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江阴旅游业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6-22 11:42:11

加快发展江阴旅游业的几点思考

江阴这块美丽的土地,人杰地灵,物宝天华,快速的经济发展使这一方沃土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天空。经过几年的发展,江阴的旅游业已逐步走向成熟,旅游环境和条件,在创建优秀旅游城市中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备,已成为江阴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对而言,江阴的旅游业资源缺少标志性的景点,存在“小、散、杂”等先天缺陷。因此,怎样进一步推进旅游资源整合,拓宽旅游发展空间,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成为必须解决的课题。

早在新石器时代,江阴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就有先民生息繁衍、渔猎稼穑,6000年的文化使她留下无数历史的痕迹: “延陵故地、春申旧封”、 抗击清兵南下的忠义之邦、江苏学政衙门、千年文庙、顾山红豆树、锁江要塞、中山公园、华西村…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使江阴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再加上江阴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名闻遐迩的“长江三鲜”、独树一帜的经济繁荣而形成的“江阴现象”,更为江阴旅游业增添了无限魅力。但相对而言,江阴的旅游业总收入在其国民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仍不高,开发的深度也不够。因此,研究和探讨江阴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江阴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江阴旅游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旅游资源得到了整合,功能得了提升,产业水平有了提高。经过几年的发展,江阴的旅游业已逐步走向成熟,旅游环境和条件,在创建优秀旅游城市中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备,已成为江阴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14年全市共接待游园人数2302.19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35%;全市旅游总收入231.58亿元,同比增长18.39%;旅游增加值98.16亿元,同比增长19.17%。众多数据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将进一步上升。

怎样更好推动江阴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江阴经济发展的新龙头,成为必须解决的新课题。

二、江阴旅游业面临的问题

为推进江阴旅游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旅游业在江阴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转型的新龙头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江阴市政府做出了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决策,加快了江阴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的步伐。但在江阴旅游资源开发已取得了喜人成绩的同时,仍然有大量不容忽视的问题存在。

(一)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不高,缺乏著名的品牌产品

由于江阴旅游资源分布比较分散,江阴的旅游业资源缺少标志性的景点,存在“小、散、杂”等先天缺陷。使得景点开发显得略为单一,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够,无法形成过硬的“拳头”产品,从而缺少具有江阴特色的品牌产品。

(二)行业管理不规范

江阴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相当部分环境质量高、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上乘,且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重点旅游资源得不到新的或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部分地方因行业管理不当,造成景观的破坏和景点的重复建设,大大损害了江阴旅游地的形象。

(三)宣传力度不够

江阴诸多的名胜风景旅游区,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造成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诸如资源开发规划人才匮乏,地方政府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的认识不足、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也是制约江阴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旅游服务机构多为独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从2000年各家旅行社组团外出旅游12.19万人,比上年增长29.68%,而接待外来旅游人数37.6万人,比上年下降7%,从中我们看到旅行社在接待旅游人数上是呈下降趋势的。要保证江阴客源的稳定与增长,各家旅行社应对旅游市场多加关注,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把景点作为产品介绍,推销出去就等于将旅行团队带进来。可以建立相应的旅游集团,变分散经营为连锁经营,打破地区机构界限,与江浙沪旅行社连为一体,实现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的效益共享。

三、关于江阴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江阴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参照其他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一些认识,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加速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新模式

按照江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结合科学发展实际,坚持高起点开发“新、奇、名、特、优”旅游产品,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以根据江阴旅游业实际情况制定的“政府推动、市场驱动、社会互动”的旅游业发展新模式的基础上,围绕名山、名村、名人、名企等优质旅游资源,集中力量,精心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作品。

(二)整合资源,打造亮点。

针对江阴现有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积极打造“四大文化主题之旅”。即百年长兴的华西文化之旅、千年要塞的军事文化之旅、世界游圣的霞客文化之旅和群星灿烂的暨阳文化之旅。并在此基础上,盘活原有存量,激活无形资产,投资建设新景。通过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市场主体、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利益协调的方式,如兴建徐霞客旅游博览园、军事博物馆等一批旅游景点,这些景点作为徐霞客生态休闲旅游区和军事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旅游区内涵、扩大旅游区规模,成为江阴有影响的标志品牌。

(三)创新旅游资源整合体制机制。

按照“政府主导、创意招商、市场运作、整体开发”的模式,对澄南6镇进行整体联动开发,通过体制上的创新、地域上的突破,进行大手笔规划和大力度建设徐霞客农业生态旅游区,具体做到“四统、三分、两放大、一开发”,对成熟的景区景点探索实施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管理体制,引导景点景区参与市场,增强竞争意识。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投资和经营,鼓励组建旅游集团,发挥品牌优势,实施规模经营,形成集聚效应。

(四)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加快规划建设旅游服务中心、旅游集散超市、旅游商品专业市场、自驾游基地,到2015年,建成旅游超市5家,旅游商品专业市场1家,自驾游基地2个,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配套、交通便捷、配置精良的旅游环境。

(五)完善旅游宣传促销。

每年制定江阴城市旅游的整体宣传、立体促销计划,精心编制设计新、特色强、质量高的图文和音像旅游宣传品,注重在新闻媒体和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展销会的布展和宣传。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瞄准上海等长三角主要客源地,主办有特色创新的推介宣传活动。深化同相邻城市的旅游合作,实施跨地区旅游联动、建立跨地区旅游专线,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和旅游精品线路。强化与日本、东南亚、欧美及澳洲等地的互动促销、互送游客,积极发展入境旅游等。

在江阴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的关键期,在新一轮城市创新发展期,我们更应该将理性把握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创新旅游发展思路,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为打造江阴鲜明的城市文化品牌和精美的城市品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江苏省大学生个性化旅游线路产品设计及营销 下一篇: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我国居民餐饮消费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