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护理体会

时间:2022-06-21 10:31:03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47-01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护理体会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60例行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并发症的防治。 结果 通过对PICC患者的护理,及时观察和发现护理问题,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置管时间。 结论 采用PICC技术,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各种药物及营养物质的供给,在临床中适应性好。

【关键词】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护理;并发症防治;

传统的深静脉置管术(如锁骨下、股静脉、颈内等),虽然解决了浅静脉给药带来的局部反应,但并发症多,操作复杂,危险性大[1]。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2]。PICC可直视血管穿刺,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无威胁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出现,避免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和不适,“一针”治疗,保护外周静脉,是一种可靠、有效的静脉治疗新途径[3]。现对我院60例PICC置管护理体会及其并发症的防治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放置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6—70岁,平均44.6岁,其中食管癌5例,胃癌15例,肺癌18例,肝癌12例,颅脑外伤7例,胰头癌3例。

1.2 置管材料 选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

1.3 方法 首选贵要静脉,次选正中静脉,末选头静脉。使病人手臂与身体成90度角,先用皮尺测量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至第三肋间距离,记录总长度,在肘关节上10cm,测量臂围。常规消毒范围上、下直径20 cm,两侧至臂缘,先三次75%酒精,然后三次碘伏,消毒时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互使用,铺洞巾后穿刺。置人PICC导管至预订长度后从血管内撤出插管鞘,保留体外5~6 cm以安装连接器,用20ml生理盐水抽回血冲洗导管,安装肝索帽。穿刺成功后用X线摄片定位证实导管末端位置在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水平之间,相当于上腔静脉处方可输液。

2 护理

2.1 PICC置管前的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PICC管的特点及置管的优点,穿刺之后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讲明置管的操作方法、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患者配合的要点,取得患者的充分理解和配合,并签订穿刺同意书。

2.2 PICC置管后的护理

2.2.1 穿刺结束后记录导管名称、置入长度、所穿刺部位、穿刺过程是否顺利、固定情况、X线检查结果、臂围、穿刺者姓名、穿刺日期。置管期间建立护理个人档案,准确记录每次换药时导管插入深度;详细记录局部皮肤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2.2.2 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穿刺后24 h更换无菌敷料,以后每周更换一次,如有污染或敷料卷边立即更换。自下而上拆除原有敷贴后,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0 cm范围内用无痛碘棉球按照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消毒3遍,并观察有无红肿,血肿,出血等,穿刺点上方有无线索状发红、发硬、水肿或疼痛,及时询问患者自觉症状。

2.2.3 妥善固定导管,观察记录导管长度 固定时导管呈倒“L”型,连接器外用脱敏胶布成蝶形交叉法固定。同时观察导管的刻度,如有移位则不能向体内插入已脱出的导管。

2.2.4 保持管道通畅 每次输液前后用20ml生理盐水以脉冲式冲洗导管,输血、抽血和输脂肪乳等高粘滞性药物后立即冲管,之后再接其他输液。封管时应用正压封管,以防止血液流人导管尖端,导致导管阻塞。

2.3 PICC置管后主要并发症护理

2.3.1 静脉炎 静脉炎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概率为2.6%-9.7%[4]。发生原因: 与PICC导管的选择是否合适、导管尖端的位置放置是否准确、送管时动作是否轻柔,插管后肢体是否过度活动及血管的排异反应有关。置管后期发生的血栓性静脉炎与化学刺激和患者的特殊体质有关。处理方法:发生静脉炎后抬高患侧肢体,给予喜疗妥按摩,每0.5h1次,每次3 min。预防措施:置管前后要严格无菌操作,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人血管内,以免引起细菌性静脉炎。选择合适导管,不要在同一血管反复穿刺,避免引起血管损伤导致血栓性静脉炎。输入刺激性药物如某些化疗药时,可用25%硫酸镁湿敷。每班监测穿刺肢体的周长,观察有无红、肿、条索状等静脉炎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2.3.2 穿刺部位渗血 多发生在穿刺后24h之内[5]。发生原因:反复穿刺和血管未能及时愈合,患者肘部活动后导致穿刺部位渗血。处理方法:穿刺点处用无菌纱布适度压迫,注意压力适度。太紧可导致血循环差,太松则达不到压迫止血的目的。预防措施:穿刺点应在肘关节下1-2cm为宜,越靠近肘关节越易引起活动性出血。穿刺时不宜直接在血管上方进针,应在血管旁皮肤进针后再行血管穿刺,可防止进针处渗血。

2.3.3 导管堵塞 是PICC置管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原因: 血块完全堵住导管腔;药物沉淀或脂肪沉积完全堵住导管腔;导管可能弯曲、盘绕或受损。处理方法:血栓形成堵塞导管通常发生于导管的体内末端,因血液返流形成血栓阻塞导管,此时可采用肝素或尿激酶进行脱内鞘治疗。为患者行X线胸片检查或造影检查,确认导管的位置。预防措施:推注药物时,不同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充分冲管,以防止因药物的配伍禁忌导致沉淀物而堵塞管道;在输液前后用生理盐水脉冲导管;正确正压封管。

2.3.4 静脉血栓 中心静脉导管毕竟是一种异物,长期留置在血管中容易形成涡流,导致血栓形成。发生原因: 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缓滞和静脉壁损伤。尤其是血流缓慢并呈高凝状态才可能引起血栓形成[6]。处理方法:若出现插管侧臂、肩、颈肿胀及疼痛,应警惕静脉血栓的形成,一旦确定应拔除导管并给予抗凝治疗。预防措施:穿刺前应检查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患者各项指标正常才能行PICC置管;了解患者既往有无血栓史;置管后密切观察穿刺局部沿血管方向有无硬结和手臂肿大。

2.3.5 感染 发生原因:一般由于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更换敷料不及时造成。处理方法:增加更换敷料和消毒次数,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措施:无论置管操作过程中还是置管后的导管护理,都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这是预防感染的关键。不输液时也坚持做到每周更换敷料及肝素帽。

2.4 健康宣教

反复的宣教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7],因此,对PICC患者的宣教直接影响着导管的使用寿命及置管的安全。患者可从事一般性日常工作、家务劳动、体育锻炼,但需避免使用术侧手臂提过重的物体,一般不超过5kg,不可作引体向上、托哑铃等持重锻炼。携带此管可以淋浴,但应避免盆浴、泡浴。淋浴前用塑料保鲜膜在肘弯处绕两至三圈,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每周到医院进行一次维护,如果发现穿刺处有发红、疼痛、肿胀、渗出,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消毒更换敷料。

3 结果

本组置管59例成功,失败1例,留置时间2周~8个月。5例输液过程中出现堵管,均予生理盐水20 ml边回抽边脉冲后滴注顺利。

4 小结

PICC是一项方便有效、创伤小、安全性高的置管技术,不仅减轻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还有利于药物及时准确的应用,减轻药物副作用。同时PICC置管后每周一次的维护,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使外周中心静脉管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参考文献

[1] 沈建英,呼滨.经外周静脉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85-786.

[2] 骆小京.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在NICU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32-233.

[3] 王秀荣,蒋朱明,马恩陵.640例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回顾.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2,lo(2):134.

[4] 许璧瑜,成守珍,揭素铭.PICC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现代护理,2003,9(5):361-362.

[5] 沈少萍.PICC置管常见护理问题分析与对策.中国厂矿医学,2005,18(3):271.

[6] 王兵,左丽宏,杨变红,等.恶性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初探.中华实用医学,2004,6(18):18.

[7] 黄学芳.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全程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32(8):8015-8016.

上一篇:老年人高血压的护理 下一篇:老年住院病人跌倒之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