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耀性消费

时间:2022-06-23 05:07:32

炫耀性消费

炫耀,俗说“显摆”,是人性的一种。说起来谁都不喜欢,但实际上谁又都免不了。不同的只是有人表达得曲折些,有人表现得张扬些:有权秀权、有富秀富、有才秀才、体格壮秀肌肉、脸蛋靓秀漂亮,实在没得可秀的,就打肿脸充胖子。我自己就这么没出息过。早年一帮名作家访问法国回来畅谈感受,我听着忍不住插嘴:“埃菲尔铁塔不过如此,不就是个大铁架子吗?”似乎我已经在那上面攀登过一百回了,其实直到今天我也只是在电视上瞻仰过这位“钢铁巨无霸”。

经济的飞速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暴发户。美国“镀金时代”的暴发户们在曼哈顿大街购筑豪宅、疯狂追逐时髦消费品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而今,亿万富翁越来越普遍。“新贵”们在“老贵族”们的常用品牌产品上大肆消费。购买豪华度假胜地,用私人飞机避开交通拥挤,支付高昂的费用换取世界一流高校“访问学者”之类头衔等等,以此显示自己的成功。

一个多世纪前,美国人凡勃伦写了《有闲阶级论》,创造了一个短语:炫耀性消费。作为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凡勃伦对先富起来的资产者及其炫耀性消费持批判和嘲讽的态度。但他死后八十年,炫耀性消费的浪潮却越演越烈。

当下的我们正坠入一个五光十色的炫耀性消费旋涡中。耗资二十万元最后大部分倒进垃圾桶的“满汉全席”,豪宅,豪车,售价上万元的“天价月饼”,标价数十万的“金书”、“金画”……既忸怩作态又哗众取宠,却有着形式化、表面化、装饰化的时尚性和标榜性效果。一部二十多万元的手机,耳朵和嘴巴使用的通话功能可能只有几百元,其余的二十万元都打在脸上;一餐二十万元的年夜饭,舌头和胃享受的最多只有几百元,其余的部分也都吃在脸上。倘若二十万元的手机一千元卖给他,一顿二十万元的年夜饭如果请他免费享用,他也许会摆出不屑一顾的架势。因为这样的消费没有了炫耀性效用。消费常常已经不是消费,而是暴发户的代称,他们在消费时自以为高雅时尚,像个贵族,可骨子里依旧是传统小农。

现代社会中,不管承认与否,人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有炫耀的倾向。是否进行炫耀性消费是消费者的自由,谁也无权要求一致。节俭固然是美德,奢侈也是每个人的生活权利。这里的关键是要同自身的文化内涵相匹配,盲目追求炫耀或超出自身经济条件去创造社会认同,其实是消费文化不成熟的表现。

毋庸置疑,现代人已经迈进了一个符号痴迷的时代,当下所面临的视觉客体和审美客体已经完全异于之前的任何时代,构成了炫耀符号的痴迷现象。炫耀性商品除作为商品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符号,它除了提供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外,还体现相应的文化内涵。炫耀意识实际包含了更多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流行时尚等信息。昂贵的炫耀性商品独特的设计、明显的风格、高品质和高品位,积淀着独特精神和见解。这一点往往被忽视却是最不应该忽视的。

【原载2014年5月4日《今晚报・今晚副刊》】

插图/不堪重负/佚 名

上一篇:新西兰法规 下一篇:抽签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