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抽走中国CRT救命稻草 生死线前国内企业左右踯躅

时间:2022-06-22 12:03:24

印度抽走中国CRT救命稻草 生死线前国内企业左右踯躅

印度反倾销只是一个导火索,CRT的颓败早就开始了。2007年,中国CRT企业有的在重压中倒下,有的在艰难转型,寻求突破。这些企业今后将被命运带往何方,依然是未知数

11月21日,印度工商部反倾销总局表示,应国内产业的申请,该局再次拟对来自中国、马来西亚、泰国和韩国四国的相关CRT进行反倾销调查。虽然调查和结果还有一段距离,但这个消息对于已经处在“寒冬”的中国CRT产业来说,依然不啻于雪上加霜。

全球彩电市场正在由CRT向平板过渡。中国国内CRT市场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萎缩,企业的订单持续下降,整个行业陷入衰退。而作为以往国内CRT主要出口市场的北美和欧洲,消费趋势已逐步转向平板电视。当前,国内CRT出口大多集中在包括印度在内的东南亚地区和非洲等新兴市场。

据了解,去年中国出口印度的CRT彩电占出口总量的5%,今年前三个季度该比重已经上升到近10%。如果此时中国CRT彩电出口受到印度的“封杀”将无疑给国内CRT企业带来极大压力。

过去几年里,海尔、TCL等中国主要的彩电生产企业纷纷把印度作为主要新兴市场,投入重兵进行开发。对印度的CRT彩电出口更是从2006年的50多万台增长到今年的134.5万台。而印度同中国一样拥有CRT完整的生产链,鉴于此,中国出口彩电飞快的增长速度让印度的相关产业感到恐慌,并试图用“反倾销”大棒来进行遏制。

早在2005年,印度Videocon公司与法国汤姆逊公司达成协议,收购汤姆逊在中国、墨西哥和波兰的阴极射线彩色显像管业务。印度CRT产业链的成熟降低了整机成本,与“中国制造”展开了直接竞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主任陆刃波表示,印度提出反倾销调查无疑是商业竞争的一种手段,印度市场的“封杀”在客观上会促进中国CRT行业的衰落。

“印度反倾销会造成多大影响,现在谁也说不清楚。反正最近关于彩管的几乎都是坏消息。”11月22日,咸阳彩虹一位姓王的工作人员无奈地告诉《IT时代周刊》。他的话确实反映了中国CRT企业面临内忧外患的现状。

内忧外患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公布的数据表示,2007年1月至9月我国CRT彩电生产3748万台,同比减少21.8%,所占市场份额从去年的76.9%降到了63.9%。该协会研究部主任孙新果告诉本刊记者,中国CRT市场将会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被平板显示器侵占,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2007年,全球液晶电视屏的产量将达到8300万片,这意味着CRT电视将让出超过4000万台的市场。

据统计,2006年底全国彩管行业的库存接近1400万支。今年上半年由于CRT彩电销售下降的幅度更大,截至9月底国内彩管的库存已超过2000万支。

除了受新型平板显示器件挤压之外,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长期的低价竞争、应收账款周转率降低等客观不利因素也加速了CRT行业的没落。

今年2月,正值彩电销售的高峰期,北京松下、深圳三星、赛格日立等彩管厂家却集体停产半个月,希望能“限产保价”,但仍然没有挽回CRT节节败退的颓势。这让很多企业对国内市场丧失了希望。

占CRT总销量半壁江山的国际市场也未见曙光。随着外资在CRT行业的逐步退出,中国CRT彩电生产已经占到世界市场的一半,出口180多个国家。因为出口数额庞大,CRT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被“诘难”。欧盟对中国7家CRT彩电企业经过几年配额限制后,去年3月31日又恢复征收44.6%的反倾销税,目前欧盟又在酝酿出台能源环保标准和“劳工标准”来遏制中国CRT彩电出口。而美国市场的结构性调整已提前完成,平板电视占到很大份额,对CRT需求很有限。

美国、欧盟是以往广东省彩电最大的两个出口市场,随着这两个市场门槛的提高,中国CRT彩电国外市场集中到了俄罗斯、印度在内的东南亚地区和非洲等地。海关资料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占彩电出口七成的广东口岸出口CRT彩电789万台,下降23.5%,对美国、欧盟和香港地区等主要市场出口下滑了37.9%。

消极停产

由于受到彩管业务的拖累,深圳ST赛格(000058,SZ)的彩管业务在2005年、2006年已连续两年亏损,亏损额分别为1.3亿元、6716.9万元。从今年4月27日起,他们因连续两年亏损而面临退市风险,被戴上帽子。7月19日,赛格集团宣告,其控股的深圳赛格日立彩色显示器件有限公司的4条彩管生产线已经全面停产,成为彩管巨头在“抢凳子”游戏中最先出局的企业。

业内曾有消息称,赛格日立有意进军液晶电视的上游产业液晶背光模组等,但根据11月22日晚深圳赛格的公告,深圳一投资公司将全面接管赛格一直亏损的彩管业务子公司,赛格今后的主要精力将集中到连锁电子卖场业务上。业内人士指出,连续几年的亏损,赛格差不多已经没有经济实力和勇气来投资这个风险极高的产业了。

上海永新一度被认为会是第一个退市的公司,但其目前仍然有两条CRT生产线勉强维持生产,其余的三条生产线已经停工。消息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上海永新正在跟康佳集团和牡丹江市广汇公司洽谈合作,三方将在牡丹江市成立永新彩管生产线及整机组装项目,目前该项目在评估和制订方案的阶段。“将生产线迁移到外地去,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采用合作的模式,分摊风险。”上广电集团内部人士说。但一位业内专家感叹,永新的出走是一种无奈,是变相被淘汰。

进一步投资

相比赛格的“捉襟见肘”,咸阳彩虹可谓“财大气粗”。今年11月15日,彩虹通过资产置换使彩色显像管生产线增加到8条的方案获得中国证监会通过。本次置换完成后,彩虹的彩管产能不仅稳居中国老大位置,在世界彩管市场也排到了第三。在CRT领域,彩虹寄希望于通过规模效益来取胜。

不仅如此,彩虹集团与四川长虹合资拟投资60亿元筹建等离子屏生产线,并拟投资13亿元用于液晶玻璃基板5代生产线,此生产线将在今年底正式点火。彩虹集团总经理邢道钦表示,“彩管行业的格局在不断调整,彩管企业的继续退也是必然结果。彩虹集团要实行多元化生产,要强化彩管业务,更要抓紧时机向上游平板显示器进军。”

但这又是一步险棋。液晶产业素来被业内称为填不饱的“吞钱虎”,建一条五代线至少要10亿美元。随着产品的升级和生产规模扩大,在未来数年,对资金的需求量将达上百亿美元。

复旦大学平板显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谷至华在上海FPD制造论坛上表示,目前,液晶面板已经到了8代线,而中国目前只有3条5代线。中国必须建设高世代线来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但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将会面临相当严峻的考验。

据了解,目前中国的液晶面板整个行业都陷入困境。吉林彩晶、南京新华、聚龙都面临停产。上广电NEC和京东方起步维艰。6代线迟迟不动,7代线没有合作伙伴。谷至华表示,目前,液晶面板有“回暖”的迹象,如果企业能把握好进入的时机,还是很有希望。

由于CRT销售数量减少和产品价格下滑,据公告显示,彩虹前三季度已经亏损4481万元。业内资深人士指出,彩虹增加CRT生产线的举措为企业转型增加了新的风险。

期望超薄救市

而更多的彩管企业期望超薄CRT产品来救市。广州汤姆逊最近动作频频,先研究出21英寸超薄显像管,近日又投入29英寸超薄显像管的研发。而北京松下主要重心在发展超薄显像管和宽屏显像管上,已经拥有21英寸和29英寸超薄显像管成熟的技术,并在今年做24英寸宽屏显像管的研究和推广。

相比迎战上游产业,研发超薄CRT仿佛容易一些。中国视像行业协会了一组诱人的数据:超薄CRT电视销售量增长迅猛。2005年中国超薄CRT电视的销量为100多万台,2006年为600多万台,增长了6倍多。2007年将达到1500万-1600万台。这让CRT企业为之心动。

本刊记者从苏宁电器了解到,目前超薄CRT彩电是毛利率最高的彩电,甚至超过了等离子和液晶彩电。在一、二线城市,超薄CRT彩电的销量比较差,比普通CRT还要少。但在三、四线城市,超薄CRT彩电很有潜力。一台CRT彩电对应一支彩管,汤姆逊、北京松下、深圳三星均希望更好地借这个“东风”。

孙新果对此表示,三星电子、LG飞利浦已经拥有8代线平板显示器生产线,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液晶、等离子彩电的价格下降会很快。而超薄CRT彩电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单纯用减少利润来降价的空间十分有限,所以说,超薄CRT的热销应该不会坚持很久。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司长周子学更是强调,目前有些CRT企业推出“超薄CRT”产品,只是短时间内维持生存的需要,解决不了CRT企业未来发展的根本问题。平板显示器件应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全行业共同关注的重点。

一位彩管业资深人士指出,未来顶多会剩下3-4家彩管厂。而“不作为”的长沙LG、南京华飞发展的最后结果很可能是联合其他几家彩管企业共同成立一个公司,走“合并制”的道路。

上一篇:受旧模式拖累 日企接连放弃芯片业务 下一篇:移动商务受困多年终摆脱掣肘 手机支付便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