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的预防及护理

时间:2022-06-23 03:32:33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的预防及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actute tumorlysis syndrome,ATLS)的预防及护理情况。方法:对120例初发血液及淋巴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在做化疗之前要评估危险因素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以及心理方面的支持,进行化疗的时候应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时刻注重观察患者病情与实验参数的变化,以预防重度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的发生。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病情做好预测与评估,密切地监测病情和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预防重度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的发生,与此同时,还要重视宣传教育及心理护理方面的工作,让患者享受最优质的护理。

【关键词】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86.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00-02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是肿瘤患者在治疗恶性肿瘤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组症候群。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往往是发生在对化疗药物有着高度敏感,而且肿瘤细胞增殖迅速,还有肿瘤负荷比较大的患者。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的发生概率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但是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死亡的现象。正是因为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的发病数量比较少,所以常常因难以察觉到而被忽视掉。近些年,随着肿瘤治疗的发展,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的发生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患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的患者病情复杂,在护理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较多。2008年3月-2011年6月,我院共发现并收治了血液系统肿瘤中发生的20例恶性肿瘤急症患者,为提高对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的认识,现将本院这20例临床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3月-2011年6月,本院的血液科收治了初诊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共308例,进行化疗之后并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20例,发生率为6.49%。其中男患者有14例,女患者有7例,年龄在6-58岁,平均年龄为33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20例并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10例,发生率8.33%;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38例并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7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4例,部分分化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3例),发生率5.07%;非霍奇金淋巴瘤(NHL)50例并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3例,发生率6%。这20例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患者均是初治患者,且均符合诊断标准。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的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7例有明显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均有纵膈淋巴结和其他表浅淋巴结明显肿大,13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60-316)×109/L,平均176×109/L,其中8例>100×109/L,外周血幼稚细胞低的比例是0.68~0.96,骨髓幼稚细胞比例为0/86~0.97。在化疗前所有患者的电解质、乳酸脱氢酶、肝肾功能均显示正常。

1.2 化疗的方法: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使用VDL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或是 VDCLP(VDLP+ 环磷酰胺)的方案进行诱导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使用DA (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的方案进行诱导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使用CHOP(长春新碱、吡柔比星或阿霉素、泼尼松、环磷酰胺 )方案治疗。

2 结论

所有的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患者的的发病时间与持续时间均在化疗开始后11~98h内发生,其中有16例出现于9~76 h,4例出现于76~98h。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的发病的临床表现持续3~10d左右后消失,肾功能与电解质恢复正常。全部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身体发热(体温38.65~40.4℃)、乏力、精神差、胸闷及恶心、呕吐,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局部肌肉抽搐、酸痛以及心率减慢(46~58次min);8例患者心电图有T波高尖,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出现的同时10例淋巴结肿大患者中有8例肝脾、淋巴结明显缩小、变软,10例出现少尿,7例无尿。出现高尿酸血症13例 ( 506~1189mmol/L),高钾血症15例(5.66~8.98mmol/L),高磷血症12例(1.82~6.38mmol/L),低钙血症8例(1.68~2.08mmol/L),20例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患者均有尿素氮增高 (10.9~43.6mmol/L)及肌酐增高(185.6~638mmol/L)的现象。

3 讨论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是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的时候,由于肿瘤细胞大量的溶解与破坏,其细胞内容物迅速释放到血中,致使代谢异常、导致电解质紊乱而发生的一组症候群。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高血钾、高血磷、高尿酸、低血钙、代谢性酸中毒与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方面。主要发生在对化疗药物有着高度敏感,且肿瘤细胞增殖迅速、肿瘤负荷比较大的患者。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的发病概率为1.5%~5.8%,但其病死概率却高达3.8%,部分患者可出现突然死亡。因此要熟悉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的临床特征,在进行化疗前24~48h开始静脉水化、碱化尿液等措施,并加紧检测肾功能,观察并注意血电解质的变化,重视患者的饮食管理以及心理护理,从而减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的发生概率。

3.1 重视患者的饮食护理:

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之后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不适,比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按照医生的嘱咐要给予患者必要的止吐、镇静剂以及加强口腔的护理。对于那些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来说可以给予其刺激性小、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根据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患者的饮食习惯经常变换食物的品种,适当地增加一些调味品来诱导患者进食,以增加患者的机体抵抗力。要注意的是应该给予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患者低钾、低嘌呤、低磷、优质低蛋白的饮食,加强患者的饮食宣传教育,并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肿瘤患者饮食的认识。

3.2 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决定其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对患者进行护理的医护人员应该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根据不同的年龄、性格、文化背景的患者,给予不同的个性化心理护理。提前给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患者讲解关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反应知识,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的进一步认知适应能力,从而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和心理负担,多方面调动患者主动配合医生治疗,充分发挥患者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施冰芳,刘灵洁,郑筱筱.恶性肿瘤患者急症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9,(08) .

[2] 孙明光,刘伟,任莹,李亚敏.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9,(23) .

[3] 郑海清. OCSC联合根治术的手术室综合护理[J].山东医药,2009,(12) .

[4] 袁超燕,朱建平,代海燕,陈向荣.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02)

作者单位:410005 湖南省长沙市一医院

上一篇:浅谈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下一篇:5例恶性疟疾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