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映画:文化梦新解

时间:2022-06-22 04:30:51

震旦映画:文化梦新解

一幅宽1米、长12米的三十二体集篆《金刚经》古籍卷轴在李怀乾的手中徐徐展开。整卷的书页鳞次排列、形似龙甲,逐页翻阅时,能够感受到宣纸空灵飘逸的手感,还有缕缕书香扑面而来。微风过处,书页颤动,内藏文字若隐若现,鳞口的画面渐次变换,组成一幅完整的画卷。

“这样精美的龙鳞装手卷每次出现在大小展会上,总是格外引人注目。”李怀乾颇为自豪地说。在图书出版行业打拼多年的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一份特殊的亲近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在古代典籍和现代印刷专业教材中屡屡提到的“龙鳞装”这一传统书籍装帧技术早已失传多年,被学界遗憾地称为“盛唐之遗韵,千古之悬谜”。

李怀乾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查阅资料、分析推导、设计草图,走访不少专家、学者,经过一次次的试验、优化,终于恢复了这一独特的装帧形式。2010年,龙鳞装卷轴获批成为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产品。

“实际上,之所以要研究恢复龙鳞装手卷,纯粹是被我国传统书画的美所震慑,为形态各异的装帧形制之美、文字之美、材质之美、版式之美而深深着迷。”令李怀乾没有想到的是,龙鳞装的成功恢复,点燃了他心中沉寂已久的传统文化之梦。

产品“新招”

2010年,李怀乾一手创办北京震旦映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震旦映画)。

在震旦映画的产品体系中,龙鳞装只是其中一个形制品种。除此之外,还有卷轴装、贝叶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黏叶装、缝缋装、线装、笺等不同装帧形制。“但装帧方式只是一个‘筐’。要推广传统书籍和传统文化,我们还需要在这造型不同的‘筐’里装上不同的内容,组合成丰富多彩的产品。”

除了为画家、书法家提供各种形制的作品集产品之外,震旦映画还为一家大型茶叶公司设计生产了旋风装书籍和卷轴装书籍形式的茶叶盒系列产品,市场反响热烈。此外,震旦映画还与影楼合作,为他们的顾客设计制作包括宣纸、绢帛等各种传统装帧形制的个性化影集……“在延伸产品线、开发衍生产品方面,震旦映画还会持续探索下去。”

对于产品品类,李怀乾也有着十分清晰的市场定位,“目前震旦映画产量最大的产品是宣纸线装书,市场需求大,价格相对较低,可以算是‘小家碧玉’;经折装、贝叶装等装帧形制产品是‘大家闺秀’;至于龙鳞装和艺术微喷产品,由于材料昂贵、工艺繁复,受众面较窄,是当之无愧的‘公主’。”

看上去,震旦映画在尝试多条道路方向。但在李怀乾的眼中,所有的道路方向都汇向一个终点——实现“宣纸现代产业化”。

对于这个全新的概念,李怀乾这样解释道:“‘宣纸现代产业化’包括宣纸的现代化生产、现代化印刷、现代化装帧等一系列研发、生产环节。产业化成形之后,我们会是中国最具实力的宣纸产品艺术品的开发商、生产商和服务提供商。”

宣纸线装书,被李怀乾视为探路宣纸现代产业化的第一步,“因为线装书一般都是批量制作,有工业化生产的现实需求。举例来说,每个省都有古籍出版社,它们的任务是进行古籍整理、古籍修复、古籍再造。对它们来说,古籍的修复、整理都没有问题,但再造却成了难题。另外,每个地方都有史志、不少家族也有家谱,但目前大部分史志和家谱都采用胶印,丧失了古朴的味道”。

众所周知,古代书画作品所采用的宣纸具有柔软、通透、润墨等有别于现代胶版纸的特点,宣纸与水墨的结合产生的水墨韵味,可以说是中国书画文化的代表性特质之一。然而,正是由于传统宣纸的这些特点,致使宣纸书籍的生产被排除在工业机械化生产之外逾170年——宣纸书籍的生产失去了一个“铅与火”的铅印时代,又失去了一个“光与电”的胶印时代。

“多年来,宣纸图书产品的生产还是停留在纯手工层次上,这是与现代的社会经济范式脱节的。只有将宣纸图书产品带入数字工业化运作体系之中,才能满足更广泛的大众文化需求。”李怀乾强调。

技术“奇招”

现代产业化生产的重要标志是运用现代技术和现代产业管理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由此,相关材料、生产技术设备的研发非常重要。

李怀乾坦言,现阶段,震旦映画的产品生产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手工,但是在技术手段上已经运用了大量的现代技术,譬如,发明纯浆糊涂层裱褙纸代替手工涂浆,运用远红外干燥技术实现裱件不上墙,采用现代专业分工流水作业提高单个工人的作业效率等等。“这些都是局部的改进和改良。但单对线装书而言,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生产流程的现代化、工业化运作”。

宣纸线装书实现工业化运作的技术突破口,是“数字水墨印刷”。

“所谓‘数字水印’就是指应用数字印刷技术,使用水墨进行宣纸印刷。”按照李怀乾的设想,“宣纸数字水印全流程技术”是宣纸书籍的全数字化工业生产流程,它包括:宣纸工业化生产技术、文本数字化采集与处理技术、宣纸数字水印技术、宣纸书籍印后加工技术。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李怀乾选择了卷筒印刷方式。这也使得李怀乾在搭建整个宣纸书籍全数字化工业生产流程时,遇到了一个难题:既然是卷筒,必须有可供印刷的卷筒宣纸,但传统宣纸都是手工抄制的,不可能做到无限长。为此,李怀乾四处奔走,与传统宣纸作坊合作研制配方、与现代机器造纸企业探讨造纸机器的研发,终于实现了宣纸的现代机器生产。“机制宣纸不但具备传统手工宣纸‘纸寿千年、柔若丝帛、墨呈五色’等全部特点,而且还有手工宣纸不具备的良好的水墨适印性,宣纸生产也由此进入了机器生产和数字印刷时代。”

文本数字化采集与处理技术,融合了北大方正、丹麦飞思、意大利麦特斯等一流的文字排版、图像采集、图像处理、数据存储技术,是专门针对宣纸数字水印的印前文本处理技术。

宣纸数字水印技术,集中体现在震旦映画与北大方正合作开发的“雅卓数字水印系统”上。“它结束了‘非油墨无以做印刷’和‘不制版无以开印机’的历史,能够真正实现宣纸水墨印刷,实现无版、无排废、按需印刷等。”李怀乾介绍道。

宣纸书籍的印后加工技术,是联合世界领先的德国MBO集团和上海电气集团,针对宣纸和线装书的特点开发的印后加工技术。它包括宣纸线装书印后制作的全部流程:卷筒宣纸放卷、裁切、折页、去边、齐栏、堆叠、定位、打孔、装订等。目前,作为宣纸书籍全数字化工业生产流程的最后一环,宣纸印后折页装订设备生产线也即将落成。

“为了这个‘宣纸数字水印全流程技术’的初步成型,我付出了三年多的努力。”作为“总设计师”,李怀乾不无感慨地说道:“我很幸运,能够与国内外顶尖的企业和研发团队一起合作,我们也相信,宣纸数字水印全流程技术能够将中国传统宣纸书籍由手工生产直接带入数字化生产的时代最前沿,给传统宣纸书籍注入全新的生命活力。”

市场“妙招”

2011年,震旦映画在山东日照设立生产基地,主营业务包括宣纸生产、数字化影棚、数字水印和艺术微喷、装帧加工等,投资已逾4000万元。

目前,震旦映画的业务以“代加工”的性质居多,“即便还在试生产阶段,业务量已经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大部分客户都是慕名而来,书画家等个人客户要求复制作品、政府要求定制政务礼品……”未来,震旦映画也不会将终端市场当做重点,而是会选择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市场,“我们希望激发大众的智慧力量,将社会中蕴含的‘文化正能量’发挥出来,共同实现文化的‘中国梦’。基于这样的认识,震旦映画的自我定位首先是‘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服务、为合作者服务、为加盟商服务,其次才是‘产品提供商’。”

在李怀乾看来,这片市场有太多可供挖掘的潜力,最高效的经营方式是划分区域市场,将生产乃至市场开拓都交给各地的生产点,震旦映画则会最终成为一个面向全国各生产点的“数据提供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眼下,震旦映画正与北大方正合作,着手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实际上,在多年的出版业从业生涯中,李怀乾已经收集了大量的古籍字画的数据文件,再加上由于震旦映画采用的是数字印刷,在持续生产过程中也在不断地积累数据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资源库不仅仅是个承担集纳功能的‘库’的概念,要想真正发挥其效能,需要有数据存储、安全、调取、存入、、检索等等环节。”李怀乾说:“中国现有200多万卷古籍,如果都能集中起来进行电子化管理,既能上传又能下达,还能通过卫星传输跟印刷机械相连,就能将震旦映画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数据提供中心。通过卫星传输手段,还能帮助各生产点实时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支持。此外,震旦映画专业的设计中心还可以为各生产点提供相关设计服务。”

2013年,李怀乾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了完善震旦映画的组织架构和相关基础配套上,“包括建立强大的研发、设计、市场推广部门以及数据中心,除此之外,还要搭建一个具备大型艺术馆性质的展示中心”。在他看来,规划已经足够成熟,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这个梦想。

上一篇:甘苦创业路 下一篇:他们看“70后”掌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