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十一五”大布局

时间:2022-06-22 04:13:14

安徽:东向发展创新推动

发展战略:以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为主题,大力实施工业强省、东向发展、创新推动、中心城市带动、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提升“861”行动计划,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改善人民生活,建设和谐安徽。

布局:合肥市经济基础和科技实力将展现突出优势,形成省会经济圈。同时,还将形成以“马芜铜宣”为重点的皖江城市群、以“两淮一埠”为重点的沿淮城市群。

合肥将成为全国最具有活力的科教区域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同时确立合肥在国家交通网中的枢纽地位。

“马芜铜宣”将以城市群的形式成为安徽崛起的脊梁,实现化工、汽车、电子等支柱产业密集带。“两淮一埠”将成为安徽的重化工走廊,做大做强特色制造业、煤电一体化。

河南:工业兴省开放带动

发展战略: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科教兴豫、开放带动、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强化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增强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区域竞争力。

布局:农业建成万亩连片标准粮田:重点建设豫北和豫中强筋小麦、豫南强筋小麦、沿黄沿淮优质水稻、黄淮平原优质大豆及专用玉米优势产业带(区)。同时,将建设大型商品粮基地,在70个粮食主产县建设万亩连片标准粮田,形成粮食生产核心区。工业打造6个高技术产业集群:把电手信息、生物、新材料培育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先导产业,培育壮大郑州、洛阳、新乡、许昌、安阳、鹤壁6个高技术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安阳一许昌沿京广高新技术产业带。

服务业构建物流三大平台:把郑州中原国际物流园区重大物流工程建设作为重点,构建物流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政簧法规体系三大平台,初步确立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重点建设中原城市群,加快其他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建成一批现代化大城市和特人城市。打造四大产业带:以河南交通干线为纽带,加快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建设,让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逐步建成以现代制造、高新技术、能源、石化等产业密集区为支撑,以沿线城市为结点的产业发展带。同时打造新乡――郑州――许昌――漯河轻纺、食品和高新技术产业带,新乡――焦作――济源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产业带,以及洛阳―平顶山―漯河原材料和重化工产业带,形成四大产业发展带。

江西:自主创新加快崛起

发展战略: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着眼加快崛起、富民兴赣,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提升发展质量和层次,增强经济社会综合实力。

布局: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壮大支柱产业、发展重大基础工业、做优做强工业园区、培育骨干龙头企业。规划十大上业墓地:铜产业基地;有机硅产业基地;盐化工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基地;新型显示产业基地;钨生产加工产业基地;稀土生产加工产业基地;特色陶瓷研发加工产业基地;中药现代化产业某地;服装鞋帽产业基地。

做强昌九上业走廊,发挥省会南昌人才、科技优势和产业带动作用,利用九江沿江港口辊射作用,联动发展沿线城镇和工业园区,把昌九工业走廊建设成为产业集群式发展、内外资呼应、大中小城市功能互补的产业密集区。加快长江岸线开发,实行统筹规划、整体布局,发展壮大石油化工、汽车机械、冶金建材产业,培育船舶制造、数字家电,现代物流产业,形成沿江产业带。

山西:整合资源改造提升

发展战略: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继续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坚持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山西,致力求真务实,加快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的进程,在培育优势产业、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实施科教兴晋和人才强省战略上实现新突破。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

布局:着力建设支柱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并通过整合资源、改革重组、创新管理、调整产品结构等途径,优化产业布局,做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间相互融合,提高行业总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人力培育发展煤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和旅游业,使之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按照“关小、改中、上大”的思路整合煤焦资源,提升煤焦产业集中度和产业素质。与此同时,继续实施从去年下半年打响的“三大战役”。

第一战役,坚决依法关闭所有无证非法开采的煤矿,严厉整治所有违法开采的煤矿,整治不合格的坚决予以关闭。第二战役,实行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第三战役,加快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建设,鼓励支持煤炭大企业兼并、收购、整合小煤矿资源,扶持发展一批以现代化大型矿井为主业,同时并举非煤产业的大企业。

湖南:结构升级转变方式

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落实“五个统筹”,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布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一是下业化。集中培育十大优势产业,实施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日,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基础产业等产业集群为支撑、以品牌和竞争力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农业产业化,集中培育粮汕棉麻、畜禽水产、果蔬茶、竹木和烟草等产业链,突出扶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体系等关键环节,力促上规模、上效益,带动农民增收。三是服务业。适应产业优化升级和社会需求升级的需要,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产品,提升服务能力,做大做强旅游、文化等特色产业,有序推进金融、物流等现代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零售、餐饮等传统产业,逐步形成与工业化、城市化相适应的生产主导型服务业体系。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突出加快“一点一线”特别是长株潭地区的发展;二是要突出加快湘西地区的开发。

湖北:发展改革解决矛盾

发展战略:以全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为目标,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改善城乡人民生活为根本出发点,构建和谐湖北。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前进中的突出问题,开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布局:在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中,培育形成4-6个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大产业。

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业、信息业和现代物流业。支持一批大城市加强物流园区和配送系统建设。

将形成以武汉城市圈为龙头,以武汉为主中心、襄樊和宜昌为副中心以及黄石、荆州、十堰等大城市为支撑,以县域经济为基础的区域发展格局。把襄樊建成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把官昌建成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重要的磷化上生产基地;支持荆州、荆门、十堰、随扑,等市发展高新技术、轻纺、石化、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群体。

上一篇:走马平邑蒙山 下一篇:吉林省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