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崛起的冲动

时间:2022-06-22 11:01:30

要实现“弯道超车”的长株潭,迫切希望通过先行先试的政策红利探索出一种有别于东部沿海的中部模式。

2007年末,湖南省的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与武汉城市圈一起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长株潭以一个整体的概念在崛起的中部版块上担当重任。

“这是我们的机遇,但又同时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个挑战是,要找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也就是要找一条内生型的经济发展道路。现在两型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对于现在传统的产业要实行存量的转型提升,进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使传统产业实现良性化和高新化。”湘潭市市长余爱国在接受《中国改革》采访时说,要实现存量的转型提升和增量的创新发展,这个改革的任务将十分繁重,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再造”一个长株潭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地缘接近,按建成区最短距离,湘潭、株洲与长沙距离20公里,而株洲与湘潭只相距10公里,呈“品”字形分布。这里是湖南省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核心富集区。2007年,这一地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省14个市州总额的37.9%;到2012年,这一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省比例将达45%。长株潭一体化是这个城市群的一个经济战略目标,但也部分扩展至行政功能方面。

“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以后,湖南省做了大量的思想层面、规划层面、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研究探索,并且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余爱国说,首先是完成了一个宏伟蓝图的规划问题,使无序走上了有序。

在湖南省的规划中,长株潭城市群将重点布局建设大河西、云龙、昭山等5大示范区建设工程。按照集约用地、节能环保、资源循环的要求,集中推进一批关键领域的重大项目,初步规划投资达1万亿元以上。在总体经济规模方面,到2020年,这5个示范区可以“再造”一个长株潭。

一个重要的突破性进展将始于长株潭城市群以交通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建设。采访中获悉,长株潭城市群重点建设“七纵七横”城际主干道,启动长株潭城际轻轨建设;扩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布局临空产业、发展临空经济;重点建设霞凝港等5个港口和湘江长沙综合枢纽。

“长沙和株洲的基础设施先行,长沙的芙蓉大道已经在去年就开始开工。基础设施的另一个突破是实现手机同费同城通话。”

但显然,更为重要的是产业布局的变化。在产业的布局和定位上,湖南省制定了“省委组,省统筹,市场化”的九字方针。长株潭城市群将着力推进基础产业和生态环境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和民用航空航天项目;生态修复工程重点推进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和规划生态建设。

同时,在土地、融资、财税、行政体制改革方面也已经开始起步。“省里针对行政体制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问题,已经组成班子在拿方案。因此,我认为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问题和综合配套改革在三到五年将会有重大突破。”余爱国预测,未来30年以后的长株潭城市群,应该是具有国际品质、世界一流的城市群。

生态、节能、宜居

始终坚持国际视野,这是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对湖南的各级官员的要求。

在长沙市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长沙建设成具有国际视野、人民引以自豪的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幸福家园”。长沙市市长张剑飞接受《中国改革》采访时表示,这不仅是新一届政府的目标,也是长沙人民站在新起点上的新愿景。他认为,在两型社会的要义中,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和幸福家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长沙方面,一边注重在城市建设中节约资源,另一边大力发展节能型产业。

“在城市建设中,一方面,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比如,将原来设计60米宽幅的道路减到30米,一公里就可以节约3万平方米土地。去年,对全市所有规划后还没有建设的道路进行重新优化设计,在不降低通行能力的前提下压缩路幅,共节约用地29.94公顷。”另一方面,他始终认为,坚持延长建筑设施使用寿命就是最大节约的理念。“尽量节约资金,并努力做到整个使用过程中维修成本最小。”

张剑飞说,大力发展节能型产业,从过去的招商引资必须转变成为招商选资,选择符合两型社会的产业。这是排在首位的。“突出引进科技含量高、单位产出率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决遏制高能耗项目上马。去年,全市有7个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通过节能评估审查后不予立项,对100多家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审计及审核工作。”

“生态、节能、宜居,这是整个长株潭地区两型改革的整体规划,我们株洲也不例外。”株洲市人大主任姜玉泉在接受《中国改革》采访时表示,株洲方面一直在努力寻求环境治理的突破。“能把节能搞好,能把三废的排放降下来,达标排放甚至做到零排放,这个环境才能友好,否则资源节约就无从谈起。”他认为,这就是突破口,这样也才符合中央改革试验的整体要求。

湘潭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而且卓有成效。

2007年湘潭市的节能减排的中国考核排在第10位,2008年一跃成全省第二位。而且在整个地州市里面,率先建成了环保应急指挥中心,所有湘潭的企业都实行了在线监控,第一先实现达标排放,第二实现零排放。“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动作,同时关闭了一百多家污染的企业。”余爱国说,在节能减排这个问题上,要有壮士断腕的精神。

“过去的传统产业必须实行产业升级的改造,循环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两型社会建设重大的课题和艰巨的任务。”

湘潭还编制了一个湘江湾循环经济的实施方案。“这个实施方案范围在1000平方公里,包括了湘潭的工业、农业、城市建设以及湘潭的水资源等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余爱国说,湘潭两型社会建设完全步入了实施型的起步阶段。不改革,两型社会无法建立

“必须以综合配套改革为突破口推行一些改革,包括行政体制的改革、投融资的改革、财税制度的改革、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等等,这些都必须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改革已经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根本出路。不改革,两型社会无法建立”。

在余爱国看来,这场改革没有绝对的权威,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不打破权力的利益再分配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不探索改革的,这个改革就无法走向成功。“如何使这种改革的政策,改革的效益和改革的措施能够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任务。”

湘潭在一些方面首先突破了。

“我们对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政府首先冲破了,探索了一条融资的具体路径。”据余爱国介

绍,2007年,湘潭市就把投融资平台的构建问题作为了两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解决资金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

“第一,我们把由国资委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全面进行了清理。第二,在清理的基础上,在2009年实现这个清理的成果,把原属于国资委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职能划归了财政局,财政局下面成立了投融资举债管理中心,由它来经营国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余爱国说,这将起到整合资源的作用,以存量换取增量,以资产换取资金,这个平台搭建起来以后,向银行实行存贷贷款,收到很好的效果。

“为了将银行贷款的风险降到最低,湘潭市政府以最大的诚心和最实在的做法,搭建了一个长效还贷的机制。”

“第一,将还贷机制纳入每一年的财政预算。第二,把国有资产全部捆绑在一起,由政府进行控制。第三,在国土资源上实行了全面清理”。

国有土地的清理方面,他们改变了过去的做法。“过去是进来一个项目,就买一块土地,然后成立一家公司,最后欠了一屁股帐,拍屁股走人,政府就该买单。但为了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我们把土地资源全部垄断在政府的手中。”余爱国说,这首先是解决了规划问题,如果规划没有跟上,一方面会造成土地效益的流失,另一方面会造成建设的混乱。从2007年起,湘潭市政府每年以2000万的资金投入规划,然后由国土部门执行和监管。“由政府控制土地,进行公开竞价拍卖,改变过去投资人直接以土地回报的方式。”这个重大的改革带来的变化是:去年实现5.7个亿的实际效益,前年是2.6个亿,而2006年大概不到两个亿。

“接着就是对于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中国的改革30年前是从农村进行破冰的,30年以后,又向农村重心推进。”

“解决土地流转问题,一定要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既要积极又要慎重。农民是以土地作为基本生存的条件,如果他失去土地,那就等于失业。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湘潭市在建立土地流转监管制度的情况下,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进入龙头企业。“这样既解决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和创业问题。同时,又有序地加快了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更为可喜的是,既增加了农民长期稳定的收入。又探索了一条由农民到股民再到市民的发展路径。”

湘潭市政府对这些企业则会采取扶持的态度――根据这些龙头企业在土地流转制度过程当中接受了多少农民实行普惠政策。

这是湘潭的路径。余爱国对此颇为自豪,“我想利用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农民与现代龙头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现在我们正在探索这条路子。”他认为这可能是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湘潭的一个新型模式。或许也将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有针对性也有可行性的一条路子。

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最后,余爱国说,这是一场尚无前人探索的改革之路。“我们的探路承载巨大的风险,也承载着失败的可能。但我们要尽可能地减少失误。”

长沙市市长张剑飞:

我们也在探索一些解决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新思路。比如农村土地流转,我想有两点要保证:第一,目标一定是发展农业,让农民增收。第二,一定要在土地流转中保护好农民利益,按照中央的要求,依法、自愿、有偿流转,而且这个流转一定要有合理的价格,要有价格增长机制,或者说有一个实物起价,这样随着将来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价格也相应上涨。另外,长沙是省会城市,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减少农民的数量,使人均占有的资源更多,才能使农民富裕起来。

湘潭市市长余爱国:

30年前的改革和30年以后的改革,是有质的区别的。

30年前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在那个历史背景下起到积极作用。30年以后,通过总结经验教训,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因此在这个情况下,湘潭的先行先试,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它有明确的定位,有具体的要求和方法的。在此前提下,先行先试。但尽管有这么一个定位,由于很多政策都不配套,也承载着风险和失败的可能。一旦出现失误,对于综合改革试验区来说,也会宽容的。但我们尽量减少失误,为全国提供经验。

株洲市人大主任姜玉泉:

长沙、株洲、湘潭互为犄角,构成湖南经济最为雄厚的“金三角”。在三市融城中,株洲市的战略设计是西进北优。所谓西进,就是西部延伸,沿河西与湘潭连接;所谓北优,就是北部优化,大力开发、提升并向长沙靠拢。

两型社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谁也不能一句话说清楚。你不试就无法推进,难免会有失误,甚至难免失败。但不需要害怕,更不能裹足不前。如果说有一点点失误或者是失败是正常的,不要大惊小怪,总结经验教训,再干。改革试验应该大胆地推进。

上一篇:对改革开放试验区的试验性思考 下一篇:华北战场上父亲的一首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