作物药害的补救措施

时间:2022-06-23 07:01:26

如何做好果树\蔬菜园艺作物药害的补救措施

摘要 一般施用农药后2天~3天应常常查看园艺作物生长情况,特殊是对施用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轻易引起药害的辛硫磷、异稻瘟净的田块,更要仔细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药害,早采取应急措施补救,可降低药害造成的损失。本文介绍了园艺作物的药害症状,总结了其补救措施,并提出了防止药害的措施,以期为园艺作物药害的防止及补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园艺作物药害;防止措施;补救措施

中图分类号S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5-0129-02

园艺作物中的果树、蔬菜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在化学防治过程中极易发生药害,不同的园艺作物应选择不同的化学药剂,防治不当会产生不同症状药害,对园艺作物产量造成损失甚至绝收,现介绍多种补救措施。

1 药害症状

1.1 果树药害症状

果树防治中药害的产生有快有慢,症状明显程度不同,一般分急性药害、慢性药害、残留药害3种。一是急性药害。其特点是发生快,症状明显,肉眼可见,一般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斑点焦灼、穿孔或失绿、黄化、畸形、变厚、卷叶甚至枯萎、脱落等症状,果实表现斑点、畸形、变小、落果等症状,花上表现枯焦、落花、变色、腐烂、落蕾等症状,植株生长迟缓,矮化,甚至整株枯死。二是慢性药害。指在用药后并不很快出现症状的药害,其特点是发生缓慢,有的症状不明显,短时间内不易判断,多在长时间内表现生长缓慢,发育不良,开花结果延迟,落果增多、产量降低、品质变劣。三是残留药害。果树喷药时,有1/2以上农药落在地面上,撒毒土或土施时药剂基本上都留在土壤里,这些农药有的分解较慢,在土壤中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果树生长,其症状与慢性药害类似。

1.2 蔬菜药害症状

一是斑点。主要有叶上的黄斑、褐斑、枯斑等。二是叶片发黄。如速灭杀丁在西瓜上施用引起新梢发黄,苯磺隆飘移到其他作物上出现的黄化等。三是畸形。畸形有卷叶丛生、根肿、畸形果等,如番茄喷洒高浓度的奈乙酸会出现卷叶,2,4-D施用不当出现空心果、畸形果,纯度不高的三十烷醇易使番茄嫩叶卷曲[1];西瓜受乙烯利使用不当,造成西瓜瓤暗红,有异味等。四是枯萎。如使用除草剂造成的枯焦、萎蔫死苗等药害。五是生产停滞。除草剂生长延缓剂使用不当造成作物停滞。六是不果。多由花期用药不当造成[2]。七是脱落。落花、落叶、落果等。

2 药害的预防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以尽可能减少或避免药害的发生[3]。

2.1 注意购买农药的质量

在购买农药前,首先要弄清防治对象和兼治对象,以对症下药。购买农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以免购买假药,造成损失。

1)所购农药必须有四证: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农药标准号、产品合格证。对四证不全者,要防假冒伪劣;

2)注意农药使用有效期,一般水剂农药有效期为1年,粉剂2年,乳油3年,可具体看一下商标上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变质的农药易造成药害,乳油类农药要求药液清亮透明、无絮状物、无沉淀,加入水中能自行分散,水面无浮油。粉剂类农药要求粉粒细、匀、不结块。可湿性粉剂类农药要求加入水中能溶于水并均匀的分散。请广大农民朋友在购买农药的过程中一定要买保质期内的产品,不要购买超出保质期或者生产日期不祥的产品;

3)要看一下农药,包装应完整无破损无溢漏,粉剂农药无结块,乳剂农药无分层,水剂农药无沉淀,颗粒农药符合标准,颗粒大小匀称;

4)最好选择有兼治性(多效性)的农药,达到一药多治效果。

2.2 注意用水的质量

稀释农药时使用的水要求是干净的软水,不要使用含杂质多的脏水和含钙镁离子的硬水。这种要求好像高了,在我国广大农村还做不到,但能保证用洁净的水来稀释农药就可以了。

2.3 注意施药浓度要适当

用浓度过大是导致作物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每种农药在不同的作物上使用都有一个安全的浓度范围,千万不可以错误地认为浓度越高效果越好而人为的超出这个范围。因此,配药前必须认真阅读该药的使用说明,准确计算,严格计量,严禁随意配药。

2.4 注意用药要做到随配随用

药液配好后不可久存,特别是多种农药混用时,一定要现配现用,否则可能会发生沉淀和有效成分降解现象,置放久了甚至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使用这样的药液不仅防效差,而且易产生药害。

2.5 注意农药混用的禁忌

合理的农药混用,可以提高工效,兼治几种病虫害,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有时还可以提高药效,降低毒性,减缓病菌害虫对药剂的抗性,或防治已产生抗性的病虫。农药混用有的是事先由工厂加工成混剂,用水稀释后使用。

2.5.1 农药混用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其遵循的原则包括

1)成本合理,且不影响有效成分的化学稳定性和不破坏药剂的物理性状;

2)混用后毒性不增大,且毒性和残留不高于单用的药剂;

3)药效配合合理,一要兼治不同的病虫。二要有增效作用,同时积极推广使用农药增效剂,如多功能植物增效剂。三是注意不同作用方式的配合;

4)多数混配农药要随用随配,对于新的混用配方,需先试验后使用。

2.5.2 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下农药禁止混用

1)遇到碱性物质易分解而降低药效,甚至失效的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例如辛硫磷、菊酯类药剂等不能与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碱性药剂混合使用;

2)混合后对乳剂有破坏作用的农药间不能混用;

3)有机硫类和有机磷类农药不能与含铜制剂的农药混用;

4)微生物源类杀虫剂和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剂不能与杀菌剂混用。

2.6 注意施药的质量

用药前,首先要根据用药说明,正确进行稀释。对于液体农药,防治用液量少时可直接稀释,多时先用少量水稀释成母液后再稀释;可湿性粉剂先用少量水稀释成母液后再稀释;对粉剂农药和颗粒农药先溶解后再稀释成所需倍数。农药的喷施一般在各种病虫害发生初期,这时虫口密度低,虫的抗性差,防治效果最佳。

用药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全面均匀,正反面均喷到,根据施药部位,准确用药;

2)不要随意加大浓度,以免增加害虫的抗药性,必要时可换农药品种;

3)虫少时尽量少喷药;

4)为防止害虫对农药产生抗性,要采用交替用药的方法;同时,可采用两类以上不同的药剂混合使用或在杀虫剂中加入多功能增效剂以增加药效,不要连续单一使用同一种农药。喷雾要求液滴要细,切实做到雾化效果,不要把喷头靠作物太近。除常规喷雾外,还可用涂茎、灌根、熏蒸等方法施药,以取得最佳的施药质量,避免药害的发生。

2.7 注意园艺作物敏感期及敏感部位

大多园艺作物在幼苗期的耐药性较差,随着苗的长大,其耐药性也逐渐增强;幼嫩组织部分对药剂相对敏感,成熟组织部分的耐药性较强,故施药应区别对待。此外,有些园艺作物花期及幼果期对农药敏感,使用时应特别慎重。

2.8 注意施药的时间及天气情况

具体时间应避开早温、低温、高温、大风、阴雨和露水的时间。高效类触杀型农药,施药是应避开夏季高温的中午前后,这段时间里施药易发生药害;大风天气时施药易使邻近的作物生药害,故施药时应注意避免这些情况。

3 补救措施

3.1 果树药害补救措施

由于使用农药不当而发生药害应根据产生药害的具体原因和受害程度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尽量减轻药害程度。

1)灌水喷水。如发现早,应立即喷水冲洗受害植株,以稀释和洗掉粘附于叶面和枝干上的农药,降低树体内农药含量,此项措施越早越及时,效果越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喷药中和。例如,药造成叶片白化时,可用粒状50%腐殖酸钠配成3 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如波尔多液中硫酸铜离子产生药害,可喷0.5%~1.0%石灰水溶液消除,不同的药害有不同的解毒方法;

3)是及时追肥。果树遭受药害后,生长受阻,长势衰弱,必须及时追肥以促使受害果树尽快恢复长势。如药害是酸性农药造成,可撒施一些草木灰、生石灰,药害重的用1%漂白粉进行叶面喷施;对碱性农药引起的药害,可追施硫酸铵等酸性化肥。无论何种药害都可在叶面喷施0.3%尿素溶液加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每隔15d~17 d喷1次,连喷2次~3次,以减轻药害;

4)注射清水。在防治天牛、吉丁虫、木囊蛾等蛀干害虫时,因用药浓度过高而引起药害,要立即自树干上虫孔处向树体注入大量清水,并使其向外流水,以稀释农药,对酸性农药引起的药害,在所注水液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可加速农药的分解;

5)中耕松土。果树受害后,要及时对园地进行中耕松土(深度10cm~15cm),并对根干进行人工培土,适当蘸施磷、钾肥,以改善土地。六是适量修剪。果树受到药害后要及时适量进行修剪,剪除枯枝,摘除枯叶,防止枯死部分蔓延或受病菌侵染而引起病害;

6)适量修剪。果树受到药害后,要及时适量地进行修剪,剪除枯枝,摘除枯叶,防止枯死部分蔓延或受病菌侵染而引起病害;

7)暂停用同类药。在药害完全解除之前,尽量减少使用农药,尤其是同类农药要停止使用,以免加重药害。

3.2 蔬菜药害补救措施

一是用清水喷洒,或用与造成药害的化学性质相反的溶液喷施喷洒。如果药害发现早,可以迅速用大量清水反复喷洒作物叶面2~3次,并蘸施磷、钾肥。中耕松土,酸性农药造成药害,可用0.2%~0.5%碱性石灰溶液淋洗,加快酸性农药分解。二是喷洒对症药剂。如果是氧化乐果造成的药害,可喷洒0.2%硼砂溶液,如药害用量大,可喷施毒霉素类缓解;磺酰脲类除草剂药害可喷施芸苔素、复硝酸钠、富益达等药剂解除;对生长延缓剂、抑制剂产生的生长停滞,用生长促进剂改善,如疫苗、赤霉素、爱多收等。

参考文献

[1]毛锦秀.番茄药害及救治经验[J].河北农业,2010(5):20.

[2]李奎.棚室蔬菜发生药害肥害的原因及补救措施[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3X):54,56.

[3]苏小记,刘万锋.农药安全使用新技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1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住宅小区用电容量计算及变配电设计实证分析 下一篇:生物技术在石油废水降解领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