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善用 建造聚才的强磁场

时间:2022-06-22 01:38:56

2006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总书记指出:“国家兴盛,人才为本。要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工作措施,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努力造就大批优秀人才。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的环境,不拘一格选人才,建立健全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体制机制,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人才辈出的局面。”本文谈谈笔者学习这一讲话的有关体会。

一、识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首要问题

人才是国中之宝,民族兴旺之源。人才,可分为显人才和潜人才。所谓“潜”人才是指具备了某种从事创造性劳动的能力,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或“怀才不遇”而没有得到社会承认,没有崭露头角的“小人物”。“显”人才是相对于“潜”人才而言的。任何人才的发现都是一个由潜人才向显人才,由低层次人才向高层次人才转化的过程,实现这种转化的关节点就是社会承认。成才主体被社会承认了,就实现了它的价值,就成为了显人才。未名的潜人才很容易被社会忽视,容易遭受环境的压抑和埋没而走向夭折。法国青年伽罗华首先提出“群论”,只因他是未名的小字辈,法国科学院的数学权威们对他不屑一顾,论文曾两次被丢失,直到他死后14年论文才得以发表,人们才发现他是一位早逝的数学天才。由此看来,发现人才是造就大批优秀人才的基础,也是开创人才辈出局面的重大课题。

英国乔治・奥迪约姆总结归纳了用观察法发现“潜”人才的七点经验:有雄心壮志、经常有人求助于他、能带领别人一起完成任务、独立解决问题、当机立断、比别人进步快、勇于负责。乔治・奥迪约姆的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及早地发现“潜”人才,使其尽快转化为显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我们应多为“潜”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机遇,提供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要重点挖掘和选拔“潜”人才,使更多的“潜”人才变成显人才,以满足振兴中华对大批优秀人才的需要。

二、为人尽其才提供最佳应用空间

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事相适是一切用人活动的基本方略,因此,为人尽其才提供最佳应用空间,是善用人才的基本要求。

所谓选择才能发挥的最佳空间,就是社会群体的排列组合中,使他所处的位置与他的能力相匹配,使他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现他的自我价值,从而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如果人才的工作安排不当,这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总结他平定天下的经验时说:论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而能决胜于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食,不绝粮道,他不如萧何;综连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他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故吾能取天下也”。刘邦不愧为伟大的政治家,他把他的“最佳空间”用在“选相点将”上,而能够成为一国之尊。由此可见,人尽其才,需要一个能够发挥才能的最佳空间。

美国的心里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们对需要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追求,成为推动人们不断努力的内在动力。这种需要有五个层次,第五层次就是自我实现需要,这是一种要求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需要,即希望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符的工作。使自身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弗鲁姆在“期望理论”中也同样指出,要想使人们精神愉快,充满信心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使经过努力而期望得到的实际结果大于期望值。如果不是这样,只能使人产生失望和挫折感,从而对工作不负责任,得过且过。选择才能发挥的最佳空间,可以避免期望值过高,实现不了,使人失望,又可以避免期望值过低,自我价值没有发挥出来,产生压抑和无聊。只有在最佳空间里,期望值才会不断得到激发的能量,不断产生新的动力,使自我价值真正得到实现。

三、扬长避短,实现才尽其用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眷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清代诗人顾嗣协写的这首《杂兴》诗,说明了一个浅显的用人之道,对人才的使用,要尽可能地用其所长,从长处看人,世无无用之才,从短处看人,人人难逃平庸。如何扬长避短,既要利用人的长处,又要避免人的短处,这是一个十分微妙的用人艺术问题。

任何人都希望别人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尤其希望上级领导者能够赏识所长。倘若领导者只看到他有什么优点,不去计较他的缺点,那么就会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效应。特别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激励效果则更佳。如果上级领导者能够抑邪扶正、慧眼识才,那么,被识者就会从心底产生由衷的感激之情,一旦被重用,就会更加忘我地工作。此外,用其所长,还应抑其所短。在“护短”的同时,还要抑短,这就是使用人才的辩证法。

在学会当用其长的方法后,也必须要有容人之短的胸怀,在短中亦可见长,白璧无瑕世所稀,瑕不掩瑜亦堪奇。世界上没有足赤的金,也没有完人,而一个才能突出的人,其缺点往往也比较明显。被誉为人类天才的达・芬奇就有用珍品喂猪、为马儿修造华丽马厩的行为,欧洲文坛巨子巴尔扎克有喜欢穿着圣多明云式白袍写作的怪癖,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有沉湎于斗牛和酗酒的嗜好。所以,美国著名的经济管理学家杜拉克曾说:“才干越高的,其缺点也往往越显著,有高峰必有深谷”。对此,司马光有过很好的比喻:“圣人之观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木匠用材总是看材“眼”开,是量材取舍的,决不因连抱之木有几个“虫眼”或有朽段而将全木抛弃。使用人才就像木匠用木材一样,惟才是用,量才委任。如果因人才有个别缺点就否认他的长处,或念人之过而忘人之功,岂不是抛弃全木吗?所以,我们应牢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名言,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培养和发挥人才的个性,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专长上发挥优势,创造价值。

四、用当其时才能够发挥人才的最佳使用效益

人才之才并不是均衡发展的,它在客观上存在着才能萌发、才能发展、才能鼎盛、才能衰减、才能薄暮五个阶段,呈近似抛物线型的发展过程,当一个人在体力、智力、知识能力等处在最佳状态时,是创造力最强的时期,一般称之为科学创造力“最佳年龄期”。人才接近最佳年龄峰值之前,能力呈增长趋势,适时使用他们,其贡献就会处于上升阶段,超过了峰值年龄,即使得到了充分施展机会,其创造和贡献也不再呈现上升趋势而是呈现下降趋势。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珍惜人才的最佳效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从1946年到1986年的40年间,共换了10任总经理,平均4年一任,这个平均数正吻合了创造力周期理论得出的结论。美国学者库克提出的人才创造力周期理论认为,人才的创造力在一次就业中呈现出一个由低到高、到达顶峰后然后又逐渐衰落的过程。在一个工作岗位上也体现出这个特征,其创造力高峰期大约维持3~5年,如若在衰退期到来之前,适时变换岗位,便能发挥出人才的最佳效益。福特公司正是按照这一规律,采取“智力接力赛”的方式,把那些最优秀的人才最佳创造期截留在公司的最佳岗位上,从而保持了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实现了年利润33亿美元的佳绩。从福特汽车公司的用人之道不难看出,只有将人才的最佳效益充分使用,珍惜人才的黄金时期,才能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为社会多做贡献。

五、取长补短,优化人才使用结构

人才结构一般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宏观结构的合理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系统中人才门类齐全,而且高、中、初级人才构成合理,如果各专业门类的人才余缺过于悬殊,或者高、中、初级各层次的人才比例倒置,就会造成人才浪费的现象。微观结构合理是指一个单位、一个领导班子要有适应工作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人才合理搭配。

人才结构是否合理,不仅要看每个人才的作用发挥得如何,更要看整个人才团队的作用发挥的怎样。现代人才管理观念十分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性,既重视谋求人与事的配合,也十分重视谋求人与人的配合,以建立起合理的人才团队结构,而合理的人才结构则是发挥人才团队效能决定性因素。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表明“三个臭皮匠”的人才结构是合理的,才有“赛过诸葛亮”的功能。可见,建立一个合理结构的人才团队,最重要的是把握好人才团队的合理构成,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个性、学识、爱好、阅历和观念都各有差异,关键是在一个团队内,人才之间的知识、能力、性格要能够合理配置,相互补益,才有利于发挥人才团队的效能,真正实现不同智能的耦合,起到“1+1>2”的功效。不然的话,即使是最精明强干的人集中在一起,要么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形不成决议,干不好事,要么只有人发号施令,而无人具体实施;要么只有人埋头具体事物,而缺乏具有远见卓识的人运筹帷幄,甚至力量相抵而产生内耗,造成可悲的浪费现象。

六、适时充电,帮助人才干好事业

人才使用离不开人才培养,如果把人才的使用看作是一种能量输出,那么,人才的培养则是一种能量输入。没有能量的输入就不可能有能量的输出,所以说,培养在用人活动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人才并非天生,而是通过学习与实践成长为谋事之才、干事之才、谋略之才、将帅之才、栋梁之才的。

总理的人才思想和实践是我们党的人才思想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重视人才的使用,而且又十分关心人才的培养,他把多渠道、多方位培养人才作为治国大计,竭力加以实施。他指出:“我们的知识分子的力量,无论在数量方面、业务水平方面,政治觉悟方面都不足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急速发展的需要,必须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大规模地培养新生力量来扩大他们的队伍,并且尽可能迅速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以适应国家对知识分子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在2003年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示:“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在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这不仅给人才培养指明了航向,而且给我们提出了培养人才的具体内容,值得各个单位贯彻执行。

人才资源是国家兴盛的第一资源。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识才,就是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适时发现和造就这三类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干成事业,干好事业;善用人才,就是要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对人才有欢心,有诚心,有虚心,有爱心,有信心。这样,就可以建造聚才的强磁场,实现国家核心竞争能力和综合国力的大提升,在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信息学部继续教育学院)

上一篇: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推进高职和谐校园建设 下一篇:数学双语教学方法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