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6-21 06:23:41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作者单位:250031 山东省交通医院

通讯作者:孙霞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4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的病例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积极的护理措施,给予产妇按摩子宫、药物治疗、宫腔纱条填塞法等治疗和护理。结果 所有产妇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患者,患者子宫恢复情况良好。结论 产后2 h是产后出血发生高峰期,护理时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恢复情况,发生产后出血应首先确定病因并给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早期对产妇进行按摩子宫等方法促进子宫恢复,避免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关键词】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护理体会

新生儿分娩之后24 h中产妇阴道流血大于500 ml可称为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80%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 h内,产后出血是产科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故临床工作中应给予重视。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大量的出血会引起失血性休克,若得不到及时纠正可危及产妇的生命。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等临床表现。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1]。2009年3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4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所有产妇均进行积极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治疗4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27.8±3.8)岁,初产妇37例,经产妇11例。其中剖宫产21例,阴道分娩27例。有高危妊娠因素的产妇19例,占39.6%。产后2 h内发生出血的患者有41例,占85.4%。所有产妇经诊断均因宫缩乏力发生产后出血。

1.2 临床表现及产后出血量的计算方法 胎儿娩出后,立即将弯盘置产妇臀下,收集出血。产后出血量的计算采用称重法,分娩后敷料重(湿重)-分娩前敷料重(干重)失血量。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口渴、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脉细弱及血压下降等临床表现。

2 护理

2.1 急救护理 一旦发生产后出血,护理人员不要惊慌,应及时采取适时而有效的方法预防及治疗。首先确定发生产后出血的病因,并给予对症治疗。消除产妇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嘱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密切观察产妇的脉搏、血压、呼吸、尿量及宫缩和阴道出血情况并做好记录。给予患者常规的急救护理治疗,给予患者吸氧、保暖、促宫缩等治疗,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产妇的血容量。及时给予产妇升压、强心、止血和促宫缩等药物治疗。产妇如出现休克表现应积极纠正休克,必要时给予患者输血治疗。

2.2 按摩子宫 产妇在分娩后早期进行按摩子宫等方法促进子宫恢复。有高危妊娠因素的产妇在分娩之后立即进行子宫的按摩,按摩持续至产妇的子宫恢复正常。可对产妇的家属宣教如何进行子宫的按摩[1]。此方法可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如产妇出现产后出血,也可在产妇情况稳定后给予产妇子宫按摩治疗。

2.3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以促进宫缩药物为主,使用的药物有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等。缩宫素是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激素,对子宫有诱发和加强收缩的作用。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出血时,给予大剂量缩宫素可迅速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压迫子宫肌层内血管而达到止血目的。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合成的前列醇E1,其可软化宫颈,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对子宫的收缩作用强于缩宫素,尤其是对缩宫素不敏感者,仍能发挥较好的促宫缩作用。

2.4 宫腔纱条填塞法 胎儿娩出后经使用宫缩剂、按摩子宫、剖宫产术中热盐水湿敷、局部缝扎止血点等处理仍不能控制子宫出血者,可给予纱条填塞宫腔。填塞要保证紧密,不可以有脱出。

2.5 预防感染 产妇的情况稳定后也应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情况,包括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子宫收缩情况和阴道出血量等情况。产妇分娩后应尽量排空膀胱,避免膀胱压迫影响子宫收缩。产妇因为失血过多等原因易发生产褥感染,故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6 预防 产妇在生产前就应该做好预防工作,孕期对产妇进行产前检查,有高危妊娠因素的产妇更应该密切观察。在三个产程中也要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情况,并注意出血量的测量和记录工作。分娩后30 min中让新生儿进行母乳的吸吮,以反射性引起产妇的子宫收缩。

3 结果

所有产妇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患者,无一例行子宫切除患者,患者子宫恢复情况良好。

4 体会

胎儿娩出后宫缩乏力会导致产妇子宫不能正常收缩和恢复,宫缩乏力不能有效关闭胎盘附着部子宫壁血窦而致流血过多,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发生原因和产妇精神紧张、产程过长、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双胞胎、贫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等有一定关系[2]。护理措施以预防为主,在分娩后给予产妇早期子宫按摩、分娩后30 min内让新生儿进行母乳的吸吮都可预防此并发症的发生。产后2 h是产后出血发生高峰期,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恢复情况。如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应给予积极的抗休克治疗,给予产妇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等药物,宫腔纱条填塞法等治疗。

总之,在分娩后应积极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早期对产妇进行子宫按摩等促进子宫恢复,护理时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恢复情况,发生产后出血后应首先确定病因并给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

参考文献

[1] 黄帼英,林丽霞,李庆梅.产后定时按摩子宫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34(14):98-99.

[2] 段春月.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重新认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1(23):26-27.

(收稿日期:2011-05-03)

上一篇:舒适护理在妊娠高血压孕妇剖宫产术后的应用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疼痛影响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