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育儿的战场

时间:2022-06-21 03:37:50

家庭育儿的战场

昔日被称为“公主”“皇帝”的80后独生子,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孩子他妈”“孩子他爸”了,于是宝宝就成了祖父辈、父母辈的共同宝贝……

这是一场源自以爱为出发点的、处处充满矛盾而又在矛盾中不断调整前进的战争,上演的主角就是围绕在宝宝身边的人。

现在的家庭就像一个金字塔,最高处就是宝宝了。社会的压力,工作的繁忙,年轻的父母不得不求助于祖父辈,那么在养育宝宝这重大的事情来说,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父母,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热衷于现代育儿观念,属于比较前卫的育儿方式。而作为祖父辈,是以“过来人”身份出现,经验丰富,更是希望自己所带来的传统经验赋予在第三代身上。随着隔代养育现象的增多,在抚养教育第三代的问题上,祖父母辈和父母辈经常会在很多观念以及细节上意见不统一,有时甚至会有相当大的矛盾。

媳妇PK婆婆

婆媳过招一:宝宝是否与父母同睡?

婆婆观点:

小孩子应当和父母同床睡,夜间方便照料。

媳妇观点:

现代生活压力太大,年轻父母睡得太沉,容易忽略婴儿的存在而造成婴儿窒息,所以,应该让宝宝独立睡在婴儿床内。

专家点评: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传统方式有利于和婴儿交流感情,白天父母不能与婴儿亲近,夜间可以补偿过来。但这种方式会影响年轻父母的睡眠质量,使他们没有充沛的精力投入第二天的工作。现代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不利于及时解决孩子的需求。其实,把婴儿床紧靠父母的大床是个不错的办法。

婆媳过招二:宝宝要不要经常洗澡?

婆婆观点:

婴儿不脏,没必要经常洗澡。而且新生儿身体很软,动作不熟练会弄伤婴儿,甚至感冒。

媳妇观点:

新生儿皮肤柔嫩,防御能力差,新陈代谢旺盛,如果不经常洗澡,汗液及其他排泄物蓄积会刺激皮肤,容易发生皮肤感染,所以要经常给婴儿洗澡。

专家点评:

媳妇的观点更科学。新生儿出生后第二天即可洗澡,有条件的最好每天或隔天洗一次澡。冬天可减少次数,以每周1~2次为宜。给婴儿洗澡前半小时内不要喂奶,以免溢奶,洗澡后可喂一次奶。给婴儿洗澡的水温以手背感觉不烫为合适。在脐带未脱落前不可将新生儿全身浸入水中,防止脐带污染所引起的感染。

婆媳过招三:宝宝的衣着应该穿多少?

婆婆观点:

宝宝穿得少容易冻着。

媳妇观点:

宝宝穿太多,容易被捂热伤风了,看起来又像裹粽子一样,很难看。

专家点评:

宝宝活动量大,新陈代谢快,穿得太多活动后容易出汗,常常把内衣汗湿,又不及时更换,遇到凉风或冷空气,反而容易受凉感冒。宝宝衣服穿少些,便于活动,也可增强体质,少患感冒。因此无论什么季节,宝宝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如活动量大的或较胖的宝宝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宝宝穿衣多少是否合适,可以通过观察作出判断。如果小宝宝手脚是温暖的,但不出汗,脸色正常。说明穿得合适,如果手脚发凉,说明穿得不够。如果宝宝身上、手、脚发汗,脸色红,说明穿得过多。但如果天气冷外出时,还应注意保暖,特别是头部、手、脚的保暖很重要。

婆媳过招四:宝宝的衣服是否要和大人的分开洗?

婆婆观点:

一起洗,省水省电省时间,过水就是干净了。

媳妇观点:

宝宝的衣服要和大人的分开洗,以免感染细菌。

专家点评:

婴幼儿的衣物,不要和成人的衣物一起洗涤,因为成人衣物上沾着更多细菌,同时洗的话细菌会附着在婴儿衣服上。这是由婴幼儿的皮肤特点决定的,婴幼儿皮肤只有成人皮肤厚度的1/10,皮肤薄、抵抗力差,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宝贝皮肤问题。建议单独洗婴儿的衣物,并用专门的盆,选择专用洗涤剂清洗。

专家总评:

从以上冲突结果来看,似乎尽是祖辈的不是,其实未必如此!年轻的父母,请不要轻易否定祖辈的育孙工作,他们拥有三大优势:

经验优势 老年人在养育自己孩子的全过程中,亲眼目睹并参与了一个或几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的全过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积累了丰富的育儿经验。

耐心优势 年轻的父母正处在火气旺盛的青壮年期,加之平时工作压力大,普遍患有“耐心缺乏症”。而祖辈有更多的耐心给孙辈讲道理。

时间优势 大多年轻父母都是双职工,早出晚归。而祖辈大多退休了,时间充裕。

爸爸PK妈妈

爸妈过招一:孩子是否应该多冒险?

案例描述:

斌斌妈不允许儿子倒着爬滑梯,因为这样很可能被滑下来的小朋友撞到而受伤,而爸爸认为,这样能锻炼孩子的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当斌斌单独跟爸爸或妈妈玩滑梯时,他会在一小段时间的混乱后搞清父母各自的要求再玩。但今天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斌斌爸仍然鼓励他爬,而妈妈则告诉他:“这样很危险!”斌斌困惑了,到底可不可以倒着爬滑梯呢?

专家点评:

实际上他们辩论的是“谁正确”,争夺的是“老大”的权利。无论哪方赢了,都会使孩子通过观察感受到家庭的矛盾、混乱,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这种感觉会扩展为个人的孤立、个体的不平衡,以及叛逆,有的孩子甚至会利用家庭教育冲突来达到控制父母的目的。

建议相互表达真实的感受。如果斌妈对斌爸说,孩子自我保护能力还不够成熟,自己担心从上面滑下来的小朋友会撞上孩子;斌爸则向她承认,男人冒险的天性可能让他忽视了这一点,但他认为加强锻炼可以让男孩更具有男性的特质。在此基础上,共同找出一个兼容并包方法,如允许孩子倒着爬滑梯,然后一人一边保护孩子的安全。

爸妈过招二:孩子不打不成器?

案例描述:

小琳上床时不知道怎么的闹起了情绪:一会说要喝水,一会说要拿小枕头,一会又说小屁屁疼……闹得劳累一天的爸爸妈妈不得安宁。“妈妈,我的小屁屁又疼了,你给我搽点粉吧!”小琳的声音又响起,妈妈起床给小琳搽了药。“妈妈,我想喝水。”小琳的声音又响起了。妈妈有点气恼,没去拿开水,爸爸就叹着气给小琳端来了水。“妈妈,我的小胖猪哪里去了?我要抱着它睡觉。”小林略带哭音的声音再次响起。突然爸爸一把走过来,拎起小琳,对着屁股啪啪啪就是几巴掌。

后来只要一遇到小琳闹脾气,爸爸就是一顿打,还嚷着:“孩子不打就是不成器!”妈妈怪爸爸打孩子,于是也和爸爸生闷气。

专家点评:

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会严重伤害孩子的心灵。当孩子在挨打时,他/她的自由不仅被束缚,而且智力也得到了阻塞。他/她会把那种自主的能力隐藏起来,只把取悦于父母的那个我表现出来。那么他/她的真实就不见,发展严重时,可能是个爱撒谎的人,就算不严重,也是个对环境不确定、缺乏安全感的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很难在将来成功,因为他已经没有自主性了。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好:“家庭集体的完整和一致,是良好教育的必要条件。”只有在民主、一致、和睦的家庭环境中,对孩子的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呵护宝宝的梦想 下一篇:瑞典亲子教育