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智能终端系统在高职C语言教学平台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6-22 03:47:54

移动智能终端系统在高职C语言教学平台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移动智能终端正在取代传统的PC平台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强大动力并在市场上迅速渗透。高职学生难以忍受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授课方式,偏爱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学习。通过借助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即移动智能终端系统,通过对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研究,使得多媒体教学有新的突破,以期能够培养出真正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技能性人才。就移动智能终端系统在高职C语言教学平台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3G;智能终端;C语言;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9009002

0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类各个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该课程的后续课程很多,有数据结构、JAVA等等。从实用角度讲目前大部分的操作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及工业控制的软件都可以用C语言来完成。因此,这门课程的地位可以概括成“基础地位显著,实用前景广阔”。

基于C语言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笔者希望通过借助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即移动智能终端系统,通过对C语言教学平台的实践研究,不仅能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更主要是能对今后新的教学模式的推广起到一定作用,使得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学生学习的好平台。

13G技术概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3G手机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终端设备,3G手机完全是通信业和计算机工业相融合的产物,和此前的手机相比差别实在是太大了,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称呼这类新的移动通信产品为“个人通信终端”。

随着3G时代的来临,“随时随地无线上网”正逐渐走进现实。目前,中国电信的3G+WLAN战略正在快速推进,3G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WLAN

网络也正在覆盖越来越多的热点区域。几年前,各高校也开始着手建设无线校园网。随着笔记本等电子移动设备在师生中的普及,人们需要摆脱有线上网的束缚。校园作为典型的热点区域,人群密集度高,具有很强的上网需求。

2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系统的C语言教学平台框架

当代高职学生具有如下学习特征:①高度依赖网络来获取信息,进行社交和专业上的交流;②高度网络化、互动化、社会化和较高的移动性;③偏爱多重任务,快速而非线性地处理信息;④难以忍受课堂授课;⑤偏爱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学习。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无线讯息交流是Web时代的基本应用模式,从IPAD、IPhone的迅速衍变与发展即现端倪,而3G无疑是无线通讯领域的奇葩。当下教学模式和手段也应迅速跟进讯息交流模式的转变,因为教学从根本上讲也是一种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应用,而C语言因为环境搭建要求不高,便于实现,较适宜于刚起步的无线移动智能终端。从C语言课程开始,取得效果,即可把此方式应用于专业内的其它课程,直至其它专业的其它课程。

在搭建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系统的C语言教学平台的过程中,首先对基于3G无线校园网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在院师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分析当前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情况,以及学生对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使用情况。近几年,笔者所在院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电信公司进行合作,搭建完成基于3G无线校园网络的移动智能终端系统,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开发和研究平台。2011年C语言教学平台基本建设完成,各类教学资源都实现共享,学生都能从该网站上下载相关资料。

其次,进行基于3G无线校园网的移动智能终端系统的C语言教学平台的建设,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支撑,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系统的C语言教学平台框架如图1。

通过该教学平台,我们实现如下主要功能:①发送C语言的作业提醒或是学习建议等;②发送C语言的各章学习重点、难点;③发送C语言的相关学习推荐链接等;④发送趣味编程题、挑战题等;⑤创建学习团队和社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⑥通过MicroBlog来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延续课堂讨论。

3结语

把C语言教学平台的互动模块和当前流行的基于3G无线校园网的移动智能终端系统相结合,使得原来的移动智能终端系统从学生的娱乐工具,演变成很好的学习工具,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微型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 事实上,在平台和学习模式成型后,既可覆盖其余课程,已通过在C语言教学上的研究获得成功,也可应用于其它课程教学之中,成为一种符合信息发展的新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孟凡茂.基于泛在学习理论的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0(7).

[2]陈晓红.智能移动终端白板交互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8).

上一篇: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下一篇:交互式多媒体软件的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