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例静脉留置针置入术后封管效果的研究

时间:2022-07-18 03:05:48

253例静脉留置针置入术后封管效果的研究

作者单位:529100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新会中医院

通讯作者:莫桂英

【摘要】 目的 观察无菌生理盐水和稀释肝素溶液两种封管液对静脉留置针置入术后输液间歇期的封管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将253例需短期静脉输液治疗的住院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无菌生理盐水组)124例,对照组(稀释肝素溶液组)129例,每天输液结束后均正压封管一次,再次输液时开通静脉通道,比较两种封管液在96 h限期、堵管、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置入术后的留置限期、堵管、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菌生理盐水用于静脉留置针置入术后输液间歇期封管是一种符合生理要求、安全、有效、简便的封管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封管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其操作简便、生物相容性好、套管在静脉内留置而不易穿破血管壁,既减轻了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目前已成为临床静脉治疗、急救用药的重要途径。封管是该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封管液是保持输液通畅的关键[1]。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静脉留置针置入术后输液间歇期的封管液,并与常规的稀释肝素溶液封管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外科、内二科、骨三科住院患者253例,其中男143例,女110例。年龄12~96岁,平均68.1岁。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正常,无出、凝血机制障碍。将25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无菌理盐水组)124例,对照组(稀释肝素溶液组)12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输液间歇时间(3~23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受试科室护士全员培训并考核静脉留置针置入技术与维护,均掌握。设计静脉置管与维护跟踪表,表一为无菌生理盐水组,表二为稀释肝素溶液组,内容包括置管、维护和拔管三项。其中包括置管日期和部位。维护包括封管要求和时间。拔管包括日期和原因。观察两组留置限期、堵管、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率。

1.2.1 输液工具的选择 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第四代(Y型)静脉留置针(型号为22G、24G) 、肝素帽、3M透明敷贴。

1.2.2 穿刺部位的选择 根据静脉治疗的需要,有条件者选择弹性好、走向直的浅静脉,常规首选上肢远端部位,占85%(214/253)。

1.2.3 穿刺置管的护理 皮肤消毒范围>8 cm×10 cm;以15°~30°直刺血管,见回血后将针尖后撤0.2~0.3 cm入导管内,借助针芯将导管与针芯一起送入静脉;使用透明敷贴采用非张力性固定,延长管U型固定,平行于血管,肝素帽高于导管尖端,Y型接口朝外,并在透明敷贴上注明置管时间及操作者姓名。

1.2.4 封管维护 每天输液结束后,观察组予无菌生理盐水10 ml、对照组予无菌生理盐水5 ml+肝素钠500 IU,两组均采用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小夹子夹闭在延长管根部,在下次输液前,予无菌生理盐水10 ml冲管。

1.3 评价标准

1.3.1 置管期间未出现问题 置管期限按产品使用指引,留置72~96 h。以96 h为限期,限期拔管为置管期间未出现问题。

1.3.2 置管期间出现问题

1.3.2.1 堵管 接上输液装置后液体输入不通畅。

1.3.2.2 外渗 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漏到皮下组织。

1.3.2.3 静脉炎 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建议使用的静脉炎评估标准:0级:无临床症状。1级: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肿可有可无,皮肤上未形成红线,皮肤下未能触及条索状。2级: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肿可有可无,皮肤上形成红线,皮肤下未能触及条索状。3级: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肿可有可无,皮肤上形成红线,皮肤下能触及条索状[2]。

1.3.2.4 脱管 限期前留置管意外脱出。

2 结果

无菌生理盐水组共124例,其中封管期间出现问题需提前拔管77例(堵管25例、外渗42例、1级静脉炎8例、脱管2例),未出现问题在96 h限期拔管47例;稀释肝素溶液组共129例,其中封管期间出现问题需提前拔管74例(堵管25例、外渗35例、1级静脉炎8例、脱管6例),未出现问题在96 h限期拔管55例。见表1。

表1 两组静脉置管维护方法的结果比较 n(%)

注:本文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两组堵管、外渗、静脉炎、脱管、置管期间未出现问题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尚未发现两种封管液的封管效果有明显差异。

3 讨论

3.1 无菌生理盐水是0.9%氯化钠溶液 正常人体内总钠量平均为150 g,大部分(44%)以氯化钠形式存在于细胞外液,小部分(约9%)存在于细胞内,是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容量的重要成分[3]。采用生理盐水封管是一种符合生理要求、安全、有效的封管方法,且无菌生理盐水封管不受病种限制,尤其对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及肝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等肝素钠禁忌证患者,扩大了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的使用范围;另外,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操作简便,无需配制,避免配制过程中的污染,也不用冰箱存放,值得临床推广。

3.2 选用Y型静脉留置针 每次正压封管后即时将配置的小夹子夹闭在延长管根部,能预防留置导管被回流血液堵塞,从而更好地保障置管期间导管的通畅。

参考文献

[1] 周晓慧.静脉留置针3种封管液的效果观察.护理杂志,2004,21(10):8-9.

[2] 陈伟菊,彭刚艺.临床护理文书规范.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144.

[3]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99.

(收稿日期:2011-05-03)

上一篇: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护理安全成功的前提 下一篇:浅谈心理护理对分娩过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