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正后壁心肌梗死1例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时间:2022-06-22 12:13:32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正后壁心肌梗死1例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有研究报道,单纯右心室心肌梗死

病历资料

患者,男,56岁,高血压病史5年,吸烟史30年。于上午7:30用力抬花盆时突发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并同时伴有喉部紧塞感,休息后症状不缓解,并有头晕、乏力。中午12:00请医生在家诊治,测血压60/40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急性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在家输液、扩容、营养心肌等治疗,效果欠佳,于下午4:00以急性心肌梗死收住入院。查心肌酶:肌酸激酶2218U/L、乳酸脱氢酶379U/L、血糖7mol/L。彩超示右心室扩大、三尖瓣中度返流,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室壁运动阶段性异常。入院后6:00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急性下壁、右心室、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在静脉灌注4小时后,液体量达3000ml,血压80/50mmHg,无明显升高。下午7:00心电图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生休克,即给快速输液,异丙肾上腺素1mg静脉加管,另一组液体给多巴胺20mg加入200ml液体滴注,5分钟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128bpm,频发房性早搏,下壁导联ST段比原来抬高0.4mv,V1~6比原来压低0.3~0.5mv,50分钟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Ⅰ度房室传导阻滞,ST段较前有所下降。测血压120/80mmHg,较前明显升高,病情开始好转。15天后,患者做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近侧段闭塞,前向血流0级,前降支有多处管腔狭窄约30%,为右冠脉优势型。

护 理

卧床休息: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3~5天,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并向患者及家属细心说明休息的重要性,取得他们的配合。待病情稳定后,可床上活动下肢,减少血栓的发生。

吸氧: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2~3天,每分钟3~5L,并发心力衰竭、休克或肺部疾患的患者根据氧分压调节氧流量,纠正心肌缺氧症状。

解除疼痛:哌替啶50~100mg肌肉注射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mg或硝酸异山梨酯5~10mg,疼痛缓解后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肌梗死的程度。

溶栓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清溶栓的目的和意义。掌握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严密观察病情,防止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及低血压的发生。

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持续心电监护,随时测量脉搏、呼吸、血压,记录24小时出入量,防止心律失常及并发症的发生。保持2~3条畅通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及液体的输入,配合医生做好溶栓治疗保持病房安静、整洁,减少陪护人员,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饮食护理:最初2~3天以流质为主,稀饭、菜粥、面糊等,少量多餐,限制钠盐及胆固醇的摄入。告诉患者及家属不能食用腌制食品、肥肉、蛋黄、动物的肝脏等。快速进食及高盐饮食可加重心脏负担,加重病情。

排便护理: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指导患者按摩腹部增快肠蠕动,加快排便。避免用力排便,防止心脏负担突然加重,必要时给予清洁灌肠。

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讨 论

此患者属右冠脉优势型,有冠状动脉为右心室、正后壁及窦房结、房室结供应血液,因而心电图出现下壁、右心室及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图形,并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心肌梗死、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右心功能不全相继出现,快速扩容补充血容量,改善重要脏器供血成为其首要任务。24小时可静脉输液3~6L直到低血压得到纠正。经医护人员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在遇到此类患者时,应常规做18导联心电图,如发现右胸V4R~6R导联出现ST段抬高0.1mv,STⅢ>STⅡ抬高,STV7~9抬高>0.1mv,并出现左胸相应导联ST段压低应高度怀疑右心室、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可能。查心肌酶。做好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防止右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何嗣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荟萃,1966,11(11):513.

上一篇: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临床和病理学诊断 下一篇:颅内动脉伸长扩张综合征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