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代审计风险控制

时间:2022-06-23 04:22:38

浅议现代审计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1-182-02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风险类型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概括描述了审计风险类型发展历程,就现代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规避措施。

关键词 现代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 会计责任 审计责任

审计风险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对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报表,经审计人员审计后未发现或审计意见与事实有偏差的风险。也就是说,审计风险包括财务报表风险和审计人员风险。审计风险无法完全消除,但是可以控制和降低其水平,因此,我们认真研究分析产生审计风险的各个环节,并提出相应措施以降低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一、审计风险类型的发展历程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的类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初级审计风险、基本审计风险和现代审计风险。不同阶段的审计风险类型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都有其不同的特点。

(一)初级审计风险类型

19世纪初,英国出现股份制公司,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拥有公司所有权的股东不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和管理,股东们要对公司的账务信息进行掌握以防止经理层的财务舞弊现象,这就产生了审计行业。由于当时公司组织结构简单、业务性质单一,经营者的舞弊行为并不普遍。审计人员只是对经营者是否存在错弊及技术错误等账项层次进行审核。此时的审计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业务本身存在的固有风险,二是审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的检查风险。该阶段的审计风险以凭单核对为重心,采用详细审计方式,着重于资产负债表的审计。

(二)基本审计风险类型

20世纪初,随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多种经营形式的大型企业出现,经济业务量和会计复杂度大幅增加以及科学管理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的建立,此时,审计采用数理统计和抽样技术,以验证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目标。审计人员通过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分析和评价,运用抽样技术进行审计测试,形成会计报表真实、公允的鉴证意见。由于审计人员采用样本测试,存在着部分不能反映总体性质的可能性,即为基本审计风险类型。该审计风险类型主要用来发现内部控制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审计重点由固有风险转移到控制风险上来,着眼与整体制度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以发现程序上的错误和步骤上不合理现象。

(三)现代审计风险类型

20世纪后期,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竞争日益激化企业倒闭想象时有发生,与此同时管理层舞弊行为层出不穷,社会对审计要求更高。审计师必须从高于内部控制的角度,综合考虑企业内外的坏境因素。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于2003年新的审计准则,审计风险描述为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的乘积。即为现代审计风险类型。在继承与发展传统审计风险类型基础上,现代审计风险的内涵和外延都有很大的延伸和扩展。

二、现代审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导致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除了包括诸如经济、法律环境不断变化、审计对象内容复杂等客观因素外,还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方法落后、专业能力有限、经验不足以及责任心不强等诸多主观因素。

(一)现代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

外部经济环境总是呈周期性变化,而企业的经营活动往往与此变化相一致,那么企业的业务活动也展现出不同的特点。这种不定周期性变化要求职业注册会计师能够实时适应这种变化,在审计的过程中保持更高的职业谨慎敏感度。市场与法制之间是互补的,法律在赋予注册会计师签证权利的同时也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审计人员发生违约、侵权、过失或提供虚假审计信息,损害了国家、委托人或其他的第三者的利益。那么上述任何一方有权依照法律规定追究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活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而审计事项一般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关系密切,一些敏感事项涉及的人事关系复杂、舞弊手段隐蔽,使得审计人员发现和取证的难度增大。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资料和其他经营管理信息越来越丰富繁多,随之而来的虚假、差错会计和其他管理信息出现频率也越来越高。各种复杂的经济活动不但扩大了审计的范围和工作量,种种因素就增加了审计的责任和风险。

(二)现代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

审计经验和能力的相对欠缺使得审计报告提供的只是一种合理保证意见,而非绝对保证意见,审计师往往难以完全达到社会的全部期望,或者说由于社会与审计职业界的理解角度与看法的不一致而使得对审计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因此审计只能满足社会的部分需求,审计能力与社会公众的需求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也表明审计人员总是要对审计结论承担一定的风险。

注册会计师为企业提供审计计划的专项服务,应该时刻保持职业谨慎态度,以查出财务报表中的重大差错。现代审计目标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是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他们应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认真工作精神。同时也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一点不进行追究审查,采用不恰当的审计方法等,这些都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三、现代审计风险规避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与审计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通过完善的准则和制度统一审计职业规范,不但能够有力保障审计效果,而且往往能够引起富有成效的转变,促进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共同发展,并与国际审计接轨,从而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

(二)严格执行审计程序

一是建立主审负责制、复合制、集体审理会议审定制的审计三级复核制度,以确保搜集的审计证据客观、真实、充分、有力。二是审计工作底稿的撰写。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审计过程中形成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在撰写审计底稿过程中要认真细致,以减小和化解审计风险。三是出具合理的审计报告。审计人员要依据搜集到的审计证据,做出合理判断,最终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数据正确、证据资料充分、报告结构完整;审计报告的形成要执行规范程序,即由专门机构或人员对审计组提出的审计报告进行认真复核。审计报告经复核后,再经审计机关分级审定,层层把关,以此减少审计风险。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1.提高审计人员上岗资格的获取条件

参照国际审计师协会建立国际注册审计师制度的做法,在我国建立注册审计师资格考试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的从业门槛,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2.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审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造成的。职业道德水平低就可能使审计人员不关注审计工作质量,造成审计工作质量降低,这无疑会造成审计风险。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就是要使审计人员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就是要创造和保持一种以崇尚正直和威信为中心的经营文化和组织精神,就是要将职业关注和风险意识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从思想上、心理上防范审计风险。

3.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风险及风险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同时也反映着审计人员风险意识的强弱。因此,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首先,应配备合格的审计人员,要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审计队伍中,使审计队伍的构成从单纯的财务人员向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结构转换。其次,应建立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人员掌握与审计有关的法规动态,把握新的《审计具体准则》。再次,应建立严格的审计人员聘用机制,并对新聘用者进行适当的培训和监督指导,培养其风险管理意识和职业谨慎态度,从进人关上为防范审计风险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经济出版社.2008.

[2]王宝庆.现代内部审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3]李雪,邵金鹏.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道德的失德与重组.2006.9.

[4]郝新春.关于审计理论若干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06.1.

[5][美]艾伦斯(Arens,A.A.)等,王英姿,杜英译.审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8):105-108.

上一篇:基于金融危机的公允价值问题探讨 下一篇:关于突发事件军队财务保障问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