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计划生育服务需求调查分析及优化措施

时间:2022-06-22 12:09:22

乡镇计划生育服务需求调查分析及优化措施

\[摘要]乡镇内的育龄妇女对于计划生育的需求不同,政府应当根据不同乡镇的育龄妇女制定相对应的服务措施,优化服务,建立保健网络,以提高计划生育的优质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好乡镇卫生服务机构的各项功能。

[关键词]计划生育;乡镇;服务;优化措施

一、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的内容和方式转变

近年来,由于我国乡镇医疗技术的落后和人员配备不到位,使得育龄期的群众对于计划生育服务项目满意度不够。对我市乡镇156名育龄群众进行调查显示,有40.32%的认为需要增加优生优育的教育内容,有29.56%的育龄群众认为需要增加节育避孕的教育内容,有24.86%的育龄群众认为需要增加生殖保健教育内容,而认为需要增加生殖疾病教育育龄群众占总数的5.52%。调查结果见表1

表1计划生育教育需求

内容 百分比(%)

认为需要增加优生优育教育 40.32

认为需要增加节育避孕教育 29.56

认为需要增加生殖保健教育 24.86

认为需要增加生殖疾病教育 5.52

在经历几十年发展后的现今,我国进入了较为稳定的低生育水平的国家行列,然而,却同时面临着前所未出现过的艰难局面。人口结构中,人口老龄化的局面慢慢增加,社会保障不到位,公共的资源配置不到位,尽管人口被控制了,但是总体的内在素质有待提高[1-2]。严格人口控制增加了无子女和弱子女的风险,以及随之出现的无子女或者弱子女的养老问题,交错在人口老龄化的错综复杂的问题中。而持续增加的流动迁移人口,挑战了公共资源配置结构,贫困人口多元化,有碍了社会的均衡发展。而安全人口是指人口的结构和各项职能趋于平衡状态,一旦打破了平衡,将从低风险的转变阶段过渡到高风险的转变。这些方面都与人口的最基本结构、数量、人口素质密切相关,因此,改善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的内容和转变方式,提出优化措施是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

二、开展优质服务的意义

从中央《决定提高对优质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中我们学习到,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经历的重大问题就是人口问题,它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和发展。因此,近年的长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就是控制我们的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目前,计划生育的主要工作手段是稳定的低生育低水平,同时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首先我们要发挥好科技手段的能动性,提高科技水平,开展高质量的生育优质服务。因此,我们加大了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经费投入,并且定期组织草拟、确定并学习中央、省市、县委要求的各项与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相关实施办法和有关意见、方案,通过上传下达,召集个计划生育部门的专职干部,集体参加优质服务的相关动员会议,使得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群众对于改善服务,优化相关措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3-4]。

三、开展优质服务的具体措施

1.经费投入到位

经费投入到各个计划生育服务室,各室主要开展以计划生育四项手术、妇科生殖泌尿常见病、男性科生殖泌尿常见病、不孕不育、生殖健康防治及相关优生优育等技术服务,拥有进口先进红外线乳腺诊断仪、日本阴式B超、电子阴道镜、波姆光治疗仪、多功能微波、体外短波、消融刀子宫肌瘤治疗仪等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治疗仪器。本着面向基层、服务育龄群众、热情周到、精益求精的办站宗旨,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普及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等科普知识,为更好地保障育龄群众获得优质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

2.提供孕前指导服务

指导夫妻准备生育之前都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指导育龄夫妇补充叶酸等,对不宜生育或因病暂缓的夫妇,帮助其选择最佳的受孕时机。建立育龄妇女的保健档案,发放相关的孕产期保健指导手册,普及孕期检查知识,如指导孕妇作四项病毒检查,也称为是优生优育四项检查,弓形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的检查。对于高危孕妇,做好产前监护,以确保降低病残儿的出生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指导正确哺乳,有效预防常见病和做好优生监护服务。

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内部改革,加快人才培养,强化管理,加强业务技术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完善计划生育服务室的宣传技术指导职能,更有效地为广大育龄群众服务,为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同时加强行风建设,树立服务意识、法律意识、科技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切实转变观察,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计生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连生,杜玉开.育龄妇女社区计划生育服务利用和意愿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7):3871.

[2]邹安富.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医药杂志,2004,1(6):247.

[3]盖红霞.基层生殖健康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民营科技,2009,10(2):157.

[4] Lisa S, Pamela I, Mar c WZ. Health care for children and yout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nual r eport on patterns of coverage, utilization, quality, and exponditures by income[J].Health Care Women Int, 2005, 22( 10) : 145.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上一篇:探讨减毒汤治疗乙肝病的作用机理 下一篇:外周浅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方法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