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滥用抗生素原因

时间:2022-06-22 01:17:00

【摘 要】滥用抗生素是我国和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抗生素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加速了耐药菌的蔓延,细菌耐药形式严峻,不仅抗生素普遍细菌耐药率升高,并且危害极大的“超级细菌”也纷纷登场。该文结合社会、医师、患者三方因素,对抗生素滥用的原因予以分析。

【关键词】抗生素 滥用 原因

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然而过犹不及,滥用抗生素则会对人类产生较大危害。最近,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卫生化学课题组和流行病学课题组共同合作,历时1年,通过对江苏、浙江、上海1000多名8到11岁的在校儿童尿液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近6成儿童检出尿液中含有抗生素,报告指出:中国儿童普遍暴露于低剂量抗生素,在环境和食品中经常发现的抗生素也在儿童的尿样中检出,并且部分已经在临床上停用多年。这项成果表明:抗生素的滥用对人类的未来造成潜在的危害,本文试对滥用的原因做初步分析。

1社会原因

1.1养殖行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间接”滥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不仅可使动物抗病能力提高,还可让它吃得更少,长得更快,因此在养殖业领域,为了加速动物的生长和获得更好的成活率,应用极为普遍。据专家调查推算,国内每年生产抗生素大约21万吨,其中9.7万吨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动物在饲养过程中长期使用低剂量使用,会逐渐产生耐药性。另有文章称,我国地表水中含有68种抗生素,且浓度高。当人类食用了这些动物肉类和污染的水后,这些危害也会传播给人类,造成间接滥用抗生素。

1.2经济利益驱使,形成恶性市场竞争

据商业信息公司Visiongain在报告《抗菌药物:全球市场预测2012-2022》中称全球抗菌药物市场2016年将达到438.1亿美元。抗生素是当前医药市场的“暴利之最”,通常利润为20倍。国内抗生素占据临床药品消费总额的25%以上,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占据抗生素临床药品消费总额的60%以上。由于需求量较大,此类药品一直是国内产能过剩最为严重、恶性竞争最为激烈、临床不良反应最多的基本药物。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一方面使厂商数量激增,另一方面也带来过度低价、盲目促销,导致临床药物滥用现象屡见不鲜。

1.3凭处方购买抗生素的规定执行不力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抗生素必须凭处方购买。然而10年过去了,我国医药体制尚未分家,监督机制执行不力,凭处方购买抗生素药的规定,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施,要真正做到凭处方在药店买药,仍然存在较大的现实障碍。

1.4临床药师指导治疗的制度不完善

21世纪药物使用的多元化,使执业药师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执业药师指导用药又确有必要,但在我国药品零售体系还不完善的形势下,执业药师指导用药仍存在局限性。事实上,我国执业药师制度自1995年就已开始实施,然而历经20年执业药师的功能并未得到很好的发挥,仍未能广泛普及面对面地指导百姓安全用药,尤其是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

2医师原因

2.1专业理论水平欠缺

①是混淆抗生素与消炎剂 抗生素是通过杀灭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来对炎症发挥作用的;消炎药是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许多医师以为有炎症就应用抗生素,这是不对的。比如“关节炎”主要由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②是混同抗生素与抗菌药 抗菌药与抗生素是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关系,抗菌药包含抗生素。一般来说,抗菌药是指一类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除一部分来自于自然界某种微生物的抗生素外,还包括人工合成的抗菌药,比如磺胺类、喹诺酮类等。青霉素、链霉素等有抗细菌作用的抗生素是抗菌药。抗菌药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其他微生物感染无效或效果很差,但目前在临床中经常会出现以抗生素代替抗菌药的使用范例,比如在病毒性感染(如感冒)或在发热时使用抗生素现象就较为普遍。③是未能熟练掌握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 有些医师看到患者病情一时间没有缓解,就随意更换或联合使用抗生素,而看到患者病情缓解时,就又随意地减少剂量或停药。给药次数、剂量或疗程的掌握不科学合理,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病原菌,反而会促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只好加大抗生素使用剂量,形成恶性循环,滥用不止。④是临床对病情不能作出准确诊断 担心漏诊、误诊,应用抗生素时采取联合用药或大剂量用药,忽视了感染的程度和细菌的敏感性。有的对一般感冒、发热病人也用上2~3种抗生素、连续3~5天。

2.2临床用药习惯不良

①是无指征预防性用药较多:有的医师为保险起见,随意扩大预防性用药范围或缩短给药间隔时间,在手术前后长时间大量使用抗生素.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预防性用药的指征。②是选用抗生素或联合用药不科学:不少医师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联合使用2种以上的抗生素。殊不知,每种抗生素的抗菌谱不尽相同,若联合用药不当,不仅达不到理想的疗效,反而降低疗效,甚至加重毒副作用。③是倾向应用广谱抗生素较多: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在未能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应使用窄谱抗生素。④是存在保险起见心理:对已确诊的病毒性疾病,为保险起见,也给予抗生素。经常把抗生素当作安慰剂使用,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疾病,部分医师总觉得不用抗生素就不放心。⑤是凭经验盲目使用抗生素:忽视了抗菌药物的特性和抗菌谱,不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不能根据病人的血药浓度调整给药剂量,制订合理的个性化用药。⑥是更换使用抗生素频繁:抗生素的疗效有周期问题,如果疗效暂时不理想,首先应考虑用药时间不足,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频繁更换药物,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⑦是局部用药现象比较多见: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和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等均不宜局部使用抗生素。⑧是无原则迁就病人的不合理要求:有的医师不愿得罪病人,于是听从病人点药,任意开出大处方、滥用昂贵抗生素。

2.3职业道德素养不够

实践中,极个别医师受经济利益驱使,职业道德差,不再坚持抗生素使用的原则,而是以药品回扣的多少为原则,一些药品生产企业、推销药商,通过给医生用药回扣而不断加大临床促销活动的力度,加上医院也能从高额的药品销售中获益,放纵医生对抗生素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少数医生受经济利益驱使,职业道德行为发生了改变,导致选用抗生素起点过高等滥用药现象发生。

3 患者原因

①是病急乱投医,盲目使用多种抗生素 有些患者患病后,急于治疗见效,尝试使用多种抗生素,试图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药物。实际上由于疾病多“来如山倒,去如抽丝”,总有一个逐步恢复的过程,若耐心不够,随意更换使用不同种类抗生素,反而欲速则不达,事倍而功半。②是有些抗生素见效快,使患者习惯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如果应用适当,对症下药,确会很快见效。有些患者在尝到“甜头”后,会每遇类似病症,都习惯性使用同一种抗生素,例如不少感冒患者或家属到药店自行购买感冒药和抗生素联合使用,殊不知“是药三分毒”,不但治不好感冒,还使肌体逐渐产生抗药性,使药效不再显著。③是使用疗程、剂量不足 有的患者担心抗生素有副作用,病情稍有改善就立即停药,造成体内血药浓度不足,部分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④是迷信价格因素,指导医师用药 临床实践中,有些患者认为价格越昂贵药效越好,迷信所谓的“进口药”、“高价药”,甚至指令医师用药。事实上药品的疗效不在于价格的高低,而在于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在临床上不少价格便宜的药物,也有明显的疗效,如青霉素等。

上一篇:我国金矿开采和加工企业粉尘危害现状调查研究 下一篇:军事任职教育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