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技巧探析

时间:2022-10-07 04:58:38

浅论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技巧探析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内蒙古包头市 014010)

【摘要】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英语是预科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民族预科学生直升考试的成败。但由于种种原因,从整体上说,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容乐观。通过对很多蒙古族预科班学生的了解和发现,我们可以看到蒙古族学生的英语水平较汉族学生有很大的差距。学校的少数民族预科班英语课的开设无法和汉族学生保持一致,同时对很多蒙古族学生来讲,英语四六级的通过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严重影响了蒙古族学生的考研深造乃至就业。因此,结合实际以探求一些有利于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技巧及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技巧

最近几年,各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而众所周知,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大多来自经济较落后的偏远农牧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入学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英语基础较差,同时英语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民族预科学生直升考试的成败。因此,笔者以几年的预科教育经验,结合我校来自通辽市、兴安盟、赤峰等农牧区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一些有助于英语学习水平的技巧。

1.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

预科阶段教育是我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阶段教育和大学阶段教育的衔接阶段。英语对于我区普通高等院校中的少数民族预科生来说是一门必修课。高等院校在预科阶段的英语教育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收效甚微。很多的学生在结束了预科阶段的学习,大学四年里四六级未通过。如:我校预科生近1000人,大二有260人,通过四级的只有一位同学。甚至有的同学跟不上大学本科阶段的英语教学,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给预科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由于我区的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母语是蒙古语。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大多数的学生在小学时就开始学汉语。英语对他们来说是第三种语言。在预科生中城镇就读的学生初中三年级开始学英语;从牧区考上中学的同学是从高中才开始学习英语。同时英语课的授课语言是汉语,教师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授课。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英语教学较之汉族学生不论是在教学时间上、师资力量、教材等教学资源上都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这一学生群体的英语综合能力和同年入学的汉族学生相比较有一定的差距。此外,在我国由于缺乏英语环境,学生除了英语课堂以外几乎没有机会接触英语环境。根据我校预科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来说主要存在以下 三方面不足之处:

1.1单词量不足是主要原因。单词是学习英语的最基础,在英语学习中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只有拥有了一定的单词量,才能将由单词组成词组,由词组组成句子,由句子组成段落,再组成一篇文章。然而大多数预科学生的词汇量却比较匠乏。比如,在一次英语补习课上老师听写一些日常频率高的英语单词20个,结果没有一位同学是全会的,一位成绩处于中上水平的女同学会了16个单词,有的连10个单词也不会,甚至有的不会拼写。

1.2语法知识薄弱。英语中有这样一句谚语:“语法是英语学习的拐杖。”这句话简单却直观地描述了英语语法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语法是语言构成的基本规律。只有学好了语法,对语言有了一定理解,才能去学习和掌握这门语言。然而我们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语法知识却是非常薄弱.记得在开学第一次上课时,老师请同学们用英语作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时,就有不少的同学犯了同一个错误:“1 am come from…”。语法薄弱由此可见一般。

1.3阅读能力差。大多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做一篇阅读理解时,大多数同学往往是用笔指着文章,逐字逐句的看,甚至口中还念念有词,并且不时地拿笔勾着自己认为的重点词、句。在阅读过程中一遇见生单词就停下来,想尽办法地查字典或是问旁边的同学来了解这个生单词的含义,若是遇见的生单词过多,心里就发慌,还没有读完文章自己便先放弃了,胡乱选择一个答案了事。到了开始做下一题的时候又将之前的程序再进行一遍。阅读习惯欠佳,没有阅读技巧,势必造成阅读效率低下。

2.造成我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英语水平低下的原因

2.1主观原因:

2.1.1母语干扰。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常受母语的干扰。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也不例外。因为大多数英语老师并非是以英语为母语,而是讲汉语的中国老师。在课余甚至在课堂上师生间的对话都是用汉语进行的。并且对于我们的少数民族预科同学来说,他们的第一母语并不是汉语而是自己本民族的蒙古语言。他们处于不同民族的文化体系中,使他们的思维方式深受其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习惯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去处理英语语言,因此他们在学习英语时,往往有一个英语的交换过程。英语学习难免受其母语的干扰,在理解和使用英语时产生混淆。

2.2客观原因:

2.2.1 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我校预科生上英语课时安排的时间为每周六日的上午或者下午,上课时间是整整半天。就一门课要上半天,学生会很乏味学起来很累同时与下次上英语课间隔时间为一周,这一周时间里学生要是没有复习英语的话以前所学内容已经忘得差不多。

2.2.2英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贫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和语言文学知识,同时还要了解英美国家人民的一些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如果这方面的知识缺乏,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对英语这门语言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我们的少数民族预科同学大多数都来自交通不发达,信息交流不快甚至是信息相对闭塞的地方,因此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欠缺,也就很难学会地道的英语表达方法。

2.2.3学的多用的少。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原因,使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很少有机会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谈。因此,不管学的再多,记的再多,因为缺乏实际的运用操练,也会将这些所学的,所记的慢慢遗忘掉。

3.提高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技巧及策略

3.1提高词汇量、背诵单词的技巧

想提高词汇量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背单词。对于预科生来说背单词有一定的难度,也很头疼的事情。所以要有适合自己的背单词技巧才可以。背诵单词的方法很多,如学生最熟悉的词根词缀法,分类汇总法等等。记单词的技巧很多,下边我们例举一些经常使用的背单词的方法。

3.1.1大浪淘沙法:

如果你的目标是一天记住100个单词,那么所需背诵的单词数量最好要达到500个。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指望只背200个单词,就能记住全部并且永远不会忘记。将每天背诵的数量定500个,虽然你实际记住的也许只有100个,但是这100个一定是你记得最牢的。把没有记住的单词继续放到第二天的计划中,这样天天坚持,就会看到成效。这个方法好比用筛子过滤沙砾,虽然漏掉的是大多数,但剩下的却是精华。要在短时间内背出大量的单词,必须“以量取胜”,持之以恒。

3.1.2创意联想法: 联想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可以从意思上、读音上或者形象上联想。例如,bandage(绷带)的意思。根据意思,不妨可以这样想,“ban”想象成汉语的“绊”,绊倒的绊;“da”想象成汉语的大小的“大”;而“ge”想象成汉语的哥哥的“哥”,接着就编一个故事。我自己用绷带把大哥绊倒在地,哥哥流了很多的鼻血。这样的记忆就不容易忘记了。

特别提醒 每天背诵的数量和时间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定,背诵要选择一天中头脑清晰、精力充沛的时候进行。此外,记住背单词的三大宗旨:一是贵在坚持;二是要遵循人的记忆规律,循环复习比一次性记忆有效;三,背诵的词汇只有真正运用到听、说、读、写各方面,才算“修成正果”。以上方法,你可以取长补短、综合运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

3.1.3循环反复法:

把所要背的单词分组,比如每组100个,共50组。第一天,背第一组的100个;第二天不要急着前行,先用比前一天快一倍的速度把第一组的单词过一遍,然后再看第二组的单词;几天以后再复习第一天的单词,以此类推。

这样做虽然可能影响背单词的进度,但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的内容,以“滚雪球”的方式加深记忆。

人会遗忘,最好的方法是在你正要遗忘的时候复习一下,这相当于对原来记忆进行刺激,会使快要忘记的东西记得很牢。这个方法因人而异,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忆力情况,决定复习的周期。如果怕雪球越滚越大,到后来每天的任务越来越艰巨,你也可以先把要背的所有单词都背一遍,采取每第二天只复习前一天的内容方法,等全部背完一遍后从头再来第二遍。

3.2阅读技巧

3.2.1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

即先看试题,再读文章。阅读题干,首先要掌握问题的类型,分清是客观信息题还是主观判断题。客观信息题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而主观判断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未加陈述的观点以及贯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理解等,这类题必须经过对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一层的推理等。其次,了解试题题干以及各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甄别、分析、对比,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此法加强了阅读的针对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节省了宝贵的时间。特别适用于对图形表格类题材的理解。

3.2.2详读细节,理顺思路与文章脉络。

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都有脉可循。如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论述题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你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详读细节,以动词、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运用“画图列表法”,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

3.2.3速读全文,了解大意知主题。

抓主题句这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用归纳法撰写的文章,都是表述细节的句子在前,概述性的句子居后。此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通常用演绎法撰写的文章,大都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写作程序,即从概述开始,随之辅以细说。这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第一句。当然也有些文章没有主题句,需要读者自己去归纳。主题句往往对全文起提示、启迪、概括、归纳之作用,主旨大意题,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题往往直接可从主题句中找到答案。

4.结语

笔者在平时与少数民族预科同学的沟通中发现,很多少数民族预科同学虽然英语较差,但他们还是特别希望自己能学好这门课,蒙古族学生的考研深造乃至就业。希望以上的建议能对他们的英语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能够为提高我们预科英语教学水平贡献一点薄力。

参考文献:

[1] 吴大荣.少数民族预科班教学初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4(1).

[2] 惠莉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预科学生英语学习质量[J].理论观察,2004,(05).

[3] 巨积兰,范晓民.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预科英语课程的设置[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06).

[4] 刘亚军.浅谈民族预科英语课堂教学[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06).

[5] 吴学容.民族预科英语教学探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0).

上一篇:浅析大学实施英语分层教学的可行性 下一篇:中职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