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花生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2-08-04 09:24:46

泗阳县花生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摘要 调查了泗阳县花生产产业化发展现状,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泗阳县花生产业化发展对策。

关键词 花生;产业化;存在问题;发展对策;江苏泗阳

1泗阳县花生产业化发展现状

1.1生产规模基本稳定

我县位于东径118°20′~118°45′,北纬33°23′~33°58′,属黄河冲积平原,花生栽培历史悠久。全县花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 300~6 700hm2。20世纪60~70年代,全县各乡村都有花生栽培。通过花生品种改良,花生产量明显提高,花生迅猛发展。80年代以后至90年代中期,由于“花生、玉米间作技术”的引进,花生产量也由过去的750kg/hm2提高到2 250kg/hm2。栽培技术日臻完善,“地膜花生、玉米高效间作技术”被编印成册,发放到所有种植户手中。

1.2花生生产效益较高

据调查,2006年我县花生单产普遍在3 600kg/hm2左右,高产田达到4 500kg/hm2,花生干果零售价4.4~5.2元/kg,产值达1.65~1.95万元/hm2;作为猪、牛、羊、鸡、鹅、鸭等家畜家禽的优质饲料―花生藤,折干重6 000~7 500kg/hm2,可作价0.3~0.6元/kg,产值在1 800~4 500元/hm2。

1.3产、加、销基本配套,已成功打入省内外市场

近年来,花生产业化在我县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八集小花生已成为江苏省知名品牌。2001年在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产品展示会上荣获银质奖,2002年荣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2003年又荣获江苏著名商标称号。成立了“宿迁市八集花生制品有限公司”和“八集花生专业合作社”,全县大小加工户近百家,小有规模户近20家,消化农村劳动力近千人。因此,近年八集小花生、嘉年华小花生、苏花牌小花生等泗阳品牌花生不断涌现。

2存在的问题

2.1花生种植面积有逐年萎缩的趋势

由于发展杨树产业,近3a来,我县花生种植面积只有3 300~4 000hm2。

2.2近年来领导力度不断削弱

由于工业突破、招商引资等工作,客观上导致了抓农业不如抓工业出成绩的想法。

2.3病虫害逐年加重成为花生规模种植的瓶颈

2002年由于金龟子幼虫蛴螬的猖獗(虫口密度高达40头/m2),单产只有750kg/hm2;2003年秋季洪涝灾害使花生等多种旱作物基本绝收,农民的花生种植热情再次受挫。

2.4加工品种单一,上规模企业少

目前我县花生加工厂多以炒花生为主,花生酱、花生饼、花生蛋白、花生奶、怪味花生等产品还没有开发。

2.5技术服务跟不上

由于机构改革,农技推广网络陷于瘫痪。花生产业化需要的生产、加工、营销综合性技术人才缺乏。

3泗阳花生产业化发展对策

3.1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搞好花生生产布局

为防止花生挤粮,我县应重点发展花生、玉米间作,全县不得有纯作玉米田,所有玉米田都要与花生进行间作。杨树对花生发展影响较大,在制定杨树发展计划时,对八集、来安等重点花生生产基地要进行特殊安排。我县花生特点是壳薄、低脂、香、甜、脆、入口无渣、营养丰富、食之不腻,应以天府系列品种为主。种植抗旱、耐瘠、稳产性好的旭日型小花生品种,也是提高我县花生销售需求量的有效措施。8130、鲁花10号(为传统出口大花生)、鲁花9号、79266(早熟,适于麦套)也要搭配种植。不管布局哪种类型的品种,都要形成一定的规模,这样在组织出口或内贸时便于操作。

3.2加速品种引进,强化良种推广措施

要加速引进优质、高产、多抗性的花生新品种,合理布局和推广优良花生品种,提高泗阳花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①选用高O/L(油酸/亚油酸)值的花生新品种。高O/L值花生耐贮藏,其制品货架寿命长,市场竞争力强。②注重选用专用型花生新品种。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选用低脂、高糖、高油、鲜食等花生品种,改善花生内在品质,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

3.3加大标准化种植力度,提高单产

在花生生产上应把优良品种、合理施肥技术、高效益防治病虫草害以及灌溉、地膜覆盖、化学调控等栽培技术措施优化组装。当前的关键是要结合实际,经试验研究,制定相应的标准。2007年要重点推广花生、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小麦花生两熟制双高产(6 000~7 500kg/hm2)栽培技术和旱薄地中产( 4 500~6 000kg/hm2)栽培技术。

3.4加强绿色食品和有机无公害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一是环境和地块的选择都要达到标准。花生栽培区域周围不能有产生污染的工矿企业等污染源,空气、土壤和灌溉水都要符合绿色食品的标准。地块最好为生茬地或轮作地块,中等或中等肥力以上,无线虫病或枯萎病源侵染或发生的地块;二是配方施肥平衡化。要以有机肥和生物肥为主,适当搭配化肥,禁止施用硝态氮肥。施肥数量兼顾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地力和生产水平以及需肥规律而定;三是病虫害防治要遵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要采取农业生物和物理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达到无毒、无残留、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目的;四是禁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要通过控制氮肥、人工镇压和摘心等方法调控旺长;五是收获后遇雨要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收获后的花生遇连阴雨要垛成秧内果外的小垛或堆成小堆,确保荚果不霉变。

3.5大力推进花生机械化作业

机械深耕是人工作业效率的40倍以上,可提高花生产量10%;机械覆膜播种,可一次性完成起垄、整平、喷洒除草剂、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铺膜、膜上压土等项作业,是人工作业效率的60倍以上,可提高花生产量10%以上;机械收获一次可完成挖掘、抖土、集条铺放等项作业,是人工作业效率的25倍以上,可减少损失3%。

3.6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促进花生产业发展

花生产业化发展的核心是发展龙头企业。“宿迁市八集花生制品有限公司”仅50万元注册资金和400万元年营业额,远不能适应我县花生产业化发展的新要求,必须大力扶持使其成为大型的加工、出口经营龙头企业,带动花生产业发展。政府要把此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实在不行就用借鸡生蛋的办法。以企业组织农民生产,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实行订单农业,统一推广优良品种,规范收购和出口行为,提高产品品质,创立新的产品品牌,降低花生及其制品成本。

3.7加强花生深加工技术研究

一是要进行花生油提取新工艺的研究;二是研究花生饼粕蛋白提取新工艺;三是研究开发新的花生制品种类,增加花生食品花样,提高花生利用率。

3.8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一是建立并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搞好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全党重视三农的要求尽快恢复和加强农技推广网络,并保证推广经费的落实;二是县成立基地建设技术攻关服务小组。由县科技局、农林局、经贸局等部门抽调相关人员对花生生产产业化的全过程进行攻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叶面肥的合理使用 下一篇:淮北地区大豆青棵不实原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