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养老难创新高校护理专业教学

时间:2022-06-21 09:54:51

应对养老难创新高校护理专业教学

一、应对广州城市养老需要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护理专业课程改革

(一)广州城市养老急需高素质的专业护理人员

广州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据2007年统计显示,广州市有60岁以上的老人107.5万人,占总人口的13.5%,其中90岁以上老人达17680人。[1]随着中国“80后”一代进入而立之年,上有四老下有一小的“4+2+1”结构家庭将成为社会主体。“空巢老人”逐渐增多,家庭养老功能继续弱化,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高的养老需求。然而目前养老护理员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不具备卫生、护理等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养老市场的需求。养老护理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应该适应形势,增设养老护理专业或改革护理专业课程,重视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二)现有的护理专业课程不能满足广州城市养老的需要

社会对养老护理业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人们的要求已不限于日常生活照料,而是注重全面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与常见的护理工作不同护理老人尤其是卧病床的老人除饮食起居的生活照料还要熟谙医疗康复护理技术、保健按摩、营养学、药学、救护、心理精神慰藉等专业知识。即使是老年生活护理,也需要通过正规训练才能掌握各种动作要领。同时一个合格的养老护理员,还应该具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等职业素质,具备良好的沟通意识及交流能力,这些都必须通过系统科学专业的职业培训来实现。而现有的护理专业课程涉及到养老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较少,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二、应对广州城市养老改革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

(一)增加实用的有针对性的养老专业知识

作为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应该针对养老市场的需要,增加实用的有针对性的养老护理专业知识。实际上养老护理工作内容包括了解老年人心理特点、生理特点、护理特点、老年人生活照料及技术护理操作,老年人皮肤病、常见病及营养需求等实用知识和技术。高级养老护理不仅能够为老人做生活护理和康复护理,还能够进行心理护理和情绪疏导。高职院校要以养老护理工作岗位为依据,建立老年护理一临终关怀护理课程体系,体现养老专业知识的实用性、针对性,并将养老护理课程拓宽到社区护理、康复护理、健康咨询以及养老教育、养老管理等领域。[2]

(二)增加有关老年护理实际操作的的实践教学课时

老年护理不同于一般的护理工作,有很多特殊的技能要求和动作要领,必须要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领会。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在学完相关理论和技术后,及时让学生通过实践演练,更好地掌握各项技能。学院可以组织学生去医院、社区、各种养老机构等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定岗实习见习,切实提高养老护理实践能力;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假期通过勤工俭学、半工半读等方式,[3]参加各种养老实践活动,这样学生才能真切体会到知识的贫乏和技能的欠缺,回到学校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学习。通过多实践,学生毕业后,适应市场、适应岗位的能力将大为提高。

(三)增加有关护理的中医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开展老年护理服务

我国的中医护理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讲究“治未病”,有系统的养生保健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传统疗法,可以运用其特有的体质辨识,辨证施治、辨证施补、整体调理,帮助亚健康人群恢复到健康状态;对已经患病的人进行中医药特色治疗,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免疫功能;对大病初愈者,中医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元气。因此中医治疗和护理更受到老年人的青睐。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专业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对中医理论和中医技能的兴趣,学习辨证施护,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给予病人不同的治疗和护理。学生还可以学习和掌握一些中医护理技术,如针刺、火罐、艾灸、推拿、捏背、药枕等,以便更好地为老年人开展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4]

(四)加强敬老爱老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年轻人大部分把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父母和子女接触的时间和交流的机会都大大减少,出现了很多“空巢家庭”。老年人不仅需要物质赡养,更渴望精神抚慰。敬老爱老是对老年护理工作的首要要求,敬老爱老的本质是“爱”。没有对老年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是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的;敬老爱老的核心在于“尊重”。不光要护理好老年人的身体,还要注重老年人心理、情感、精神、心灵的需求,要维护老年人的生命尊严、人格尊严。所以高职院校要通过开设老年人心理学、老年人精神护理、临终护理、护患沟通、护理美学、护理礼仪、护理伦理学、护理与法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人文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对老年人的理解,更好地与老年人开展沟通和互动,让老年人在精神和身体上获得双重服务。

三、应对广州城市养老加快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

(一)充分认识培养养老护理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转变就业观念

目前社会上对从事养老护理工作还存在观念上的偏见,加上养老护理高强度、高责任的工作性质与偏低的收入回报,愿意学习的学生并不多。然而随着中专的、大专的、本科的护士生逐渐地占领原有的养老市场,养老护理员素质不断提高,薪酬也在不断上升。国家民政部、一些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努力从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为从业人员提供较好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高职院校师生要充分认识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护理工作必将成为社会急需且意义重大的职业,只有转变就业观念,才能积极认真地投身于护理专业课程改革之中。

(二)大力开拓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与社区和养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的联系

高职院校要大力开拓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特别是加强与养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的联系。在专业的养老护理机构,学生可以现场观摩、学习和实际操作专业的养老护理技能,同时养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也可以定期派出专家为学生授课。除了专业的养老机构,许多老人更喜欢居家养老,[5]由于老年人患病率高,而且多是各种慢性疾病,急需来自社区方便快捷的医疗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是新时期高职高专护理人才面临的重要工作,高职院校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和合作,对护士生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人际沟通、与他人的合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和教育。

(三)把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内容纳入专业知识学习范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根据民政部出台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规定,养老护理员职业共设4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初级养老护理员主要是对老人进行生活照料,与此同时,还要会简单的技术护理;中高级和技师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水平相应提高,须具备更多医疗护理和心理保健知识。[6]高职院校可以把养老护理员资格证的考核内容纳入实际教学内容中去,帮助和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取相应的资格等级,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就业。

(四)学习日本、香港等地的先进养老经验,及时补充修订课程内容和技能要求

日本的老龄化趋势比我国更为明显和突出,社会养老比较完善,尤其是非常注重心理护理,注重维护老年人的人格尊严和价值感。香港的养老服务也比较规范,在养老机构的管理和人才培养机制上都非常完善。从日本和香港等地的经验来看,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人员是优质养老服务的重要保证。我国要善于学习日本、香港等地的先进养老经验,研究开发、编写与养老服务需要相配套的,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反映新时期养老服务特点的专业教材,根据养老市场的需要,不断补充和修订课程内容和技能要求,加强专业养老服务的教育培养工作。

上一篇: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感想 下一篇:重视英语教学的职场实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