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血常规检查一报告

时间:2022-06-23 12:13:17

如何看血常规检查一报告

到医院看过病的人都知道,为了诊断疾病,医生常常会请你“查一个血象”(或“化验血常规”,是同一个意思)。当你拿到化验结果后,那上面的几个数据是你最关切的;它正常吗?它说明什么?……

人体的血液中有三种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人体组织器官发生变化,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血液成分的改变。我们查血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血液成分的变化来判断疾病、指导治疗和推测疾病的发展趋向。

血常规检查的内容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与分类,有时也包括血小板计数检查在内。

红细胞和它所含的血红蛋白,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氧和所排出的二氧化碳的运输者。根据我国的综合统计资料,正常成人每立方毫米血中,男性含有红细胞400~550万个,女性350~500万个,每100毫升血中含有的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16克,女性11~15克。临床上把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计数低于正常值的低限,称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它是诊断贫血,查明贫血原因和程度的关键检查,是确定此项治疗方案和进行疗效观察的重要依据。红细胞、血红蛋白计数高于正常值的高限,称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当环境缺氧或有严重的心肺疾患时,这种情况较为常见。

白细胞是人体忠诚的卫士,对于外来感染起防御作用,对免疫有重要的意义。正常成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在4000~10000个之间。白细胞分类计数(简称血白分)是指在白细胞总数中,各种白细胞所占的百分比。白细胞分类的正常参考值是t中性粒细胞(外文缩写N)占50~70%、嗜酸性粒细胞E)占0.5~3%、嗜硷性粒细胞(B)占0~1%、淋巴细胞(L)占20~40%、单核细胞(M)占3~8%。

白细胞的计数和分类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化验指标。人体如受到炎症感染,或组织损伤,或得了白血病等等,常引起白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如果白细胞计数高于10000/立方毫米,称为白细胞增多。但是应该指出的是,新生儿、妊娠5个月以上的妇女、剧烈运动或劳动后、较长时间受冷,白细胞计数可以增加将近一倍,这是生理性的增多。至于病理性的增多则多见于受到急性感染,如细菌性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引起许多种疾病、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感染),少数病毒感染(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感染或急性血吸虫感染等。尤其当受到急性化脓细菌感染(如金葡菌败血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时,白细胞增多最为明显。另外在较严重的组织损伤如严重烧伤、大手术后,大出血后,急性中毒,恶性肿瘤及白血病时,白细胞计数也可以增多。

一般白细胞低于d000/立方毫米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多见于一些病毒感染(如流感、肝炎)、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结核),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以及慢性物理或化学性损伤(如铅中毒、汞中毒,接受放射线照射过多等),某些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及血液病,系统性红斑性狼疮,脾功能亢进、或者使用某些药物(如氯霉素、合霉素以及含苯环的合成药)后,均可引起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的分类计数(血白分)也有很大的临床重要性。由于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主力军,因而白细,胞总数的多或少,通过中性粒细胞的增多或减少可得到反映,其意义相同。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常见于有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或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蛔虫病);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可表明有严重感染(如伤寒、败血症等)。淋巴细胞在某些病毒感染(风疹,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结核病时,可以明显增多,在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也可增多。此外,淋巴细胞减少以及嗜硷性粒细胞的减少,一般不说明什么情况,后者的增多也较少见,故不赘述。

血小板是血液中形状和大小很不规则的小体。当人体组织受伤出血时,血小板常成群聚集,促进血液凝固。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中有10~30万个血小板。血小板低于6万,即使无明显外伤也易出血,当降至3万以下时,则常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常见于特发性和症状性紫癜。血小板过多则多见于血小板增多症。

最后要说明的是:以上仅是给读者提示血常规检查的一般说明。事实上,生理、病理情况和检查可说明的问题要复杂得多,加上各人身体的反应有差异,检验方法本身的灵敏度存在着限制。因此,对于检查结果的较准确的理解和说明,还需要由医生来做,还要请你去请教一下医生。

上一篇:如何早期发现肺癌 下一篇:健康咨询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