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乍起时

时间:2022-06-22 08:53:18

著名作家叶倾城将祖孙三代的亲情故事浓缩在一篇百字短文中。文章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生活现象:人们更多地关爱小辈,却很少关爱长辈。作者沉重地发问: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晚都没睡好。第二天一上班就匆匆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时,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你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

他絮(xù)叨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便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然响了,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阵阵疾风从他忘了关好的窗里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地打了个大喷嚏(tì)。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他不禁愣住了。

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měn)。

赏析

选择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组成特定的生活场景来表现亲子之爱,再现一种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是本文的显著特点。

文章从特定的视角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截面,用简短的语言,巧妙地将“老王”给儿子打电话和他接听母亲打来的电话这两件事串联在一起,让读者在前后情节的对比中有所悟、有所得。两组画面,内容惊人的相似。这前后近乎相同的内容看似巧合,实则是作者匠心独运。细品文中父亲对儿子、母亲对儿子絮絮叨叨的叮咛,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絮叨中渗透了无尽的关爱,叮咛中蕴(yùn)涵(hán)着深深的牵挂。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亲子之情。而晚辈对长辈又是怎样关心的呢?“老王”因惦记北风尚未抵达处的儿子而声声叮嘱,却没给北风已起、雪花飘落处的老母亲一声问候,而他儿子恐怕连电话问候他的念头都没有闪过。生活中,这种现象绝非少见,对此,不少人已见怪不怪了。“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文末提出这样的问题,除了发人深思外,还大大地增加了文章的意蕴。逝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亲情。然而,亲情是双向的,须记取“舐(shì)犊”理当,“反哺”更不可忘却。读罢此文,不妨自检一下:关心长辈,我做到没有?今后该如何做?■

上一篇:熬汤与作文 下一篇:自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