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敏:我是基本面导向的

时间:2022-06-21 11:26:28

对于梦想步入专业投资者神圣殿堂的人来说,南方成份精选基金经理王黎敏所走过的路,堪为借鉴。

基金经理是这样炼成的

赶到南方基金时,深沪两市刚刚开盘。王黎敏显然刚刚从紧张的交易中脱身,脸上写满凝重。作为时代皇冠上的明珠,担负管理老百姓血汗钱之重任,基金经理非经百炼难以成钢。王黎敏出身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后考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苦修金融学,受教于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教授。有如此背景,王黎敏毕业时还是选择了他热爱的基金行业,进南方一“住”就是7年,历经牛熊考验而无悔。

“刚进来做的就是上市公司和行业研究,当时基金公司人少,各种公司和行业都得做。”回顾往昔,虽然辛苦,王黎敏却很感激那段时间的磨练,因为仅一年半他就脱颖而出,被提拔为基金经理助理,“也是做研究的同时,顺带做一些基金管理的事宜。南方大部分基金的助理我都做过。”王黎敏爽朗地笑了。

“运作过这么多基金,最大的心得是什么?”记者问道。

“有人说在市场里呆久了,会更重视市场短期因素的影响。我认为,做得越久,会发现对基本面富于高度、深度和前瞻性的了解越重要。做波段一次两次能成功,但很难确保长期成功。我是基本面导向的。”王黎敏诠释了他重视宏观走向的原因。“就像写一篇论文,学会高屋建瓴很重要。没有对基本面的完善的分析框架,很难想象能做得好。”他特别强调道,“在中国,对政策面的理解更是重要。”

基金经理是否都会经历由一个激进的新手向稳健的老手的转变?王黎敏认为这种成长的成本是可以最小化的。“有困惑时,你可以向优秀的基金经理和同行请教,不用再犯他们犯过的错误;你如果加入一家基本面导向的公司,会成长得更快。”

加息是为了“筑堤防洪”

2007年市场先生变脸之多、之快、之大,显然让中国的基金经理感到了更大的挑战。“2・27”暴跌就给了开春的中国股市一个下马威,“泡沫论”口水战仍在继续,通胀也开始抬头。也许是受到感染,央行先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靴子也随之落地。与王黎敏的对话也自然地提及了加息。

“央行此轮加息是为了抑制资本市场泡沫吗?”记者问道。

“我不认为抑制资本市场泡沫是央行的直接意图。”王黎敏的回答异常干脆。“货币政策向来针对实体经济而发。当市场资金过于充裕或出现通胀苗头时,央行会通过发行央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加息,来吸收市场中的资金或抑制实体经济过热,而并非旨在影响资本市场。”

“那加息客观上是否会有助于抑制资本市场泡沫?”

“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变化并不直接关联。近几年美联储加了十几次息,但美国股市一直在涨。中国甚至还在2003~2005年宏观经济高速增长时,出现了大熊市。再加上当前长牛市格局基本确立,央行的温和加息,中短期内也难以对资本市场造成实质性影响。”

“中国资本市场是否存在泡沫,还值得商榷。”王黎敏对记者的“泡沫”假设提出了质疑。“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经历过居民的主要财富由储蓄资产向权益资产转变的过程,只不过在快速发展的中国,这一进程要更快一些,以致形成了暂时性的流动性过剩状况。”

也许是长期运作偏股型基金的缘故,王黎敏在宏观经济分析上的功底相当深厚。“由于通胀抬头,央行加息实际上早已被市场明确预期到了。市场甚至预期央行的持续加息可能高达2~3次。所以加息的影响已经被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提前消化了,也就很难对资本市场造成实质性影响。”

“洪水到来之前,要做的事就是把堤坝筑得足够的高。加息可以看作货币当局在实体经济过热前的未雨绸缪,这样一旦经济出现衰退,央行才可能减息来平衡衰退导致的负面影响。可以肯定的是,决策层绝不会毁掉目前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势头。”王黎敏显然对政策层的意图深有研究。

国有上市公司存在潜能

能深度把握宏观经济的脉络,是一名优秀基金经理的必要素质。但王黎敏显然不止于此。话题紧接着由政策面转移到资本市场的基石――国有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虚置(即缺乏真正有激励的自然人去行使国有股权和监督管理层)导致的委托一问题(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起的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引自萨缪尔森《经济学》)能否解决,直接关系国有上市公司能否根本搞好,关系大牛市的判断能否成立。

“这是一个政治经济学问题。”身为一名基金经理,王黎敏的发言更像一名学者。“所有制和企业能否搞好,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王黎敏语出惊人。“在纯计划经济时期,厂长和作为上级的国有股东之间是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的,委托一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相反,委托一问题,首先是在英美等私有制为主体的国家提出来的。委托一问题在任何一种所有制结构都存在,关键在于,配套的治理结构能否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一问题。”

“但国有股权始终不能落实到自然人头上,会否使国有产权代表缺乏激励?”记者诘问。“中国石化和埃克森・美孚,从股东结构还是运行机制看,你能说两者之间存在多大的差别呢?”王黎敏反问,然后自己做了回答。“越来越多的国有跨国企业正在成为一种‘公众的公司’,只要现有的公司治理框架落实到位,国有上市公司就能释放出巨大的潜能,这几年国有经济实力的增强就是证明。”

“全流通和国有股权激励能否解决委托一问题?”记者问道。

“只要股份制企业形式存在,委托一问题就不可能根本解决。”王黎敏目光炯炯,“根据西方国家的实践,先进的治理结构,只能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一个结果,而这就已经是很好的结果。”

市场需要集体理性

中国股市一度存在“年报见光死”的怪现象,即每年率先公布年报的多半是绩优公司,刺激股价有一定上涨,而业绩较差的公司年报,总是在最后期限前集中公布,导致股价在短期内暴跌,或导致深幅调整。2007年,历史会否重演?

王黎敏认为,是否会出现“年报见光死”与牛熊市的区别有关。“熊市中投资者更关注短期套利,而牛市中投资者更愿意看得长远一些,因此熊市中见光死的状况,在牛市中不会那么显著。”

“如果不会出现‘年报见光死’,那是否意味着不会出现传说中的深幅调整?”

“当前,短期内主导市场的是投资者的情绪和行为。去年市场上涨幅度较高,先入市的投资者有获利了结的需求。”王黎敏对市场的现状表示了担忧。“我们衷心希望基民朋友购买基金时能更加理性,希望机构投资者同行能够根据公司基本面来做投资。大家看好这个市场可以理解,但不要指望暴富。尽管上市公司的优良业绩都能看见,但市场给予投资者的回报不可能超出上市公司的业绩,希望大家能有一个合理的心态和预期。非理性的程度越高,回头要吞下的苦果就越大。”

上一篇:朱平:买符合你原则的股票 下一篇:王劲松:“长跑冠军”的投资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