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时间:2022-06-22 10:57:59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们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寻找学习中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爱上学习并自主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质疑能力;策略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都跟传统的教学有着很多不同,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不断寻找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以质疑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从而使学习效率得以提升。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主要采取“变讲为疑,以疑导学”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师生交流,为学生们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提出质疑问题满足的条件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生出了质疑心理,那么这就表明他不仅会思考,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形成了一个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可以学到更多知识,从而扩充他们的知识领域。教师所提出的质疑问题一定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具有价值。在语文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来提问,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要有一定的价值,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不能随意地提问,教师在提问前必须明确学习的任务与目标,再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具有启发性。学生们开始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时不一定有太大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地了解学生们的心理活动,找到他们的兴趣点,选择一种效果最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学会思考、不断创新、开发思维、爱上学习。

(3)具有实际性。提出的问题有明确的目的,这样才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所提出的问题不仅能起到带动氛围的作用,还需要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提问,对学生学习有帮助,能够对提升教学质量起到推动作用的问题就是一个好问题。

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1)创设轻松情境和氛围。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进行质疑教学,而只有将课文中的情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才能让质疑收到效果。留给学生们一些想象和思考的空间,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把课文内容呈现至学生面前,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教学的效率就会很高。例如,讲授《赵州桥》这篇课文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赵州桥的样子,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赵州桥的大气、宏伟,体会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

(2)在课文内容中的关键点上设疑。①在题目上设疑。例如,《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作者到底想看的是什么呢?②内容细节上设疑。教师在对课文进行讲解的时候要突出其细节部分,引导学生知道“看问题的时候,不能只注重表面,而平凡事物的背后也许更有意义”的道理。③在课文的关键句部分设疑。例如,《秋天的雨》中的优美句子“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这一段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将秋天的雨哪些特征给表现出来了。④在课文完结处设疑:大多课文都会在文章的结尾处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以《半截蜡烛》为例,用小女孩杰奎琳手拿蜡烛上楼梯为结尾:“正当她踏上最后一阶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一个简单的结尾,并没有什么规定的结局,却更具有深意,若教师在这里提问会有良好的效果,不仅使学生们尽情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还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提问文章深层次的教育意义。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课文的争论点以及课文的感动点来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例如,在讲授《生命的药方》时,重点部分是对德诺患上艾滋病时的描述,在德诺患艾滋病后艾迪仍将他当成最好的朋友,最后德诺还是离开了,但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光却成为了生命中最好的“药方”,通过讲解,让小学生进行提问与质疑,找到真正的“感动点”,也能够明白朋友之间的友情的重要性。教师再及时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中有意义的地方,使他们结合实际生活自主地进行思考,再一一发表自己的想法,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链接起来,不断发展自己,充实自己。

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采用质疑教学方法,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还需要学生们的配合。循序渐进地进行质疑教学,通过不断地实践来找到最理想的方法,遵循母语教学要求,让语文教学的效率达到更高的程度。

参考文献:

[1]姚俊艳.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现代语文,2006

(11).

[2]王淑英.论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宁波教育学院

学报,2006(1).

[3]宋立华.课堂教学中初中生质疑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D].曲阜

师范大学,2005.

(辽宁省凌源市三道河子小学)

上一篇:探究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培养合格人才 下一篇:刍议建筑施工管理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