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对胃肠肿瘤手术的血凝状态影响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2-06-22 02:09:58

不同方法对胃肠肿瘤手术的血凝状态影响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比较不同方法对胃肠肿瘤手术的血凝状态的实际影响。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172例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患者的血凝状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在D-Dimer比较上,开腹组的86例患者,术前水平为(217.34±12.34),术后1h水平为(373.24±13.27),术后24h水平为(437.45±12.34),术后72h水平为(432.33±32.12);腹腔镜组的86例患者,术前水平为(239.34±17.23),术后1h水平为(353.24±25.98),术后24h水平为(408.34±34.98),术后72h水平为(438.90±23.2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D-Dimer水平差异不明显,且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方法和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胃肠肿瘤手术,患者的血凝状态都存在加重的趋势,两种方法的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开腹;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血凝状态

相关研究报道结果显示[1]:在临床治疗胃肠肿瘤的过程中,采用开腹手术方法和腹腔镜手术方法均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腹腔镜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并且在两组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角度来分析,差异不显著。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探讨比较不同方法对胃肠肿瘤手术的血凝状态的实际影响,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172例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患者的血凝状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172例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患者92例,男性患者所占比例为53.49%,患者中女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46.51%。患者中年龄最大的是81岁,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是2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13±7.11)岁。按照患者的疾病类型分析,其中胃癌患者43例,所占比例为25.00%、胃间质瘤患者44例,所占比例为25.58%、结直肠癌患者52例,所占比例为30.23%、结直肠息肉患者33例,所占比例为19.19%。根据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172例胃肠肿瘤患者分成了两组,分别为开腹组腹腔镜组,每组86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分布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开腹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实施治疗,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的手术方法实施治疗。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开腹组及腹腔镜组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凝血指标比较结果如下:在D-Dimer比较上,开腹组的86例患者,术前水平为(217.34±12.34),术后1h水平为(373.24±13.27),术后24h水平为(437.45±12.34),术后72h水平为(432.33±32.12);腹腔镜组的86例患者,术前水平为(239.34±17.23),术后1h水平为(353.24±25.98),术后24h水平为(408.34±34.98),术后72h水平为(438.90±23.2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D-Dimer水平差异不明显,且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详见表1。

3讨论

根据国内外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报道结果:D-Dimer被认为是凝血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原被激活后形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酶溶解系统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的一种物质,是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的标志,当机体形成血栓时,机体的纤溶系统即被激活溶解血栓,也是间接反应血栓存在的特异性指标之一。因此,对于D-Dimer的水平可以用于对血凝状态影响的检测。

回顾以往的临床研究和国内外相关的临床报道:与开腹手术治疗方法相比较,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胃肠肿瘤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从实施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角度来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差异不大。

从本文的研究比较结果上看,我们所得出的结论也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的观点和说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D-Dimer水平差异不明显,且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因此,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详细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方法和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胃肠肿瘤手术,患者的血凝状态都存在加重的趋势,两种方法的差异不明显。

参考文献

[1]HamblinAD,CairnsK,KeelingDM.Theuseofage-dependentD-dimercut-offvaluestoexcludedeepveinthrombosis.Replyto“Usinganage-dependentD-dimercut-offvalueincreasesthenumberofolderpatientsinwhomdeepveinthrombosiscanbesafelyexcluded”.Haematologica2012;97(10):1507-13.Haematologica,2012,97(11):e43-44.

[2]高杰,季之森,李玉水,等.血凝四项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实用全科医学,2004,2(1):75-76.

[3]WuHJ,LiRX,LiY,etal.[PlasmaD-dimerchangesandprognosticimplicationinsevereacutepancreatitis].ZhongguoWeiZhongBingJiJiuYiXue,2012,24(11):658-661.

[4]田敏,邢鑫,刘洋.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凝变化的比较研究.河南肿瘤学杂志,2005,18(5):313-315.

[5]林颖,江明华,朱宝玲,等.恶性肿瘤患者部分血凝指标变化的研究.山东医药,2008,48(13):65-66.

[6]吴军,王晓怀,杨太成,等.植物血凝素及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体外抗肿瘤作用的MTT比色法分析.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21(11):841-843.

上一篇:流式细胞分析中荧光素选择问题探析 下一篇:充血性心力衰竭应用洋地黄强心苷类药的治疗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