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降低低压配电线损的技术措施

时间:2022-06-23 03:11:22

浅析降低低压配电线损的技术措施

摘要:电力系统在电能的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电能损耗如果过大,会影响电能的使用效率,造成能源的浪费,这与我们国家正在提倡的建设节能型的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悖,同时也将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低压配电线损线损管理

配电网线损是电能在配电网的输送、分配过程中,直至用户电能表为止的所有电能的损耗。配电网的线损是电网生产经营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指标1,它不仅可以反映配电网结构和运行方式和合理性,而且表征着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水平能力。

一、线损的定义和分类

电能在传输过程中要经过各个输变电元件,而这些元件都存在一定的电阻和电抗,电流通过这些元件时就会造成一定的损失;电能在电磁交换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励磁功率也会形成损失;另外,还有计量设备误差和管理等因素造成的电能损失,以上均属于电能损耗,在电力系统中俗称线损。尤其是低压配电网,点多、面广、线长,这是损耗的主要部分。

线损电量=供电量-售电量

对应的线损率为:线损率=线损电量/供电量×100%

电能损失按性质分类可分为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大类。

A、技术线损,又称为理论线损。它是电网各元件电能损耗称,主要包括不变损耗和可变损耗。技术线损可通过理论计算来预测,通过采取技术措施达到降低的目的,本文主要讨论这一部分的电能损耗。

B、管理线损。由计量设备误差引起的线损以及由于管理不善和失误等原因造成的线损。如窃电和抄表核算过程中漏错抄、错算等原因造成的线损。这需要通过加强管理来降低。

二、线损降低的技术措施

输配电线路上的电能损失,是电能损失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低压配电线路的电能损失非常大,已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是线损管理工作的基础,针对电网电能损失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就能以少的投资取得最大节电效果,实现多供少损,提高电网经济效益。电网降损的技术措施涉及电网的各个方面:

1、电源应设在负荷中心

长距离的输电易造成首末端电压大幅下降,而且还大大增加了线损,电压调整也不容易实现。配电室偏离负荷中心,降低了供电质量。低压供电的电流大,电压波动(偏差)也大,由于配电室偏离负荷中心,导致线路加长,更易引起电压偏差加大,容易出现欠电压(用电高峰时)或过电压(夜间用电低谷时)的现象。尤其是过电压的危害更大,会严重缩短用电设备的寿命,甚至烧毁用电设备。

2、控制低压配电的距离

为缩短低压配电线路的长度,其措施之一是限制供电半径。通常所说的供电半径,应当正确理解其含义,所指的应该是输配电导线、电缆的长度(含室内、室外、水平、垂直线路的总长度),而不是从建筑平面图中量出来的直线距离。

缩短供电半径,避免近电远供和迂回供电。10kV线路供电半径应不大于15km,0.4kV 线路供电半径应不大于0.5km。在小区规划和工程方案设计阶段,应对低压220 / 380 V供电的最大半径(线路长度)进行宏观控制,建议参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2.3.1条的规定2:当供电距离大于250 m,计算负荷大于100 kV・A 宜采用高压供电。此规定只是对供电半径的一个大概的粗略限制,不是硬性规定。与供电半径有关的因素较多,在确定某工程的供电半径时,应根据该工程的具体情况,按照电线、电缆允许的载流量及最大电压降的限制,结合当地的电源条件、初投资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技术、经济合理的供电方案。

3、合理选择导线截面、选择节能型配电变压器

增加导线截面会降低导线电阻,减少电能损耗和线路压降。导线截面积与电能损耗成反比关系,但增加导线截面会增加投资,在增加导线截面时,要综合考虑投入与降损的关系。配电变压器损耗在配电系统电能损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减少配电变压器损耗对降低综合损失具有重要作用。采用节能型变压器和提高配电变压器负荷率是减少配电变压器损失的方法之一。

4、增加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

A、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设备功率因数降低,在线路输送同样有功功率时,线路中就会流过更多的电流,使线路中的有功功率损耗增加。必须设法提高电力网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功率因数,减少供电线路中的有功功率和电能损耗,并降低线路中的电压损失与电压波动,以达到节约电能和提高供电质量的目的。对此我们国家是高度重视的,为了鼓励用电单位提高功率因数,国家规定了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方法。当客户月用电平均功率因数高于标准值时, 以减少电费的形式进行奖励,功率因数越高,奖励的比例越大。反之,将以增加电费的形式进行惩罚。

B、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地区电网为了使功率因数在高峰时段大0.95,低谷时段大于0.90 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变电所电容器集中补偿:220KV以下变电站可以按主变容量的10~30%确定无功补偿电容器;

2)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为了避免变压器的空载和轻载运行,一般变压器的负荷率在50%以上时比较经济;

3)应用其它补偿设备如移相电容器、同步电动机和同步调相机等;

4)在用电负荷端要求电力用户安装补偿电容器以减少吸收电网的无功。

5、平衡三相负荷

一般电网运行要求三相负荷的不平衡率不大于10%,因为不对称负荷引起供电线路损耗的增加与电流不对称度的平方成正比。当三相负荷不平衡时,各相的负荷电流不相等,就在相间产生了不平衡电流,这些不平衡电流除了在相线上引起损耗外,还将在中性线上引起损耗,这就增加了总的线损。定期地进行三相负荷的测定和调整工作,使变压器三相电流接衡,这也是无需任何投资且十分有效的降损措施。这就要求负荷管理部门在电力设计、施工和增容过程中统筹平衡。

6、加强对电力线路的维护,提高检修质量

定期进行线路巡查,及时发现、处理线路泄漏和接头过热事故,可以减少因接头电阻过大而引起的损失。对电力线路沿线的树木应经常剪枝伐树,还应定期清扫变压器、断路器及绝缘瓷件。

三、结语

电网线损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线损电量的统计、线损的理论计算、线损指标、线损分析、降损措施、计量设备等诸方面,是一项工作量大、技术性强、基础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贯穿全局生产与经营的重要工作。在工程设计中,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设计中、低压供配电系统,力争配电室位于负荷中心,二级低压配电室、电缆竖井应处于合理位置,限制供电半径,有效控制低压配电距离, 正确选用供配电设备的容量,尽量采用节能产品,缩短低压配电线路的长度。这些措施,涉及面广量大、简单易行但易于忽视。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精益管理,采取综合措施,努力降低损耗,不断提升低压线损管理水平。

总之,线损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加强线路、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进一步开展实际的节能降损经济评估,挖掘潜力降低电能损耗,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线损工作是电力工作当务之急,我们要在今后不断采用新科技手段,利用配网自动化、数据无线远传等先进技术,提高配网降损管理水平,争创企业更大效益。

参考文献:

1. 潘明. 海口灵山地区中低压配电网降低线损问题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 2010

2. 庞传贵,王苏阳,& 凌. 议低压配电线路的电能损耗[J]. 建筑电气,2009,28(6):14-16

上一篇:沥青路面离析分析和控制研究 下一篇:浅析现代大型桥梁造型设计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