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杂交晚籼组合青优一号的选育与应用

时间:2022-06-23 02:49:20

优质杂交晚籼组合青优一号的选育与应用

摘要 青优一号是以中9A作母本,以先恢207选1号作父本配组的优质稻米组合,在安徽省沿江稻作区作双晚栽培。综述了其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稻米品质、栽培及制种要点。

关键词 杂交晚稻;青优一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制种技术

青阳县地处安徽省南部、长江中下游,属华东、华中双季稻作带,水稻生产占农作物主导地位,双季稻面积约占水稻播种面积85%以上,而其中95%以上为籼型杂交稻组合。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们便把引进、选育、推广优质、高产、抗病的单、双晚杂交稻组合定为工作的主攻目标。

1选育经过

青优一号是安徽省青阳县农技推广中心、种子公司以中9A为母本,以系选的先恢207选1号为父本配组的优质晚籼杂交新组合。经试种后,2000年纳入了青阳县品种比较试验,2001年县大区试验和大田示范,2002~2004年参加安徽省双季晚籼区域试验,结果表现比对照金优207、协优92增产显著。于2005年1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皖稻177。

2产量表现

2000年县品试对照为金优207,其他品试对照均为协优92。2002~2003年省区试比对照协优92减产1.55%,在F0.05水平上无差异;而在2004年省区试上增产10.6%,F0.01水平上差异明显。2003年在青阳县杜村乡的晚口、宗文、龙华3个村联片种植106.6hm2,一般单产为6.75t/hm2,高产达8.40t/hm2;2004~2005年在蓉城镇百花村优质米生产基地种植120hm2,平均单产为6.98t/hm2,最高单产为9.39t/hm2。大面积种植时,表现秆青籽黄、米质优、抗性好、高产稳产。

3病害的抗性表现

2003年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性鉴定,表现为中抗稻瘟病(3级),中感白叶枯病(5级),轻感纹枯病。

4稻米品质

2002年经农业部稻米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1.6%,精米率74.0%,整精米率54.8%,粒长6.2mm,长宽比为3.1,垩白米率为27%,垩白度为3.0%,透明度为2级,碱消值为4.8级,胶稠度64mm,直链淀粉为21.8%,蛋白质为9.7%,外观品质上中等,稻米适口性好,达部颁优质米2级标准。

5特征特性

在安徽省沿江稻作区作双晚栽培,全生育期为120d左右,属晚籼熟组合。株高为100~105mm,穗长24mm,每穗平均粒数为135粒左右,平均结实率达80%,千粒重27g,株叶型态集散适中,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剑叶窄长挺笃,成熟期转色青秀。

6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稀播,培育多蘖壮秧苗。青优一号在安徽省沿江稻作区作双晚栽培,一般在6月15~20日播种较为适宜,7月20日前移栽,秧龄不得超过30d。播种前使用使百克或强氯精进行浸种处理,大田用种量为15.0~22.5kg/hm2,严格掌握实施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

(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青优一号分蘖中等偏弱,适当密植有利于增加穗数,提高产量。作双晚栽培,适宜栽插密度为13.2cm×17.0cm或13.2cm×19.8cm,每穴插2粒种子苗,确保基本苗数达到150~180万/hm2。

(3)科学管理,建立高产群体结构。青优一号需肥水平中等,总体原则是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分蘖肥促进早发稳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控制中、后期氮肥用量。本田用氮量在120~135kg/hm2左右,底肥占70%~80%,追肥占20%~30%;水浆管理上,要求前期浅水勤灌促分蘖,中期足苗及时烤田控旺长,后期以湿为主,干湿交替养根保叶增粒重。作双晚栽培力争8月下旬总苗数能达到450万/hm2,确保有效穗数达330万穗/hm2,达到足穗、大穗、粒重的高产群体。

(4)综合防治病虫害。双季晚稻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治极其重要,要认真抓好苗期稻蓟马、大田稻瘟病、白叶枯病以及各类螟虫和稻飞虱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在防治中要注重采用灯光诱杀和生物防治,利用青优一号优质米品质打造绿色生态食品。

7制种技术要点

(1)青优一号在安徽青阳秋制,父本在5月10~15日左右播种,播始历期87d左右,主茎叶片数平均16.3叶。母本播始历期54d左右,父母本时差32d,叶差7.8片左右,以叶差为主。

(2)父母本行比2∶14~16,2行父本间距为30cm,株距20cm左右,父母本行距为23cm,父本每穴插2粒种子苗,母本栽插规格为13.3cm×16.7cm,每穴2粒种子苗。

(3)搞好田间管理,合理施用“九二”。亲本尤其要注意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稻粒黑粉病等病虫害。抽穗5%左右时,用“九二”200~300g/hm2分2~3次喷施。辅以人工赶粉,提高制种产量。重施基肥,及时追肥,培育高产苗架。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皖油21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 下一篇:杂交粳稻嘉乐优2号的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