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附子散合乌头汤多味治疗坐骨神经痛20例

时间:2022-06-21 04:21:15

薏苡附子散合乌头汤多味治疗坐骨神经痛20例

关键词 薏苡附子散合乌头汤 坐骨神经痛

近年来,笔者从2000年以来用薏苡附子散合乌头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2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病人均由我院外科确诊,其中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4岁。病程2个月-1年以内者10例,1~2年者6例,3年以上者2例。

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以薏苡附子汤合乌头汤加味治疗。基本药物组成:薏苡仁30~90克、制附子(先煎)15~30克、川乌(先煎)3~12克、麻黄3~10克、赤芍20~40克、灸甘草15~30克、黄芪50~90克、当归15~30克、秦艽12~20克、川牛膝20克、全虫6克(碎面兑服)、蜈蚣4条(碎面兑服)、海风藤3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分早晚服。

3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中,痊愈者(症状消失并观察1年以上未复发)14例,显效者(症状消失观察半年至1年又复发,但经再次服本方仍可消失者)5例,无效者1例。痊愈的14例中,平均治愈天数为12.5天。

4 典型病例

黄XX,女,48岁,农民,2004年9月23日初诊。

主诉:左侧腰臀部及下肢疼痛已有2年余,近1月来疼痛加重,严重时胯腰难以已屈伸,左下肢不能站立行走,得热则减,遇寒更甚,并觉畏寒乏力,左下肢酸麻胀,大腿小腿外侧疼痛,外科诊断为左侧坐骨神经痛,经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而转至中医科治疗。检查:左侧腰肌痉强,小腿外侧知觉迟钝,小腿以及踝背肌力减弱,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左侧坐骨神经区呈放射性疼痛,舌质淡红,舌苔白,脉沉弦紧。2004上9月24日,腰骶线正侧位片,发现2~4腰椎边角骨质增生并有骨赘形成,放射科诊断为腰椎骨质增生。患者素体阳虚气弱,寒湿乘虚侵入阻滞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治则以温阳益气,散寒祛湿,活血通络止痛。处方:薏苡仁60克、制附子20克(先煎半小时)、制川乌12克(先煎40分钟)、赤芍30克、黄芪50克、炙甘草20克、麻黄10克、党参30克、当归15克、木通12克、秦艽18克、防己20克、全虫6克克(打面兑服)、蜈松4条(打面兑服),乳香12克、没药12克、川牛膝18克、海风藤30克、鸡血藤18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五剂后疼痛大减,已可直立行走,但左腿仍觉酸麻、凉、痛重,继用上方(薏苡仁增至90克,制附子增至30克)。共服16剂后疼痛完全消失,可以自由弯腰、坐立、行走。遂停汤药后,以人参再造丸调理其后,后来随访1年未再复发。

5 体会

坐骨神经痛,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围。痹证主要由于风寒、湿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气血不和而成。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临床上所见本病患者常由阳虚血弱、腠理空疏、风寒湿之邪才得以乘虚侵袭人体经脉,寒湿阻滞经脉,故筋脉拘急而痛,且有腰胯和下肢酸麻胀、沉重之感。其中偏于阳气虚弱、寒湿凝滞者,还常兼有形寒肢冷,腰胯疼痛难以屈伸,得热则减、遇寒更甚、二便清利。舌淡、脉沉紧。偏于气血不足、寒湿凝滞者,常兼四肢清冷,手足麻木,爪甲不华,舌淡胖大,脉象沉细。笔者用薏苡附子散合乌头汤加味治疗。薏苡散出自《金匮》胸痹病,能祛散寒湿以宣痹止痛。乌头汤出自《金匮要略》能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止痛。本方有芍药、甘草可养阴血以柔筋止痛,两者刚柔相济,相辅相成。这样可使正气充、寒湿去、筋脉舒。在药量上薏苡仁、附子、芍药、甘草应重用。薏苡仁为诸药之君,应重用至60~90克。如果患者偏于阳气虚弱、附子宜重用,一般为20~30克,需先煎半小时以减期毒性。偏于寒甚者制川乌可用12克先煎1小时以减其毒性,麻黄10克。如果患者偏于气血不足者党参、黄芪、芍药、炙甘草、大枣宜重用,以增强

气血旺盛,正气充足,以利祛除外来之邪,当归、乳香、没药、鸡血藤以活血止痛,秦艽、海风藤、防己、木通、全虫、蜈蚣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川牛膝引药下行。全方诸药合用共奏温阳益气、湿经散寒祛湿、舒筋通络止痛之功。

上一篇:加味逍遥丸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观察 下一篇:自拟“平肝祛痰除湿方”治疗内耳眩晕34例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