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养心汤治疗心悸30例观察

时间:2022-06-22 05:11:21

关键词 心悸 养心汤 临床观察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心慌不安,甚至不能自主或脉搏跳动不齐的病症。临床上心悸表现虚实夹杂,以虚证为主由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所致,治疗应当补养气血、调理阴阳,配以养心安神之品;实证者常因痰饮、瘀血所致,治疗当用化痰、涤饮、活血化瘀之品。针对心悸的临床特点,笔者自拟中药养心汤加减进行治疗3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心悸患者为我院2008年6月到2009年6月门诊患者,年龄在13~89岁,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悸、胸闷、心慌、头晕、乏力症状,心电图检查:S-T改变中度到重度,心率不齐显著。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71岁;对照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7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根据病情需要予以西地兰静脉滴注或地高辛口服,速效救心丸、心律平、利尿剂口服,并对症进行处理,停用所有益气养阴及活血化瘀类中药。

2.2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自拟养心汤加减口服,基本方药物组成:炙甘草、五味子、川芎各10g,党参、灵磁石各20g,麦冬、炒枣仁、远志、柏子仁、生白术、石菖蒲各15g,丹参、全当归、白茯苓各30g。水煎内服,1日1剂,2次分服。儿童药量酌减。加味:气血不足为主者加黄芪、山药、桂圆肉;瘀血为主者加桃仁、红花、地鳖虫、地龙等;心阳不振为主者加薤白、桂枝、制附片、枳实;阴虚内热为主者加黄连、淡竹叶、煅龙骨、煅牡厉、地骨皮;肝气郁结为主者加柴胡、郁金、香附;痰饮内停为主者加葶苈子、制半夏、全瓜蒌、大腹皮等;心动过速者加苦参;心动过缓者加麻黄。

两组患者均用药2周为1疗程。治疗2~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分述如下

3.1.1 症状疗效标准: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减少50%以上;无效: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无改变。

3.1.2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即“正常范围”)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S-T段的降低,在治疗后回升到0.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段变浅(达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3.2 疗效比较:2组患者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

4 病案举例

病例1:施某某,男,14岁,学生。心肌炎病史4年。2008年6月就诊,自述:胸闷、乏力、头晕,学习困难半年余,并逐日加重。某省级医院诊为:心肌炎后遗症。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房颤,房室传导阻滞Ⅲ度,S-T改变重度。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治疗,被家人拒绝,故前来我院就诊。诊见:患儿面色白光

白,口唇淡白,指甲淡白无光泽,神疲,舌质淡白、舌苔薄白,结脉,寸脉沉细无力。辨证为气血双亏。处方:炙甘草、麦冬、五味子、炒枣仁、炒柏仁、远志、苦参、生白术各10g,全当归、灵磁石、生黄芪、太子参、焦三仙各15g,丹参20g,川芎6g。水煎内服,日1剂,分2次服用。连用4个疗程后,患儿精神明显好转,面色转红,头晕、心慌、胸闷症状明显减轻。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房性早搏16次,室性早搏3次,房室传导阻滞Ⅰ度,S-T改变。续以中药调理2个疗程后,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S-T改变轻度。治疗改为隔日内服。2008年11月,患儿某省级医院复查,结果治愈。

病例2:吴某某,男,69岁,农民。冠心病全心衰病史10年。2009年3月患者在某县级医院住院十余日,病情不稳,通知病危,自动出院。经人介绍前来就诊。诊见:精神萎靡、口唇紫绀、语音低微,胸闷、心慌、喘急,稍劳则甚,舌苔白腻、舌质黯有瘀斑,代脉。辨证为心阳不振、气虚血瘀。处方:桂枝、枳实、薤白、制附片、川芎、炒枣仁、炒柏仁、炙甘草、麦冬、五味子各10g,丹参、全当归、鸡血藤各30g,灵磁石、党参各20g,远志、生黄芪各15g。水煎内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每周根据舌象、脉象加减用药。1疗程后,患者精神明显好转,心慌、胸闷、喘急症状明显减轻,轻度活动无明显影响。共用药4个疗程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可以参加轻度的家务劳动。续以中药巩固加强治疗。

5 体会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过大,生活节奏过快,饮食起居无规律,机体功能紊乱,加之思虑过竭,耗伤心血,心无以养而发为心悸;或年老体虚,或大病久病,它脏气血阴阳失衡,病及心脏而发为心悸。心悸的病位在心,但其发病均与脾、肺、肝、肾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的治疗中应虚实兼顾,五脏同调。

本观察采用养心汤为主方,辨证加减治疗各种证型的心悸,临床均取得较好的疗效。自拟养心汤中,党参、炙甘草、生白术益气健脾,以资生血之源;柏子仁、炒枣仁、五味子养心安神,收敛心肺之气;全当归、麦冬补血滋阴,柔肝养心;丹参、川芎活血补血,行气化瘀;白茯苓、石菖蒲祛痰通窍;灵磁石镇惊定心安神;远志安神定志。

收稿日期 2009-08-25

上一篇:柴连建中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100... 下一篇:恶性肿瘤转移的中医病机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