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回访在哮喘防治教育中的作用

时间:2022-06-21 06:12:55

电话回访在哮喘防治教育中的作用

摘 要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哮喘防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方法:将出院的89例哮喘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对照组44例。研究组在患者出院之日起至1年内,医护人员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对照组采取常规出院指导。结果:回访后两组在疾病知晓率、用药依从性、功能康复情况、复发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通过医护人员定期电话回访,使出院患者能继续接受医院提供的系统全面的健康指导。根据患者病情康复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促进呼吸功能锻炼,降低复发率,有效的提高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电话回访 哮喘 防治教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389

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目前不能根治,只能临床控制,减少发作。因此应当对患者加强宣传教育,掌握有关本病的知识,避免诱发因素,来提高其生活质量。我院自2008年起开展了对出院患者施行电话回访,有效的加强了缓解期的管理,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肯定。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08年5月从我院出院患者中随机抽取89例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1~75岁。对照组44例,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1~74岁。两组年龄、身体状况、住院次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制定电话回访时间:由管床医生和一名护师负责,对研究组病例分别于患者出院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半年及1年进行电话回访;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嘱定期复诊。②建立患者个人档案:每次电话回访后要详细记录,并将资料保存。另外,对于患者及家属有疑问或身体不适时应详细记录并解答。③电话回访内容:全面评估患者住院期间的疗效,健康需求。包括治疗方案、峰流速值、家庭环境、心理状态、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等。根据不同的个体制定出适合患者的防治计划,并给予督促和指导。了解患者掌握哮喘相关知识、自我监测和家庭护理的情况,及时予以纠正和指导。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讲明吸入用药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指导、饮食指导、如何避免过敏原等诱发因素的相关指导,督促复诊。

质量控制:参与电话回访的医护人员,均经过同意培训。依据评价指标对出院6个月和1年的研究对象进行整体评估,研究组在护士进行完最后一次电话回访时进行,对照组在复诊时进行。

评价指标:包括疾病相关知晓率、复诊率、复发率等。

结 果

两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情况:研究组疾病相关知晓率达89%,对照组为55%。结果见表1。

两组定期复诊情况:研究组定期复诊率达87%,对照组为41%。结果见表2。

讨 论

患者出院后予以电话回访符合目前市场需求:部分患者及家属会因治疗周期长,病情较易反复等原因,依从性差;部分患者及家属因经济、交通等原因难以坚持复诊。而哮喘的有效治疗是一个长期、规范的过程。通过电话回访,可让出院患者能够继续接受医院提供的系统全面的治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以达到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电话回访延伸护理服务的功能:①通过电话回访这种沟通模式,不但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而且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在呼吸功能锻炼和家庭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患者树立了康复的信心。②通过医护人员定期的督促和指导,教会了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家庭护理的基本知识(如环境、饮食、急救、自我监测)等,最大限度地避免哮喘发作。③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电话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电话回访的优势:①个人优势:患者在家中进行后续治疗,不但饮食起居方便,而且能避免医院交叉感染的机会。②家庭方面:减少了经济开支、人力物力等方面。③社会方面:提高了医院床位的使用率,让缓解期的患者出院在家中指导用药,让需住院的急性期患者可尽快得到治疗。④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提高了护理质量:在回访过程中,护士要针对患者多方面的问题。可涉及到心理学、营养学、药理学等相关知识,以及护患沟通交流的技巧。转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不但对住院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而且延伸至家庭护理。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

通过电话回访,加强了哮喘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显著提高了哮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有效地提升了生活质量,同时建立了紧密的医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对哮喘出院患者采取电话回访,一方面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通过医护人员不断指导,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在后续治疗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使患者能够坚持治疗,减少复发次数,提升生活质量:另一方面通过电话回访,提高了患者于医务人员之间的满意度,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稳固了病源渠道,带来更多的患者来院就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上一篇: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病毒性肝炎感染与防治知识、... 下一篇:社区脑卒中防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